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各就各位。在正式一些的用餐活動中,一定要按照指定的桌次、位次就座。倘無明確排定,亦應遵從主人安排,或與其他人彼此謙讓。切勿爭先恐後,不守座次。一般而言,在入座時,應於主人、主賓之後就座,或與大家一道就座。搶在他人之前就座,顯然是不合適的。

(4)認真交際。大凡宴請或聚餐,其主要目的是在交際,而不僅僅是為了大快口福。所以在用餐前後,尤其是用餐前稍事等候時,不要忘記盡可能地進行適當的交際活動。要問候一下主人,聯絡一下老朋友,並爭取認識幾位新朋友。假若一言不發,則顯得與其他人格格不入,則難免會給人以“專為吃喝而來”的印象。

(5)傾聽致詞。在正式宴會開始前,主人與主賓大都要先後進行專門的致詞。當賓主進行致詞時,務必要洗耳恭聽,專心致誌。此刻開吃,閉目養神,與人交談,或是打打鬧鬧都是缺乏禮貌的。若此刻暫時離去,則更會令人生疑。

餐時表現

主要是指在用餐期間的活動,也是用餐禮儀最重要的體現,它和下麵的食物品嚐共同構成了餐桌禮儀的主體。

關於這點,我們結合國內外的禮儀要求,總結出了“九要十不要”,來提醒讀者在用餐時,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符合禮儀規範。

(1)“九要”為:

①要正襟危坐:就座時,應從左側進入,並使身體與餐桌保持兩拳左右的距離。在餐桌上保持良好的姿勢,上身呈挺拔之態,絕不能像個布娃娃似的東倒西歪、彎腰駝背地癱在座位上。雙手不要支在桌上,也不要同時擺在腿上,但在上菜空檔,把一隻手或兩隻手的手肘撐於桌麵卻無傷大雅,因為這是熱烈與人討論時自然而然的姿勢,不過吃東西時,手肘最好還是離開桌麵。雙腿不要亂伸,因為有可能妨礙他人,另外,姿勢也不雅觀。

②要舉止高雅:正統的禮儀源自古代宮廷,並且相延已久,故其程式化的規定極多。其中很重要的,尤其是正式宴會,都要求用餐者嚴格約束個人舉止,力求使之高雅動人。例如,進食禁聲:用餐之際,不論有意還是無意,不論吃東西還是喝飲料,都不要搞得進口有聲、嘖嘖作響,那是不懂起碼禮數的表現;再者,防止異響:除用餐外,體內的任何聲音,不管是咳嗽、打噴嚏,還是腹中咕咕作響,都應離開餐桌,自覺控製,不要當眾出醜。另外在就座用餐時,不要隨便挪動桌椅,也不要把餐具搞得鏗鏘作響。

③要慎用餐具:務必正確使用餐具,這一點在西餐中更為注重。如果不會使用,最巧妙的辦法是模仿女主人的做法。不宜主動拿餐具當教學儀器去主動教別人,這種指點是不必要的。

④要吃相幹淨:在用餐時,既要維護環境衛生,又要注意個人衛生。不要吃得“四處開花”,身上、臉上到處“留痕”,也不要把餐具、餐桌和地麵搞得一塌糊塗。

⑤要禮待主人:賓客在宴請活動中,不要一入席就開始大吃,即使餓了,也不要給人以饞相。禮貌的作法是要時時幫助主人,以禮還禮。特別是在西餐宴請活動中,女主人往往處於“第一順序”。其具體表現是:女主人要坐首位,由她宣布用餐開始或結束。中國家宴時,女主人忙裏忙外,到處張羅,甚至難以入席,更應以禮相待、多加問候。

⑥要照顧賓客:客人之間也要相互照顧,不要來到之後,互不搭理,致使場麵尷尬、氣氛沉寂。在就餐時,不論是否相識,男士都要扮演“護花使者”的角色,要處處積極、主動地對女士多加照顧。比如,就餐之前,要幫助其存外套,或引導就座。在用餐桌上,要為女士取菜提供方便,拿調味品,並陪其談話等等。這既體現了紳士風度,又是起碼的餐桌禮儀的良好體現。當然,如果女方是女教主義者,或不喜歡被當作“小寵物”格外照顧,那你最好尊重其觀念,不要一廂情願。

