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寄生在體內主要以小腸內乳糜液為食物,不但掠奪營養,同時又分泌對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酶及組織蛋白酶E等的抑製劑,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

腸道蛔蟲病可無任何症狀,或有食欲不佳和腹痛,疼痛一般不重,多位於臍周或稍上方,痛無定時,反複發作,持續時間不定。痛時病人揉按腹部,多無壓痛,亦無肌緊張。個別患兒可有偏食或異食癖,喜吃爐渣、土塊。也易發生惡心、嘔吐、輕瀉或便秘。大量蛔蟲寄生不僅消耗營養,而且妨礙正常消化與吸收,即使患兒食量較大,也常造成營養不良、貧血、甚至發生生長發育遲緩、智力發育較差等現象。

小兒蛔蟲病的另一特點是易出現精神、神經係統症狀。由於蟲體代謝產物或分解物被吸收後較易引起低熱、精神萎靡或興奮不安、頭痛、易怒、睡眠不好、磨牙、易驚,甚至反複嘔吐等。

蛔蟲有遊走鑽孔的習性,當蛔蟲過多或於小兒高熱、消化不良、驅蟲不當時均可使蛔蟲產生騷動,引起嚴重的臨床現象。常見的並發症有蛔蟲性腸梗阻、膽道蛔蟲症、蛔蟲性膿腫、蛔蟲性闌尾炎。

防治措施

應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手的清潔,常剪指甲,不吸吮指頭。年長兒無症狀的感染,不必急於治療,除非發生再感染,一般於1年內蟲體可自然排出。對於感染較重或症狀明顯的,給予治療。

(1)枸椽酸呱嗶嗪。療效較高,副作用少。劑量為160毫克/公斤/天,每天總量不超過3克,分2次口服,連服2天。一般無需服用瀉劑,便秘者可同時服輕瀉劑。蟲卵陰轉率約70%。驅蛔蟲糖漿適用於兒童,1毫升含派嗶嗪160毫克,其劑量為1毫升/公斤/天,每次最大不超過20毫升,體弱者用量酌減。用藥前必須充分搖勻,以免服藥不均引起嚴重消化道反應。對於嚴重感染的,1周後再重複用2天。

(2)左旋咪唑。又名驅鉤蛔,劑量為1.5~2.0毫克/公斤/天。晚睡前1次頓服,也可於清晨空腹頓服,副作用小。

嬰幼兒大便幹燥的家庭護理措施

大便幹燥的孩子平時應注意多飲溫開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另外,要訓練孩子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如果孩子已經兩天沒有大便,而且很不舒服,哭鬧、煩躁,家長可以用肥皂條或“開塞露”塞入小兒肛門,塞時讓小兒向左側躺著,左腿伸起,右腿彎曲,藥物擠入肛門之後,不要馬上起來,稍過幾分鍾,讓藥物充分發揮作用,然後再去排便。但是,這些方法不要常用,不要養成靠藥物排便的習慣。

另外,對較小嬰兒,除非醫生允許,一般不隨便服用瀉藥。

嬰幼兒腹瀉的家庭護理

一歲以內的嬰兒,腹瀉發病率很高。這是因為嬰兒的消化功能不成熟,發育又較快,所需熱量和營養物質多,一旦喂養或護理不當,就容易發生腹瀉。

常見的腹瀉原因有:進食量過多,或次數過多,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喂的質量不當,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或喂養不定時,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使機體消化功能降低等。總之,不合理的喂養是嬰兒腹瀉的主要原因。另外,由於食物或用具汙染,使嬰兒吃進帶細菌的食物,引起胃腸道感染也能引起腹瀉。當小兒著涼,患感冒、肺炎等疾病時,也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瀉。

如果小兒腹瀉嚴重,伴嘔吐發燒、眼窩凹陷、口渴、口唇發幹尿少,就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該去醫院輸液治療。為防止小兒脫水,應在小兒腹瀉次數較多時,適量減少飲食,甚至禁食,使胃腸道得到休息。同時,口服補液鹽或自配糖鹽水、鹽米湯,少量多次,以防脫水發生。

患腹瀉的孩子要注意腹部保暖,減少腸蠕動,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熱水袋熱敷腹部,同時讓嬰兒多休息。排便後可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臀紅發生。

嬰幼兒氣管炎、肺炎的家庭護理

氣管炎的主要症狀是咳嗽和發燒。有些孩子可能合並哮喘。肺炎的孩子除上述症狀外,還會有呼吸困難,症狀比氣管炎要重。

當孩子患了氣管炎、肺炎之後應注意:

