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餐或宴會上選擇佐餐酒,有一條非常重要的講究需要知曉,即“白酒配白肉,紅酒配紅肉”。這裏所說的白肉,即魚肉、海鮮、雞肉。吃它們時,須以白葡萄酒搭配。這裏所說的紅肉,即牛肉、羊肉、豬肉。吃這類肉時,應配以紅葡萄酒。鑒於西餐菜肴裏的白肉多為魚肉,故這一說法有時又被改頭換麵地表述為:“吃魚喝白酒,吃肉喝紅酒”。其實二者的本意完全相同。不過,此處所說的白酒、紅酒,均指葡萄酒。

餐後酒,指的是在用餐之後,用來幫助消化的酒水。最常見的餐後酒是利口酒,它又叫香甜酒。最有名的餐後酒,則是有“洋酒之王”美稱的白蘭地酒。

在一般情況下,飲不同的酒水,要用不同的專用酒杯。在每位用餐者麵前桌麵上右邊餐刀的上方,大都會橫排放置著三、四隻酒水杯。取用它時,可依次由外側向內側進行,亦可“緊跟”女主人的選擇。在它們之中,香檳杯、紅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以及水杯,往往必不可少。

(2)敬酒幹杯。在較為正式的場合,飲用酒水頗為講究具體的程式。在常見的飲酒程式之中,斟酒、祝酒、幹杯應用最多。下麵分別對其各作一些說明。

①斟酒。通常,酒水應當在飲用前斟入酒杯。有時,男主人為了表示對來賓的敬重、友好,還會親自為來賓斟酒。

在侍者斟酒時,勿忘道謝,但不必拿起酒杯。可是在男主人親自來斟酒時,則必須端起酒杯致謝,必要時,還須起身站立,或欠身點頭為禮。有時,亦可向其回敬以“叩指禮”。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輕叩幾下桌麵。這種方法適用於中餐宴會上,它表示的是在向對方致敬。

主人為來賓所斟的酒,應是本次宴會上最好的酒,並應當場啟封。斟酒時要注意3點,其一,要麵麵俱到,一視同仁,而切勿有挑有揀,隻為個別人斟酒。其二,要注意順序。可以依順時針方向,從自己所坐之處開始,也可以先為尊長、嘉賓斟酒。其三,是斟酒需要適量。白酒與啤酒均可以斟滿,而洋酒則無此講究,要是斟得過滿亂流,顯然未必合適,而且也是浪費。

除主人與侍者外,其他賓客一般不宜自行為他人斟酒。

②敬酒。亦稱祝酒。它具體所指的是,在正式宴會上,由男主人向來賓提議,為了某種事由而飲酒。在敬酒時,通常要講一些祝願、祝福之言。在正式的宴會上,主人與主賓還會鄭重其事地發表一篇專門的祝酒詞。因此,敬酒往往是酒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項程序。

敬酒可以隨時在飲酒的過程中進行,頻頻舉杯祝酒,會使現場氛圍熱烈而歡快。不過,如是致正式的祝酒詞,那應在特定的時間進行,並以不影響來賓用餐為首要考慮。

通常,致祝酒詞最適合在賓主入席後、用餐前開始,有時,也可以在吃過主菜之後、甜品上之前進行。

不管是致正式的祝酒詞,還是在普通情況下祝酒,均應內容愈短愈好,千萬不要連篇累牘,長篇大論,喋喋不休,讓他人等候良久。

在他人敬酒或致詞時,其他在場者應一律停止用餐或飲酒。應坐在自己座位上,麵向對方認真地洗耳恭聽。對對方的所作所為,不要小聲譏諷,或公開表示反感於對方的祝詞。

③幹杯。指的通常是在飲酒時,特別是在祝酒、敬酒時,以某種方式,勸說他人飲酒,或是建議對方與自己同時飲酒。在幹杯時,往往要喝幹杯中之酒,故稱幹杯。有的時候,幹杯者相互之間還要碰一下酒杯,所以它又被叫做碰杯。

幹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議。提議幹杯者,可以是致祝酒詞的主人、主賓,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在場飲酒之人。提議幹杯時,應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後,再以左手托扶其杯底,麵含笑意,目視他人,尤其是注視自己的祝酒對象,口頌祝頌之詞,如祝對方生活幸福、節日快樂、工作順利、事業成功以及雙方合作成功,等等。