⑦要尊重傳者:在一些宴會中,一般有正規的侍者,無論主人還是客人,都要對其發自內心的尊重,不但要口頭上表示感謝,經濟上還要給點小費。

一般而言,小費由主人按照餐費的15%給出,可放在桌上,也可置於托盤上,給小費時可再次表達對周到服務的謝意。

⑧要積極交流:參加餐會,除了品嚐美食,不要忘記進行適當的交際活動,而且,有時候,後者更為重要,實際上交際活動也正是多數宴會的主旨所在。

⑨要自我控製:既使菜肴再豐盛也要抵住誘惑,不要饞涎欲滴,另外即使菜肴再怎麼合自己口味,也要依據自己的飯量來食用,不可如狼吞餐,不知饑飽,如果撐吐了,那就會成為他人的笑柄。同時,要注意自己的實際酒量,不要充大頭,若被灌醉,禮儀喪失不講,於己於人都極不方便。所以,適時加以自覺控製最好,給人留下進退有度的良好印象。

(2)十不要為:

①不要違食俗。

②不要壞吃相。

③不要胡布菜。

④不要亂挑菜。

⑤不要爭搶菜。

⑥不要玩餐具。

⑦要吸香煙。

⑧不要清嗓子。

⑨不要作修飾。

⑩不要亂走動。

茶肴的食用

餐會上的各道菜式,在具體的品嚐方法上均有所不同。若不了解各種菜肴的具體品嚐方法,同樣也有失禮節。以下,將扼要介紹一下常見菜肴的相關吃法,結合宴請實際規格,恰當采用,以體現良好風範。

(1)喝湯的禮節。喝湯十分容易發出聲響。在日本文化傳統中,喝湯時發出聲響是正常而自然的舉動,但大多數國家以喝湯不發聲響為美,因此喝湯時盡量要小聲,用湯匙舀湯,入口前要吹涼湯匙裏的湯,吹時也應小聲吹氣。

如果湯是裝在湯碗中,湯裏還有料,應先把料吃光,再喝湯。如果不是非常正規的宴請,你可以拿起湯碗,直接喝碗裏已經涼了的湯。不過,千萬不可捧起盤子,直接從盤裏喝湯。

如果是清燉肉湯,而且湯的熱度已經不再滾燙,你也可以直接拿起湯碗來喝,不需用湯匙一匙一匙地喝。

(2)蝸牛肉的取食。吃這道佳肴,你可能會沾得滿手蒜頭奶油,也可能使嘴巴散發出的濃濃的蒜頭氣味整晚不散。因此晚餐之後有約會的人應該避免在晚餐上吃這道菜,否則必須先確定對方也點了這道菜,才可以痛享一番。

有些飯店會提供客人一種金屬製、形狀像鉗子的“蝸牛鉗”,當你用小叉子或尖核針挖取蝸牛肉時,可使用這種蝸牛鉗鉗住蝸牛殼。如果沒有這種蝸牛鉗,也可以用餐巾護手(以免燒燙的蝸牛殼燙傷手指)抓住蝸牛殼,以另一手挖取蝸牛肉。

待蝸牛殼溫度冷卻,且殼內的肉已經挖空,可以一個接一個拿來吸吮,享受殼內鮮美的湯汁。如果你覺得這樣太冒險,把蝸牛殼倒蓋在金屬盤子上,然後以叉子叉上小饅頭片吸取盤子內的湯汁來吃。

(3)蝦蟹的吃法。吃蝦蟹肉開胃品時,應該使用擺在餐桌上餐具中最小的那把叉子(通常放在最左側,有時也可能擺在最右側)。如果這道開胃小菜還附有一小碟醬汁,可用湯匙取少許淋灑在蝦肉或蟹肉上,也可以用叉子叉蝦蟹肉,沾這些醬汁來吃。

如果用來裝蝦子的是高腳盤,且蝦子體積甚大不能一口吞下,但是要在高腳盤中將蝦子分切成數段又有困難,在這種狀況下,你可用小叉子叉起大蝦,放到碟子上,然後用刀將它分切成兩段或三段。如果你覺得這樣做還是冒險,也可以用叉子叉起蝦子,一口一口地吃。

(4)蛤蜊的吃法。蒸蛤蜊一向是煮蛤餐會、龍蝦大餐或“海濱餐會”的開胃主菜。餐宴主人提供蒸蛤蜊這道佳肴時,會細心發給客人一二條大餐巾,甚或一條圍兜,以免弄髒衣服。還會發給一個空碗,或者一個公用的大碗,用來裝蛤蜊殼。此外,還應該有一小瓶融化的奶油,以及一隻湯碗,用來盛以蒸蛤蜊的湯汁調製而成的熱蛤湯。

