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性懷疑無根據地懷疑自己有件事未很好完成。譬如,出門後懷疑門窗未鎖好;懷疑自己在考卷上沒寫上姓名;懷疑剛塞入郵筒的信未貼上郵票,等等。這種無根據的懷疑反複出現,迫使自己反複去查對,不但浪費時間,而且當有重要事情要做時反而心不在焉了。
強迫性追憶在做某件需全力以赴完成的任務時,莫名其妙出現對某種往事、某句歌詞、某次與某人發生的小爭執的反複追憶。明知這種追憶毫無意義而且分散注意力,仍不斷縈繞於腦海,而且心理越煩越擺脫不了。
強迫性想象例如某少女一見到陌生男子走近,就會想象對方要和自己談戀愛;一走過商店,就覺得馬上會有售貨員衝出來問自己為什麼拿東西不給錢。自己也覺得這種想象荒唐可笑,但一遇到此場景仍會出現同樣的想象。
強迫性憂慮對一些自然或生物界人所共知的現象無目的地窮思,或表現出“杞人憂天”式的愁慮。比如,為什麼人有男女之分;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為什麼光傳播速度比聲音快,等等。
強迫性對立思維反複出現概念記憶的對立現象。如見路牌上的向東標誌會覺得是向西;看到“好”會立即引起“壞”的印象。患者因而經常提心吊膽,怕說錯話,做錯事。
強迫意向即是患者常常被某些欲望或意向糾纏而產生衝動。
如患者走到河邊時會出現要跳下去的衝動,見到利器就有想拿起來刺人或刺自己的衝動,登上高樓就有往下跳的情境和衝動,等等。但患者不會這麼做,隻是不能控製這些意向的出現。
強迫行為,主要表現為:
強迫洗滌如:不管手是否清潔,一接觸某樣物品後就急於洗手,有時冬天也要一天洗幾十次。
強迫計數如:走路時計算走的步數,或天天數上學途中看到的電線杆,一旦出錯,就會從頭來過。
強迫儀式日常動作刻板、機械重複。比如:開門後必先後退兩步,再往裏走,鎖門前必先用手舉鑰匙在空中比劃幾下,看到站牌必舉手敬禮,如有忽略,必退回敬禮才感到舒服。
強迫觀念、強迫意向和強迫行為,其共同點是具有強迫性、重複性、刻板性和儀式性。患者主觀上都感到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強迫無奈的觀念和情緒,也明知這些觀念、意向和行為的重複出現是毫無意義和不必要的,主觀上卻無法擺脫這些強迫症狀的糾纏。因而導致情緒緊張、煩惱、焦慮不安,甚至頭昏眼花,失眠、記憶力下降、身體衰竭。
遠離強迫症
從本質上說,強迫症大多源自兒童時期,與自幼養成的個性特征有關。這些特征是:膽小謹慎、少年老成、做事優柔寡斷,缺乏豐富的生活情趣,固執,過分追求完美,學習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一絲不苟,諸事愛鑽牛角尖,刻板,不善隨機應變,適應陌生環境很慢等。而這些兒童的最大優勢就是循規蹈矩,能適應中國的考試製度。他們也就能夠接受高等教育,成為知識分子的主力,這也是中國的許多知識分子有強迫症的原因之一。
而家庭教育的過分嚴格、粗暴,學校管理條框過多過細,很少給學生留自主自由空間,也是促成和助長強迫症的重要客觀因素。
對於強迫症的治療,一般應在心理醫生指導下,采取綜合性治療。
綜合治療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三個方麵:
心理治療主要采取解釋性心理治療。目的在於提高患者對本病的認識,要使患者認識到強迫症是一種功能性疾病,而不是器質性疾病,即使經過治療,短時間內不見好轉,也不會惡化,更不會轉變為其他更為嚴重的疾病,要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行為治療對於有強迫行為的患者,應采用行為治療。其中,以係統脫敏療法最為有效。如對於登上高樓總是出現想向下跳的患者,可帶患者走向二層樓。如無強迫意向,然後,再帶患者走向三層樓、四層樓。經過反複多次訓練、實踐之後,常常可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