在主人或他人提議幹杯後,應當手持酒杯起身站立。即便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水杯裝裝樣子。在幹杯時,應手舉酒杯,至雙眼高度,口道“幹杯”之後,將酒一飲而盡,或飲去一半,或適當的量。然後,還須手持酒杯與提議幹杯者對視一下,這一過程方告結束。

過去,在中餐中喝白酒,幹杯必須一飲而盡,杯內不剩殘酒,現在則不必非得如此。在西餐裏,祝酒幹杯講究隻用香檳酒,而絕不可以用啤酒或其他葡萄酒替代。飲香檳幹杯時,應飲去一半杯中之酒為宜,但也要量力而行。

在中餐裏,還有一個講究。即主人親自向自己敬酒幹杯後,應當回敬主人,與他再幹一杯。回敬時,應右手持杯,左手托底,與對方一同將酒飲下。

有時,在幹杯前,可稍為象征性與對方碰一下酒杯。碰杯時,不要用力過猛,出於敬重之意,可使自己的酒杯較對方為低。與對方相距較遠時,可以“過橋”之法作為變通,即以手中酒杯之底輕碰桌麵,這樣做,也等於與對方碰杯了。

不過,這一方式隻是中式的。在西餐宴會上,人們是隻祝酒不勸酒,隻敬酒而不真正碰杯的。使用玻璃酒杯時,尤其不能彼此碰杯。

在西式宴會上,越過身邊之人,而與相距較遠者祝酒幹杯,尤其是交叉幹杯,都是失禮的表現。

(3)酒量適度。不管是在哪一種場合飲酒,都要有自知之明,並要好自為之,努力保持風度,做到“飲酒不醉為君子”。

①飲酒限量。在任何時候,都不要爭強好勝,故作瀟灑,飲酒非要“一醉方休”不可。飲酒過多,不僅易傷身體,而且容易出醜丟人,惹事生非。我國的古語裏,早就有“酒是傷人物”,“酒乃色媒人”之說,因此飲酒時勿忘以之自警。

不僅高興之時需要如此,心情不佳之時也需要如此,萬萬不可借酒澆愁。至於存心酗酒,則是更不應該的自殘行為。

②依禮拒酒。假如因為生活習慣或健康等原因而不能飲酒,可以下列合乎禮儀的方法之一,拒絕他人的勸酒。方法之一,是申明不能飲酒的客觀原因。方法之二,是主動以其他軟飲料代酒。方法之三,是委托親友、部下或晚輩代為飲酒。方法之四,是執意不飲杯中之酒。

不要在他人為自己斟酒時又躲又藏,亂推酒瓶,敲擊杯口,或倒扣酒杯,甚或把酒偷偷倒掉。另外,把自己的酒倒入別人杯中,尤其是把自己喝了一點的酒倒入別人杯中,更是失禮的。

③拋棄陋習。在飲用酒水時,不要忘記律己敬人之規。特別是要拋棄下列既有害於人,又有損於己的陋習惡俗。

不耍酒瘋。極個別的人,在飲酒時經常“酒不醉人人自醉”,借機生事,裝瘋賣傻,胡言亂語。這一做法,實有損形象。

不要酗酒。有的人嗜酒如命,飲酒成病。這不僅有礙身體健康,而且也有損個人形象。

不要灌酒。祝酒幹杯,需要兩廂情願,千萬不要強行勸酒,說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非要灌倒他人,看對方笑話不可。

不要劃拳。有人飲酒時喜歡猜拳行令,大吵大鬧,嘩眾取寵。其做法是非常失禮的。

(4)茶水的品嚐。在正式的宴請場合,飯前餐後,飲茶是必不可少的。品茶對於中國人而言,更是一種文化底蘊的外露。飲茶禮儀是餐桌禮儀的重要組成內容,和上述內容要同等視之,做到文明、禮貌。具體而言,需要在下述2個方麵特別加以注意。