蒸過的蛤蜊至少應該半開,如果蛤蜊再怎麼煮也不開口,就丟掉它,因它可能已經壞了。如需把蛤蜊殼完全打開,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加以固定,然後以右手手指抓住它細細的頸部把蛤蜊溜滑的身軀拉出,用手指剝開頸鞘外的一層薄膜,丟棄不要,再把整個蛤蜊身軀放進融化的奶油中,或者放入蛤蜊湯內,然後入口品嚐,享受它的美味。這種吃法雖然會沾染雙手,但感覺很不錯。吃完一整盤蒸蛤蜊後,應該把兩手洗一洗。在宴會場合上,主人這時應該提供客人洗指碗,碗內裝溫水,讓客人清洗手指。

真正嗜吃蛤蜊的人在享用這道佳肴時,必定要喝蛤蜊湯,才算真正品嚐完這道菜。湯碗底部通常會有海沙沉澱,吃時要避免把海沙吃進嘴。

(5)生嚎的吃法。布置在碎冰塊上的生嚎,是一道昂貴的佳肴。以左手手指抓緊剩下的那一片殼,以右手持小生嚎叉,將生嚎整個挖取出來。如果還有任何部分仍然黏附在殼上,利用叉子將它都挖出來。然後把生嚎放到盤子中央的醬碟裏蘸一番。有些人則隻在生嚎上滴幾滴檸檬汁,他們認為刺激辛辣的醬汁會破壞這種海產鮮美的原味。

吃完生嚎後,你可以拿起空殼來吸吮一番,品嚐餘留的美葉原汁。這時要盡量避免發出嘖嘖的吮吸聲。

如果你喜歡,也可以把幾塊小片嚎餅放進醬碟裏,再用嚎叉挑出來吃。

(6)貽貝的吃法。醺貽貝或醃貽貝有時會插在牙簽上,當作餐前菜。不過,貽貝還是以烹煮成蒜味湯汁,裝在湯盤中當作開胃小菜最為常見。你可以使用嚎叉或尖核針將貽貝自打開的貝殼中拉出,或者也可以拿起貝殼,將殼緣放在兩唇之間,用嘴吸食殼內的貽貝和湯汁。吃貽貝時,可以舀一些貽貝湯來喝,它的味道非常鮮美。

吃貽貝時,也和吃龍蝦一樣,一手吃東西,另一手則應該抓住餐巾圍在胸前,而且吃完後也一定需要在洗指碗洗一下手指,並用一塊幹淨的餐巾拭幹。

(7)雞肉的吃法。吃雞肉、火雞肉或任何一種家禽時,要注意的事項都是一樣的。如果是在野餐、烤肉或任何戶外非正式的場合上,用手拿雞肉來吃,自然並無不妥之處,但在室內的餐桌上,則應該使用筷子。是否可以動手將剩餘的部分拿起來吃個幹淨,則要視情形而定。當然,這樣做並不是很雅觀,如果是在國宴上,或者和有身份的人一起就餐,這樣的行為應該避免。

(8)小鳥肉的吃法。吃如鵪鶉等小鳥肉時,盡量使用筷子,然後隻用單手來吃,直到小鳥身上沒有任何細嫩美味的肉絲留下為止。主人和餐桌上所有其他人也都是這樣的吃法。

(9)帶肉排骨的吃法。吃帶肉排骨時,如動手去拿,雙手必定會沾滿油膩之物。因此如果你在自家舉行的餐宴中上了這道食物,記住多發給賓客一兩條餐巾或足夠的餐巾紙,並提供裝有溫水的洗指碗。

(10)魚的吃法。吃魚要當心魚刺。如果端上餐桌的是一道魚片,魚刺多半已剔除,進食時可以放心。如果端上來的是整條魚則要注意。

如果盤中的魚頭部尚在,那麼可先將魚頭切去,再將魚切成片。你可以向侍者多要一個小碟子用來裝魚骨和魚頭,並請侍者將碟子拿走,這樣你就可以不必在“魚”目睽睽之下吃魚,而可以盡情地享用美味的魚肉。

(11)龍蝦的吃法。龍蝦是一道汁多味美的佳肴,不論在什麼場合,要吃龍蝦之前,都不要羞於戴上圍兜。

有些人吃龍蝦,要蘸融化的奶油,有些人則蘸美乃滋,有些人則喜歡在龍蝦肉上灑一些檸檬汁,因此在準備這道菜時,這些附料也要準備齊全。

如果廚房沒有將龍蝦的殼徹底敲裂,你的桌麵上可能會有一把胡桃鉗和小嚎叉或尖核針。胡桃鉗可用來夾裂龍蝦殼,小叉子則可用來挖取狹窄難取之處的蝦肉,至於較大部位的蝦肉則可用普通的筷子來挖取。

