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心理問題中抑鬱是最為常見的,如同身體感冒一樣,抑鬱被大家稱作“心理感冒”。因此,如果發現自己有抑鬱的表現,應引起重視,主動到醫院去接受心理醫生的診治,及時擺脫抑鬱的困境。
什麼叫抑鬱症
正常人的情緒有起有伏,好比大海的波浪,情緒的中心好比大海的水平麵。情感有正、負之分,水平麵之上的叫正性情感,表現為樂觀、高興、激動等情緒;水平麵以下的稱為負性情感,表現為悲觀、憂傷、失望等情緒。人們的喜與憂不時轉換,正、負情緒不斷變化起伏,但其波動幅度和長度都是在一定的可調節範圍之內。如果情緒失控,“大悲”或“大喜”,而且呈持續性,醫學上稱為情感障礙。
持續性“大悲”,即負性情感呈持續性增強並失控,情緒的水平中心往下移位,稱為抑鬱症。反之,持續性“大喜”,情緒中心上移,正性情緒失控,稱為躁狂症。
上班族為什麼易患抑鬱症
抑鬱症表現持續的情緒低落,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以往得心應手的工作感到沒有能力再做,工作能力突然喪失,注意力不能集中,腦子不好使或成為一片空白,記憶力下降。過去感到處處充滿陽光,樂觀積極,現在卻度日如年。抑鬱症使上班族人士對生活失去快感,容易對家人無故發火,家人望而生畏,減少交流,互不理解。不少人失眠少食,疲倦不堪,還有的表現為周身疼痛,甚至有輕生的念頭。非軀體疾病引起的情緒低下常持續較長時間,不能緩解,影響工作和生活。
日前,中華醫學會公布了對北京、成都、廣州、上海四個城市12家三級綜合醫院就診病人的調查。令人擔憂的是,綜合醫院患者抑鬱焦慮的未診斷率很高,在90%以上,而僅有1/6的患者得到相應治療。據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測: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人類死亡和殘疾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專家們認為,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加大和工作節奏的加快,會有更多的人感到緊張、疲勞和鬱悶,加上經濟拮據等因素,發病率會進一步增加。當今社會不確定性的因素很多,大部分人感覺工作壓力和生存壓力都比較大,尤其是都市白領階層和在校大學生。
不少人以為,對於工作環境好,工資收入多的“白領”人群來說,似乎個個都應該是心滿意足,稱心如意了,不會出現抑鬱的煩惱。
其實並非如此。調查結果表明,這些受教育程度較高,工作崗位層麵也高,經濟收入較好的人群,患有抑鬱的情況並不低於社會其他人群。
從日常的生活消費水準來衡量“白領”人群的生活品質,的確比一般工薪階層要高,但他們卻承受著許多其他的壓力,尤其是心理壓力更大。他們中處於決策層的人需要承擔開拓的風險;處於職能層的人需要領悟上司的意圖去實現下達的指標;處於獨資或合資企業的中方人員需要應對來自文化和思維方式上差異的無形壓力。總而言之,他們的工作、生活都有著自己特有的內容和規律,日子並不輕鬆。
“白領”階層還要承受更大的來自競爭、家庭、情感、子女培養等多方麵的壓力。他們需要更好的工作成果和業績,更強的進取精神,更高質量的生活品質,以適應高速度、快節奏的社會競爭和市場變化。內外界的壓力,使他們更多地麵臨情緒障礙。由於不能及時調整,不少“白領”階層的人士甚至陷入了“抑鬱症”的陰影。
著名心理學家雷薩魯斯指出,日常生活壓力來自兩方麵,一是重大生活事件,另一麵是不斷的小麻煩。兩者的交替出現及疊加的壓力,將成為構成身心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對於“白領”人群來說,注重心理健康就顯得很重要了。
目前,在心理問題中抑鬱是最為常見的,如同身體感冒一樣,抑鬱被大家稱作“心理感冒”。患有抑鬱的人會感到情緒低落和消沉,雖然有時可能被一些突發的事件所刺激,但低落的情緒卻遲遲難以恢複,總感到“沒勁”、“沒趣”,心中無喜悅感。處於抑鬱的人會發現自己變得懶散起來,幹事總缺乏以往該有的勇氣和闖勁,退縮猶豫,缺乏內動力。疲乏和周身不適也是患抑鬱的一個特點,全身不舒服是確實的,卻往往難以描述,向別人訴說以求理解則更是困難,因為常規的體檢結果往往都是正常的。睡眠不好是抑鬱者的又一個顯著特征。他們常常醒得很早,半夜裏要醒過來好幾次。有時醒來後就再也睡不著,胡思亂想直到天明。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動的惡性循環也隨之形成。抑鬱的人會變得孤獨和自封,把環境、自己和將來都看得一無是處,有的人甚至產生出了厭世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