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1 / 3)

第二十一章

第36個月

寶寶飲食與健康生活必備叢書第二十一章第36個月生活必備叢書

寶寶飲食與健康一、飲食營養

幼兒增加營養的四個誤區

誤區一:寶寶貧血吃含鐵食物

鐵的消化吸收與其他營養素不同,當身體需要鐵時才會吸收,不需要時就不吸收。而且鐵在吸收前需將原來剩餘的鐵消耗掉,新的鐵才能補充進來。沒有消耗,吃進去的鐵也吸收不了,因此身體裏還是缺鐵。它的原理有點像充電電池,不將殘存的電放掉,就不能充電完全。如何將鐵消耗掉呢?那就是適量的運動。

誤區二:身體缺什麼就補什麼

有的家長認為寶寶愛吃什麼就是身體缺什麼,盡管讓他去吃。如有的寶寶愛吃肥肉,家長因為寶寶缺油就滿足他的要求。殊不知寶寶愛吃什麼隻是飲食習慣問題,而寶寶有無良好的飲食習慣則在於家長的影響和培養。有的家長嬌慣寶寶,一味遷就寶寶,寶寶想吃,就給什麼,“讓寶寶領導父母”,久而久之使寶寶養成挑食、偏食的毛病,導致寶寶營養失調。

家長最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寶寶被醫生診斷為缺鋅,缺鈣……寶寶缺什麼馬上想辦法大量補充。在北京寶寶醫院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個寶寶困缺鈣得了佝僂病,家長立即給寶寶頻繁打鈣針,可寶寶還是消化不好。到後來發現寶寶的兩腎完全鈣化,生命已無法挽救了。在醫院還經常出現寶寶吃維生素過量導致中毒的病例。可見父母疼愛不當也會導致嚴重後果。

誤區三:多花錢才能講營養

在過去食品匱乏的年代,魚、肉價格高供應少,日常生活中難得吃一次。現在有錢了,做父母的再也不肯讓寶寶受一點“委曲”,不但吃大魚大肉,而且還擔心營養不夠。有些家長認為價格高的食品營養價值就高,以致常給寶寶買魚吃,甚至買來補品長期服用。其實食物的營養價值並不能以價格來衡量,有的東西價格高隻表明它稀有或加工程度深。如冬筍的營養價值就遠不如胡蘿卜。

有的人認為雞蛋有營養,一天吃五六個。據北京市東城區抽樣調查,居民平均每天吃兩個雞蛋。雞蛋確實營養豐富,尤其是蛋黃中富含卵磷脂,而卵磷脂是大腦的脂質的重要成分,但雞蛋雖好,也不宜多吃,專家認為一天吃一個雞蛋已基本滿足需要,因為某一食品營養再好,也不能包括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素,每日所吃食物還須多樣化。

誤區四:洋快餐講衛生須經常吃

應該說洋快餐偶爾吃一頓也未嚐不可,但經常食用確實對健康不利,這一點家長應該意識到並約束寶寶。

洋快餐被營養學家們認定為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的“三高食品”,被稱為“垃圾食品”。據測定,一個三層漢堡包含l000千卡熱量,3小塊雞腿有一半是脂肪。而l00克炸薯條的熱量約為544千卡,相當於一個輕體力勞動者全日所需熱量的1/3~1/4。吃洋快餐時少不了要喝可樂,寶寶過多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會引起血壓輕度升高和心率下降。

美國科學家發現,漢堡包和其他動物脂肪的油炸食物中含有一種更為有害的膽固醇——氧化膽固醇,它損傷冠狀動脈,加速其硬化,誘發心髒病。美國農業部已向全國中小學生建議少吃漢堡包。

幼兒誤服腐蝕劑的處理方法

所謂腐蝕劑,包括強酸,如硫酸、硝酸、鹽酸、王水;強堿,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去汙劑、清潔劑、擦亮劑、蓄電池油等皆屬酸性腐蝕劑,而來蘇水,高濃度的高錳酸鉀等則有較強的堿性腐蝕作用。這些腐蝕劑一旦被小兒誤服,即可在口腔、咽、食管出現水瘡、潰瘍、糜爛、壞死,並常伴有惡心、嘔吐、腹痛、便血等症狀,嚴重者可致胃穿孔喉頭水腫,窒息,休克,甚至死亡。那麼,遇此情況,家長應如何處理呢?

(1)不要慌亂,切忌自行盲目催吐洗胃,防止進一步損傷。

(2)若家長已明確誤服腐蝕劑的種類,如強酸類可立即選服極稀的肥皂水,生蛋清、牛奶等;若誤服強堿類腐蝕劑,可選用食醋,橘汁,檸檬汁等。若誤服來蘇水,可用生蛋清或牛奶,或誤服高錳酸鉀,可服用大量稀釋的維生素C溶液。上述方法主要能起到中和腐蝕劑的作用,然後再讓小兒服用適量植物油或牛奶,以保護食道及胃新膜。

(3)帶上孩子及盛有小兒誤服腐蝕劑的容器,立即送醫院搶救。

幼兒進補不當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父母都很關心子女的健康,希望利用補品,令子女健康成長,同時提高他們的智力。不過,我們要提醒父母,不要胡亂給子女進補,如人參、蜂王漿、白鳳丸、鹿茸、阿膠、冬蟲夏草等,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才能食用,原因是有些補品含有促進生殖器官發育的激素,過早及過量服用會令小孩早熱,例如女孩10歲不到便來月經。除心理上未能適應外,亦影響她們日後的正常發育和內分泌係統,容易患上婦女病,做父母的,不可不提防。其實,小孩屬“純陽之體”,無須一定要進補。更實際的做法是確保子女日常飲食營養均衡、沒有補食習慣。不要讓他們吃無益的零食,更不要貪一時之便而買即食及精製的食物。此外,亦應盡量避免讓小孩吃油膩及燥熱的食物,以免他們呼吸道充血發炎,導致喉痛鼻塞,繼而染上感冒。

要進補不一定要吃昂貴的藥材。抄參、蓮子、百合、玉竹等性質溫和兼有滋補功效,平日不妨多用來作湯。小孩若熱燥,亦可用紅蘿卜、竹筍、茅根、馬蹄、羅漢果煲湯。請謹記,預防病毒入侵的最佳方法,不是靠吃藥物,而是有強健的體魄,自能戰勝病魔。

幼兒不宜多吃的食物種類

(1)橘子。多吃易產生“葉紅親皮膚病”,甚至腹痛腹瀉,引起腹病。

(2)菠菜。其中含有的大量草酸,在人體內與鈣和鋅生鹹草酸鈣和草酸鋅,不易吸收,可導致寶寶骨骼、牙齒發育不良。

(3)雞蛋。每天最多吃3個,過多會造成營養過剩,引起功能失調。

(4)果凍。本身沒什麼營養價值,多吃或常吃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5)鹹魚。10歲以前開始常吃鹹魚,成年後患癌症的危險比一般兒童高30倍。

(6)泡泡糖。其中的增塑劑含微毒,其代謝物對人體有害。

(7)豆類。含有一種能致甲狀腺腫的因子,寶寶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更易受損害。

(8)罐頭。其中的食品添加劑對寶寶有不良影響,易造成慢性中毒。

(9)爆米花。常吃多吃易發生慢性鉛中毒。

(10)方便麵。含有對人體不利的色素和防腐劑等,易造成寶寶營養失調。

(11)葵花子。其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寶寶吃多了會影響肝細胞的功能,引起寶寶幹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