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慢性病的嬰兒不能打預防針
患營養不良、佝僂病、慢性腎炎、結核病、心髒病等慢性疾病的孩子,暫時不宜打各種防疫針,應采取其他預防措施,防止傳染病,並積極治療慢性病,待其康複後才補打防疫針。因為,防疫針都是用細菌、病毒及其代謝產物製成的,有一定毒性,接種後出現一些輕微的反應,這些對健康的孩子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對慢性病患兒來講則可能承受不住;另外,接種疫苗後在體內產生抗體的整個過程,除了免疫係統參加外,也需要其他係統的組織器官的密切配合,如肝髒的解毒功能,腎髒排泄功能等,這樣勢必會影響這些有病器官的恢複,對病兒的健康不利。因此,為了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有利於他的康複,在孩子患有慢性病時不宜打防疫針。
幼兒大便有血的處理方法
在孩子的糞便中發現血絲時,有兩個主要問題需要考慮。首先要確定糞便中異常顏色的原因;其次是消除擔心和害怕心理,後者可能是更重要的。成年人都知道,不正常的流血多是癌症或其他嚴重疾病的潛在信號。兒科醫生認為孩子糞便中的血絲不會是癌症,也不認為存在嚴重的或危及生命的疾病。所造成的原因往往都是良性的,即使需要治療也常是容易的。
當兒科醫生聽到某個孩子排出帶血的糞便時,首先他(她)會問:“這是血嗎?”我們經常發現孩子,特別是輕微腹瀉的孩子,常拉出像血一樣的糞便,實際上這是食物或藥物中的顏料染上的,如草薄或櫻桃凍,淺紅色的藥物。天然食物如櫻桃或甜菜等。每當產生懷疑時,可化驗糞便,這樣可以消除父母的疑慮。
如果糞便裏的紅色物質確實是血,而且是以條紋出現,糞便又非常硬,或孩子在排便中顯出疼痛,那麼就可能是因肛裂出的血,肛裂就是肛門周圍皮膚粘膜的較小撕裂或刺傷,大多數糞便帶血的病例都是這個原因。肛裂幾乎總是由便秘或硬便造成的,並會使排便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肛裂後的排便要比流血本身還要痛苦。用熱水洗澡,調節飲食量,再配合藥物治療,可有良好的效果。同時用幾次溫和的輕瀉劑,並多吃些水果和蔬菜也會使糞便軟化,促使肛裂愈合。
發現孩子糞便中有血的第三類原因是許多不同感染所引起的腹瀉。這種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腹瀉,有時出現一種短暫的但又引人注目的血性糞便。孩子可能會發高燒,看上去病情較嚴重,不僅便裏有血,偶爾還有膿、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當兒科醫生看到這種病情時,他們首先會仔細觀察是否有脫水的症狀,然後再作實驗室檢查,不僅要確定腹瀉和出血的原因,測定血細胞數,還要做糞便的培養和塗片,以從顯微鏡下找出特殊感染的證據。某些腹瀉可以服用抗生素來治療,因此所有患這種疾病的病人都要由醫生診斷和治療,特別要注意急性菌痢。
必須急送醫院治療的病例
(1)嬰兒在病重時,絕不會有任何笑容。
(2)高燒,下痢,劇烈嘔吐時。
(3)突然元氣頓失,臉色改變,嘔吐、精疲力盡,而且眼光不安定時。
(4)痙攣。
(5)腹瀉的糞便中混有大量的粘液時。
(6)表情痛苦,手腳緊縮,長久哭鬧不已時。
(7)呼吸困難,呼吸次數增加伴有高燒時。
(8)突然眼光無神,臉色發青,四肢冰冷時。
(9)看上去異常安靜,嗜睡時。
(10)拒食,連接6小時以上無進食要求,伴有煩躁不安定。
嬰幼兒包皮過長和包莖的處理方法
正常嬰幼兒都可能有包皮過長的情況,但包皮應該能夠向陰莖龜頭後方翻轉。若包皮口狹窄,緊包陰莖龜頭,不能上翻,就稱為包莖。對先天包皮過長的孩子,家長可經常反複給孩子翻包皮,以擴大包皮口。但手法要輕,使孩子能夠接受。露出龜頭後,要清洗聚集的汙垢,然後複位。如果將包皮強行上翻,又未及時複位,包皮口會卡在陰莖溝處,使包皮和陰莖頭血液、淋巴回流受阻,引起充血水腫,容易發生感染甚至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