①態度謙恭。既然以茶待客是一種禮儀,既然主人在以茶待客時處處以禮待人,那麼作為接受款待的一方,客人在飲茶之時,也應對主人投桃報李,勿失謙恭與敬意。

當主人上茶之前,向自己征求意見,詢問大家“想喝什麼”的時候,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可以在對方提供的幾種選擇之中任選一種,或告之以“隨便”。在一般情況下,向主人提出過高的要求,是失禮的。

如果自己不習慣飲茶,應及時向主人說明。若自己尚未說明,而茶已上來了,不喝就是了。千萬不要麵露不快,更不可因此而責怪主人或為自己上茶的人。

若主人,特別是女主人或者長輩為自己上茶時,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當即起身站立,雙手捧接,並道以:“多謝”。不要視若不見,不理不睬。當其為自己續水時,亦應以禮相還。其他人員為自己上茶、續水時,也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向其答謝。

如果對方為自己上茶、續水時,自己難以起身站立、雙手捧接或答以“多謝”時,至少應向其麵含微笑,點頭致意,或者欠身施禮。不喝的涼茶、剩茶,千萬不要隨手潑灑在地上。

在社交活動中,與交往對象正在交談時,最好不要飲茶。不論是自己或交談對象正在講話時,自己要是突然轉而飲茶,不但會打斷談話,而且也會顯示出自己用心不專。隻有在自己不是主要的交談對象時,或是與他人的交談告一段落之後,才可以見機行事,喝上一口茶潤潤嗓子。

②認真品味。在飲茶時,要懂得悉心品味。這樣做,不僅體現著自身的教養,而且也是待人的一種禮貌的做法。

飲茶之時,應當一小口、一小口地細心品嚐。每飲一口茶後,應使其在口中稍作停留,再慢慢地咽下去,這樣品茶才香。無論如何,飲茶時都不要大口吞咽,一飲而盡,喉嚨咕咕直響,茶水順著腮幫子直流。以這種方法喝茶,隻能解渴,卻絲毫談不上對茶的美妙之處的品味。

在端起茶杯時,應以右手持杯耳。端無杯耳的茶杯,則應以右手握茶杯的中部。不要雙手捧茶杯,以手端起杯底,或是用手握住茶杯杯口,那樣做,或是動作欠文雅,或是不夠衛生。

使用帶杯托的茶杯時,可以隻用右手端起茶杯,不動杯托。也可以用左手,將杯托連茶杯,托至左胸高度,然後以右手端起茶杯飲之。

飲茶的時候,忌連茶湯帶茶葉一並吞入口中,更不能下手自茶中取出茶葉,甚至放入口中食之。萬一有茶葉進入口中,切勿將其吐回茶杯,或是嚼而食之。

飲蓋碗茶時,可用杯蓋輕輕將飄浮於茶水之上的茶葉拂去,不要用口去吹。茶太燙的話,也不要去吹,或是用另一隻茶杯去倒杯涼茶水,而最好待其自然冷卻。

飲用紅茶或奶茶時,不要用茶匙舀茶,也不要將其插放在茶杯中。不用時,將其放在杯托上即可。

若主人告之所飲的是名茶,則飲用前應仔細觀賞一下茶湯,並在飲用後加以讚賞,不要不予理睬,或是隨口加以貶低,說什麼“沒聽過這種茶的名字”,“喝起來不怎麼樣”,“這茶有些走味”,或是“沒把好茶泡好”之類讓主人不快的話。

餐桌的祝福

在各式宴請活動的餐桌上,祝福,無論是在是在賓主之間、賓客之間,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場聚餐如果沒有幾句祝福,隻顧吃的話,那是有欠社會文明和極失水準的。而餐桌祝福又往往和酒水的飲用聯係到一塊,因此,又被稱為敬酒或祝酒。

一個好的舉杯祝福,是智慧、天賦、藝術和禮儀的綜合,也是一種重要的感情交流、商業交往、國際交好的工具。知道了如何舉杯祝福,也就明白了如何建立美好的氣氛,把賓客和會場情緒推向高潮。

(1)主人舉杯祝福。主人應進行第一次的舉杯。祝福餐會如果主人一直沒有舉杯祝福,某些主賓也可以起來做第一次也是僅有一次的舉杯祝福。一位傑出的總經理如果非常害羞在公開場合長篇大論,在主持宴請活動時,他隻需說:“歡迎每一位來賓,為了今後的友好合作,讓我們幹杯!”然後便是酒杯交措,賓客開懷暢飲。接下來就可由聰明的幾位部下,幫助招待和小範圍祝福。但這第一次是必不可少的。

