不妨“知足常樂”
“知足者常樂”這句俗語可能被許多人視作陳詞濫調,但研究人員最新發現,“知足”確實有助於男性延長自己的壽命。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2000多名白領男士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那些對生活滿足感較高的白領男士更容易長壽。
研究人員認為,“知足”是指整體而言對生活和事業的滿足程度,包括具體的個人愛好或興趣能否全部得到滿足,或是人們在某些情況下是否會產生幸福感或失意感。研究顯示,對生活滿意程度不高的白領男士與知足白領男士相比,因各種原因而死亡的幾率要高兩倍,而且前者較之後者由於患病而死的幾率高三倍,另外那些酗酒的白領男士死亡的幾率更高。
研究還發現,和諧的婚姻生活、經常體育鍛煉,頻繁的社交活動,不吸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白領男士“英年早逝”的幾率,與此同時對生活的知足感與白領男士的壽命之間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
調查顯示:那些不能與配偶或朋友建立親密關係的白領男士,處理職業危機的能力較弱。這一研究證實,“知足常樂”對於白領男士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不僅僅是為了事業和成功,還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有的時候不妨哭一場
笑時,有眾人與你一起笑;哭時,隻有你獨自一個哭。這實在是上班族男士的悲哀!
“我活得真累,壓力很大,一肚子委屈,真想當眾痛哭一場。但我想到男人流淚是窩囊廢,隻好強忍住不哭,把眼淚往肚裏咽。”一位公司經理私下對好友說。
中國的男性曆來便有“男人流血不流淚”、“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豪言壯語。男人落淚,既被視為恥辱,又被當作弱者。
唐朝時詩人唐衢每讀文章必哭,喝了酒也必定大哭。三國時,號稱“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每次出遊,遇到無路可走時,常常慟哭而返。由於他們好哭,所以在文學史上落下了一個“弱文人”的形象。
其實,在生活中,當麵對巨大的心理壓力時,或許有千萬個理由值得我們哭泣。人們在悲傷的時候哭,高興的時候也哭;在失敗的時候哭,勝利的時候也哭;在離別時候哭,團圓的時候也哭。不僅意誌脆弱的人易掉淚,意誌堅強的人也會哭。哭泣是人類的天然權利,人們用哭來遣散怒氣,排解憂愁。故專家有此新說:男人用“一醉解千愁”的方法麻醉自己,不如用“一哭解千愁”的方法來解脫自己。
在情與理相悖時你“無血無淚”,人們會說你冷酷無情,若此時落下幾滴眼淚,人們會因你的人情味而心悅誠服。“孔明揮淚斬馬謖”,雖然私情難忍,但為了嚴明紀律不得已而執法,盡管孔明“揮淚”卻絲毫無損他的形象,反而更加贏得了人心。
還是狄更斯小說《苦海孤舟》中的笨伯先生說得好:“哭可以打開肺腑,洗滌麵孔,鍛煉眼睛,溫撫脾氣。所以。放聲哭吧!”但願從今以後,你的眼淚再也不會白流。
擺脫世俗規則的限製
上班族越來越覺得自己活得太累,整天都麵臨來自生活與家庭的壓力,還要麵對自己的職業危機。他們焦頭爛額,手足無措。
這種壓力從何而來?其原因是多方麵的,社會環境固然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上班族男士對自己、對女性、對周圍環境的認識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要調節自己的情緒,必須從自己固有的認識和行為規則入手,因為正是它們讓我們無法適應社會,讓我們疲倦。這裏列舉了幾個生活中的規則,對照一下,看你是否受這些規則的困擾。
規則一:大丈夫頂天立地。
在眾多的家庭糾紛中,夫妻雙方爭論的實質是男人對女性的認識——是把女性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生活中的夥伴來對待,還是隻把女人當作一個家的點綴。大男子主義者在家庭中往往認為自己應占絕對的主動與主導地位,女人隻是男人的一根肋骨,隻能處於被動和服從的地位。糟糕的是,表麵女人似乎很讚同此觀點,事實上,她們除了要男人的保護還要獨立,男人能完全滿足她們嗎?
張鎬哲在舞台上高歌的“好男人不會讓心愛的女人受一點點傷”,讓眾多的女歌迷柔腸百結,這是女人對男人的期望。上班族男士千萬可別以此為標準。隨著自我概念的提升,現在的女性已真正支撐起了半邊天,作為上班族男士又何必做那吃力不討好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