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3 / 3)

應用豬肉食療的竅門

1.鮮豬肉湯:取鮮豬肉100克,切大塊,急火煮清湯,去浮油,隨意飲用,治熱病無津液耗傷者。

2.當歸瘦肉湯:豬肉(瘦)500克(切塊)、當歸60克,加水適量,以小火煎煮,可稍加食鹽調味,除去藥渣,飲湯吃肉,分2~3次服用,經常食用治貧血或血虛所致的頭昏眼花、疲倦乏力以及產婦缺乳。

3.紅棗燉瘦肉:豬肉、紅棗各適量,以黃酒除腥味,燉熟,每日隨意服食1~2次,經常食用,治體質虛弱,久病後頭昏乏力。

4.燉豬肉黑豆:豬肉(瘦)200~250克、黑豆250克、浮小麥50克。將豬肉(切塊)、浮小麥(紗布包)與黑豆共燉,加少量調味品,飲湯食肉,連食數日甚至數周。可用於體虛自汗、盜汗的補養和治療。

5.豬肉茯苓湯:豬肉(瘦)60~120克,生地30克、土茯苓60克,同煮湯服食,連食5~7天。治小兒瘡癤膿腫、下肢濕毒。

6.豬肉槐花湯:豬肉(瘦)60克、槐花30克,煮湯服食,連食1~3周。治痔瘡。

7.夏枯草豬肉湯:夏枯草30克、豬肉(瘦)60克,共煮湯,加食鹽調味經常服食,治高血壓、頭痛眩暈、頸淋巴結腫、肺結核、乳房結核、痢疾。

應用鯽魚食療的竅門

1.鯽魚羹:取重約500克大鯽魚2條,去鱗、鰓,從腹下切開5厘米長的口子,除去內髒洗淨,填入陳皮5克、縮砂仁5克、蓽茇5克、大蒜瓣10克、胡桃5克、泡辣椒5克,蔥、鹽、醬油適量。將鯽魚放入鍋中煎黃,加水煮成羹,除去魚腹中物,吃魚喝湯,有醒脾暖胃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塞的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症。

2.鯽魚湯:鯽魚1~2條(每尾200~300克),洗淨,用油略煎,加薑、鹽少許,煨湯,食魚喝湯,連食數次,可治產婦少乳。

3.鯽魚茶葉湯:鯽魚1條(約150~200克)、茶葉6~9克(綠茶或花茶,但不用紅茶)。將魚洗淨去內髒,保留魚鱗,將茶葉裝入魚腹,用線捆緊,加水500~600毫升,慢火煎煮至400毫升左右,去茶渣,飲湯食肉,開始日服2次,根據病情變化,以後改為隔日或5~7日1次,對慢性心衰有一定效果。

4.鯽魚豬蹄湯:鯽魚100克、豬前蹄1個。將鯽魚去腮、內髒,與豬蹄同煮,加少量鹽調味,煮至豬蹄熟爛湯濃時即可。分次飲湯食肉,隔數日食1劑。可治產後乳少症。

5.鯽魚黃芪湯:鯽魚150~200克、黃芪15~30克、炒枳殼9克,鯽魚去鰓、鱗、內髒。先煎黃芪、枳殼,30分鍾後下鯽魚,可稍加生薑、鹽調味。魚熟後食魚飲湯,連食數劑,可用於氣虛所致的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症見氣短、乏力等)的調養和治療。

6.鯽魚燒白蘿卜:鯽魚、白蘿卜不拘量,混合煮熟常服,可治肺結核咯血。

7.鯽魚粥:鯽魚1~3條約500克、糯米60~90克、生薑3~9克、大棗5~8枚,先將鯽魚去鰓、鱗和內髒,放於紗布中包紮好,放入糯米中共煮,再加入生薑片和大棗(去核)同煮,米熟後即可分次飲粥食魚,時時服食,可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不思飲食、消瘦、乏力等症的補養。

8.鯽魚赤豆湯:鮮鯽魚250克洗淨,與赤小豆60克共煮湯服食,連食數劑,可治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