男女有平等責任舉杯祝福。男主人的配偶,如商業聚會中企業領導者的妻子,在領導者祝酒之後,也可以再次舉杯祝福,有時也可以首次舉杯進行,這沒有絕對的標準。

(2)個人舉杯祝福。這主要是賓客的祝福規範,這裏有一些事項需要注意,大家祝福時要避免犯這些錯誤。

①不要搶在主人之前舉杯祝福。第一個舉杯祝福是主人的權利。如果你想舉杯祝福,宜事先輕聲對主人講明,而主人一般會樂意你舉杯祝福的。

②在舉杯之前,還要看看四周,看大家酒杯裏是否有酒,不能臨時再倒,有礙秩序。

③最好的舉杯祝福時間是1分鍾;主要的舉杯祝福,時間約3~5分鍾。任何超時太長的祝福,都會成為受罪。

④舉杯祝福時,可以輕微碰杯,也可以用杯底輕擊桌麵,但都不能用力過猛,打破杯子的事在酒會上多有發生,很不好。

⑤喝太多酒後,就不要再祝福了。含糊不清的大腦,即使是祝福,大家還是擔心的。況且酒後吐真言,說了不該說的話,會追悔莫及的。

⑥一般而言,賓客,尤其是普通客人,舉杯祝福一次就行了,不要頻繁起立,要給別人表現的機會。

⑦賓客在被祝福之後,還要懂得回敬的禮節。你的回敬祝福要盡量簡短,也不要拾人牙慧。特別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簡潔總是很受歡迎,像“幹杯!”、“祝你好運!”之類,會把宴會推向高潮。饋贈禮儀風俗

饋贈規則

選擇禮品時,最主要考慮受禮者個人特點和禮品的紀念意義。具體原則可參考如下:

(1)準確把握送禮人與受禮人關係。選擇禮品時,必須明確與受贈對象之間的性質、類型和狀態。

(2)了解受禮者的興趣愛好。如果禮品投合受禮者的興趣、愛好,會使受贈對象特別感謝你。因為他認為你尊重他、在乎他。

(3)注意受禮者的禁忌。禁忌,是因文化等因素而對某些事物產生的顧忌。禁忌有兩類。

(1)由受禮者個人原因造成。比如,向一位剛剛喪侶的中年男士贈送情侶表。情侶帽,會讓對方不愉快。

(2)是因風俗習慣、家教信仰。文化背景以及職業道德等形成的公共禁忌,尤其向外國人、外地人贈送禮品時,不能忽視此項。比如,在我國,一般不能用與“終”發音相同的鍾送給老人了;友人之間忌諱送“傘”,因為“傘”與“散”諧音。美國人以綠毛龜為寵物;而在中國人看來,這樣的禮物是天大侮辱。意大利人忌諱送手帕,因為手帕是親人離別時擦眼淚的不祥之物。在法國,男士向女士贈送香水,有過分親熱和有“不軌企圖”之嫌,而送刀、劍、刀叉、餐具之類的物品,則意味著雙方會割斷關係。法國人不送,也不接受有明顯廣告標記的禮品,而喜歡有文學價值和美學內蘊的禮品。向婦女贈送內衣,這在歐美國家的風俗中是很失禮的,一般也不送香皂。而且,13這個數目在歐美國家更是送禮時應當避開的。日本人忌諱綠色,認為綠不祥;忌荷花圖案;忌4和9。不要給香港商人茉莉花和梅花,因為“茉莉”與“沒利”諧音,“梅花”的“梅”與倒黴的“黴”同音。中國內地的人送禮不會送“小棺材”,但香港人青睞紅木製作的小型棺材擺件,寓意為“升官發財”。

(4)禮物輕重要適當。選擇禮物的“輕重”,應根據雙方的關係、身份、送禮的目的和場合。一般說來,應小、巧、少、輕。小指小巧玲現,易送易存;巧是指立意新穎;少,要求少而精;輕,則指價值適中。

(5)應重視禮品的精神價值和紀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