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走出焦慮症的陷阱(1)(1 / 3)

焦慮症是一種普遍的心理障礙,在“白領”中發病率較高,而在知識女性中的發病率比男性要高。對焦慮症的治療主要以心理治療為主,當然也可以適當配合藥物進行綜合治療。

清楚地了解焦慮症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焦慮症成為時尚病。每天都誕生接近天文數字的新信息,而人腦的“存貯倉庫”有限,還沒有騰挪出足夠“空間”接納如此大量的信息。許多“白領”為了在工作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斷強迫自己更新知識信息儲備。“信息焦慮綜合症”患者大多學曆高,工作壓力很大,一些人形容自己是在“風口浪尖”上過活。他們認為自己必須隨時更新最新信息,加以消化利用。

專家認為,所謂“信息焦慮症”,主要是大腦皮層活動的抑製性反應,是由於大腦對過多信息輸入的一種承受力和適應性降低的表現。人體對外界信息的輸入,需要大腦高級中樞去綜合、分析和判斷,並進行一番信息加工。人如果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繁雜信息後,來不及分解消化,超出機體的承受力,由此便會造成一係列的自我強迫和緊張。這非常接近精神病學中的焦慮症狀,因此被一些人稱為“信息焦慮症”。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約有41%~66%的人會得焦慮症。從職業來講,記者、廣告員、網絡從業人員等長時間從事心理處於緊張工作狀態的人是“信息焦慮症”的高發人群。

其實,在當前這個信息社會中,社會競爭加劇,白領們的心理壓力增大,各種焦慮症也隨之而來。比如白領常見的知識焦慮症、職業焦慮症、奶酪焦慮症等。這就需要對這種心理疾病進行及時的調節和疏導,以免引起不良後果。而除對身體機能發生不適的病人需要藥物治療外,更多的是以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為主。

焦慮症的特征是什麼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焦慮:在你麵臨一次重要的考試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約會之前;在你的領導對你大發脾氣的時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種疾病的時候,你都會感到焦慮。焦慮並不是壞事,焦慮往往能夠促使你鼓起力量,去應付即將發生的危機。焦慮是有進化意義的。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慮,以至於達到焦慮症,這種有進化意義的情緒就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它會妨礙你去應付、處理麵前的危機,甚至妨礙你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得了焦慮症,你可能在大多數時候、沒有什麼明確的原因就會感到焦慮;你會覺得你的焦慮是如此妨礙你的生活,事實上你什麼都幹不了。

“焦慮”這個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所以許多人對它在變態心理學或者臨床診斷中有什麼不同的含義並不清楚。

臨床上說“焦慮”時,它指的是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而“焦慮症”指的是很大一類障礙的總稱,不僅包括平時所指的焦慮症(在正式診斷中,我們叫做一般性焦慮症),而且還包括強迫症、恐怖症、驚恐症、創傷後障礙等。

焦慮症的表現

焦慮症是一種普遍的心理障礙,在白領中發病率較高,而在知識女性中的發病率比男性要高。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白領中大約有41%~66%在他們的一生中會得焦慮症。

焦慮症的主要症狀是,病人充滿了過度的、長久的、模糊的焦慮和擔心。這些擔心和焦慮卻沒有一個明確的原因。雖然,這些擔心、焦慮與正常的、由現實危機引起的擔心、焦慮很相得。比如,他們會成天為家裏的經濟情況而擔憂,即使他們的銀行賬戶上的存款遠遠超過了六位數;或者他們會成天為自己孩子的安全擔心,生怕他在學校裏出了什麼事;更多的時候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了什麼,就是感到極度的焦慮。

焦慮症的焦慮和擔心持續在6個月以上,其具體症狀包括以下四類:身體緊張、自主神經係統反應性過強、對未來無名的擔心、過分機警。這些症狀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一起出現。

身體緊張焦慮症患者常常覺得自己不能放鬆下來,全身緊張。他們麵部緊繃,眉頭緊皺,表情緊張,唉聲歎氣。

自主神經係統反應性過強焦慮症患者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係統常常超負荷工作。患者出汗、暈眩、呼吸急促、心跳過快、身體發冷發熱、手腳冰涼或發熱、胃部難受、大小便過頻、喉頭有阻塞感。

對未來無名的擔心焦慮症患者總是為未來擔心。他們擔心自己的親人、自己的財產、自己的健康。

過分機警焦慮症患者每時每刻都像一個放哨站崗的士兵對周圍環境的每個細微動靜都充滿警惕。由於他們無時無刻不處在警惕狀態,影響了他們做其他的工作,甚至影響他們的睡眠。

焦慮症的發病原因

白領焦慮症是由什麼引起的呢?它的發病原因是什麼呢?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到現在為止還不能完全回答這個問題。但是,現有的研究顯示:

第一,軀體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礙雖然不是引起焦慮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見的情況下,病人的焦慮症狀可以由軀體因素而引發。比如,甲狀腺亢進、腎上腺腫瘤。許多研究者試圖發現,是不是焦慮症患者的中樞神經係統,特別是某些神經遞質,是引發焦慮症的罪魁禍首。很多研究集中在兩個神經遞質上: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發現病人處於焦慮狀態時,他們大腦內的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劇變化,但是未確定這些變化是焦慮症狀的原因還是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