首先以左手將龍蝦固定在盤中,右手用力拔下龍蝦的大鼇,放在盤子邊。然後,繼續將龍蝦身軀固定在盤中,並以筷子取出尾部的蝦肉,分切成數小塊,以便蘸醬入口。然後用手拔下小蝦螫,由有裂口的這一端吸取甜美的蝦肉和汁液。接下來將放在盤子邊的大蝦螫夾裂,取出蝦肉,分切成數小塊,蘸上你喜歡的醬汁。

然後可以吃龍蝦胃腔內稱做玉米餡餅的綠色物質和龍蝦卵了。龍蝦卵隻在雌蝦體內才有,是十分美味的佳肴。用叉子叉起它,分切成數塊,再依照個人喜好蘸醬調味。

通常餐宴主人或餐館應該提供大碗或大盤子,讓客人放置龍蝦殼。吃過龍蝦,還要給客人送上洗指碗。

(12)麵食的吃法。吃麵或條狀的麵食,最方便的方式是用筷子,但動作要輕,防止麵帶著湯亂濺。吃細長的麵條時,假如你是堅持“正統”吃法的人,可用筷子卷繞麵條,卷繞不宜太多,約卷四五條。卷繞時要慢,讓所有的麵條結實地卷繞在筷子上,然後就可以將它送入嘴裏。

(13)麵包的吃法。現在,某些餐會,即使是中餐式的,也像西餐一樣,開始有了麵包。麵包主要有鮮麵包和烤麵包兩種。二者在吃法上有些差別,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但要記住一點,無論吃哪種麵包,都不能用它蘸湯或擦盤子。

酒水的飲用

凡是宴請,均不可無酒,“無酒不稱宴”。飲酒可謂是餐桌上的重要活動,可以和菜肴並重。善於飲酒的人,不僅能飲,而且會飲。要真正做到善用酒水,合乎禮儀,一般需要特別注意搭配菜肴、敬酒幹杯和酒量適度3大事項。

(1)搭配菜肴。酒水的主要功能,是在用餐時開胃助興。然而欲使酒水正確地發揮這一作用,就必須懂得酒菜搭配之道。唯有如此,二者才會相得益彰。不然,就很有可能會是事倍功半,甚至令人食欲大減。

下麵,分別就中餐與西餐聚餐、宴請時,酒水與菜肴的正確搭配方法,略做一些介紹。

①中餐中酒菜的搭配。通常情況下,正式的中餐宴會通常要上白酒與葡萄酒這兩種酒。因為飲食習慣方麵的原因,中餐宴請中上桌的葡萄酒多半是紅葡萄酒,而且一般都是甜紅葡萄酒。選用紅葡萄酒,是因為紅色充滿喜氣,而選用甜紅葡萄酒,則是因為不少人對口感不甜、微酸的幹紅葡萄酒不太認同。

通常在每位用餐者麵前餐桌桌麵的正前方,排列著大小不等的三隻杯子,自左而右,它們依次分別是白酒杯、葡萄酒杯、水杯。

具體來講,在搭配菜肴方麵,中餐所選的酒水講究不多。愛喝什麼酒就可以喝什麼酒,而且想什麼時候喝就什麼時候喝,沒有太多的限製。

正規的中餐宴會一般不上啤酒。在便餐、大排檔中,啤酒較為常見,客觀地講,以之搭配涼菜,效果要更好一些。

②西餐中酒菜的搭配。在正式的西餐宴會裏,酒水是主角,它最貴不僅,而且它與菜肴的搭配也十分嚴格。一般來講,吃西餐時,每道不同的菜肴要配不同的酒水,吃一道菜便要換上一種新的酒水。

西餐宴會中所上的酒水,一共可以分為餐前酒、佐餐酒、餐後酒3種。它們各自又擁有許多具體種類。

餐前酒,別名開胃酒。顯而易見,它是在開始正式用餐前飲用,或在吃開胃菜時與之配伍的。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喜歡在餐前飲用的酒水有雞尾酒、味美思和香檳酒。

佐餐酒,又叫餐酒。毫無疑問,它是在正式用餐期間飲用的酒水。西餐裏的佐餐酒均為葡萄酒,而且大多數是幹葡萄酒或半幹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