(1)讓孩子充分休息,保證睡眠,以利恢複。

(2)多喝水,吃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如牛奶、豆漿、蒸雞蛋、爛麵條等。

(3)如果孩子喘得厲害,可把枕頭墊高些,讓孩子半躺半坐,這樣可以緩解呼吸困難。喂奶時要注意防止嗆奶,喘得太重時要用小勺慢慢地喂奶。

(4)室內空氣要新鮮,若是冷天,開窗通風時不要讓冷風直接吹著孩子。屋裏不要太幹燥,可以在爐子上放一壺水或在暖氣下放一盆水,使室內空氣潮濕。

(5)按醫囑用藥。高燒時可以給小兒物理降溫。

嬰幼兒百日咳的家庭護理

百日咳是傳染病,需要隔離,隔離期為1個月。百日咳一般一個月至一個半月能痊愈。家庭護理主要注意減少孩子痙攣咳嗽發作,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1)家裏有百日咳患兒,就要保持室內空氣潔淨、新鮮,不要有煙霧和刺激性氣味,使患兒免受呼吸道刺激。家長要陪伴孩子,保持孩子安靜愉快,少說話,以減少咳嗽。

(2)要給孩子營養豐富的飲食。孩子咳嗽發作了,就先不要吃,待不咳了再吃。有時咳得太厲害了發生嘔吐,不必驚慌,等不咳了,安靜下來再吃。但不要吃得太飽,可以多吃幾頓,吃飯時要慢一些。

(3)室內空氣要濕潤,有條件可買加濕器,也可用塑料浴帳,帳內放小床,在孩子睡前放一盆沸水,使帳內溫度、濕度升高,孩子可舒適入睡。20分鍾左右取下帳子。

濕疹的預防方法

孩子患濕疹的比較多,有的反複發作,不易治愈,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找出致敏原因

濕疹或是食物過敏,或是對化學物質過敏,也有些動物性或植物性過敏。家長要為孩子找出過敏的原因,迅速除掉。

避免刺激性食物

孩子患濕疹,要避免吃辣椒、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和飲料。同時觀察孩子是否對魚、蝦、羊肉等食物敏感,如某些食物可使瘙癢加重,應避免。

不要亂用藥

孩子患濕疹很痛苦,大人也很著急,常常自己找來藥物或偏方塗抹。結果不一定事遂人願,甚至使病情加重。因此,用藥要經過醫生指導,不要隨意用藥。

不要用熱水洗燙

有的家長認為用熱水洗燙可減輕瘙癢,實際上,熱水可使皮膚毛細管擴張,紅腫加重,滲出液增多,使病情加重。可以用溫水洗,不要搓擦和浸泡。

避免用肥皂

孩子的皮膚細嫩,不要用堿性大的肥皂洗浴,肥皂對孩子皮膚是一種化學刺激。洗浴時,盡量不用肥皂,用嬰兒皂。

不要搔抓

濕疹刺癢難耐,但要說服孩子不要搔抓,因為搔抓後皮膚因受機械刺激而變厚、變粗,而且容易引起感染。過於瘙癢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塗抹。

治療濕疹,可按醫囑服用抗組織胺藥、注射非特異性抗過敏藥,還可用中藥。

摩擦紅斑的防治方法

主要為皮膚皺褶處的濕熱刺激和互相摩擦所致。多見於肥胖嬰兒。好發於頸部、腋窩、腹股溝、關節屈側、股與陰囊的皺褶處。初起時,局部為一潮紅充血性紅斑,其範圍多與互相摩擦的皮膚皺褶的麵積相吻合。表麵濕軟邊緣比較明顯,較四周皮膚腫脹。若再發展,表皮容易糜爛,出現漿液性或化膿性滲出物,亦可形成淺表潰瘍。

預防

保持皮膚皺褶清潔、幹燥,出汗時尤其注意。

治療

有紅斑時,可先用4%硼酸液衝洗,然後敷以撲粉,並盡量將皺褶處分開,使局部不再摩擦。濕潤時,可用4%硼酸液濕敷。糜爛時,除4%硼酸液敷外,可用含硼酸的氧化鋅糊劑。有繼發感染時,可塗以2%的甲紫或抗感染治療。

脂溢出性皮炎的防治方法

嬰兒脂溢出性皮炎,因伴有皮脂腺功能異常,故皮膚油膩兼有鱗屑。病因尚不清楚,本病常於生後第2~10周開始發病(通常為第3~4周)。無全身症狀。主要特點為皮膚紅斑鱗屑性損害。損害通常自頭部開始,好發部位為頭頂、頭部額緣、眉毛、耳後以及其他皺褶處,如鼻頰溝、頸部、腋部、腹股溝部、陰部、肛門等處。初起時為紅色斑征,表麵覆蓋油膩的鱗屑。頭頂部的鱗屑為黃褐色且呈油膩性,其他部位則顏色較白,有的滲出結痂,稍有癢感,時發時愈。應與濕疹區別。注意護理,預防感染。局部應避免用肥皂。頭皮厚痂可用含2%水楊酸的橄欖油擦拭(或燒開冷卻後的食用植物油),每日數次,2~3日後痂可去淨,而後塗以含抗生素或含激素的軟膏。口服核黃素(維生素B2)或複合維生素B。愈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