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品的選擇(2)(2 / 3)

握手應由主人、長者、身份高者、婦女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麵先問候,待對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時握手注意不要交叉。男子在握手前應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但按西方傳統,位尊者和婦女可以戴手套握手。作為主人,主動、熱情、適時握手是很必要的,這樣做可以增加親切感。軍人戴軍帽與對方握手時,應先行舉手禮,然後再握手。

(3)談話。在國際交往中,同外賓會見、會談時,要落落大方,誠懇自然,同時注意內外有別,不要強加於人,自吹自擂。

外賓談話時,不要輕易打斷,要給對方充分表達思想的機會。要麵向外賓,注意傾聽,不可隻和我方人員或譯員私下嘀咕,也不要作出心不在焉或閉目養神狀。談話聲的高低應適當。如沒有聽明白,不妨再問一遍。如發覺外賓對我方談話有未領會的神情,應及時通過譯員解釋清楚。

與外賓談話,要實事求是。稱讚對方不宜過分,自己謙虛也需適當。不要打聽外賓私事,更不要以對方的生理特征為話題。涉及對外事項和外賓的各種要求,如無把握,不得擅自表態許諾。我方的內部安排,未經許可,不得向外賓透露。自己不清楚的事,不要隨便答複,答應了的事,一定要設法辦到。

涉外簽字儀式

簽字是文件有效的重要標誌。國與國之間通過談判,就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體育等某一領域的相互關係達成協議,在締結條約、協定或公約時,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簽字儀式;國家領導人出訪某國,兩國發表聯合公報或聯合聲明,有時也舉行簽字儀式;現在,地方與國外發展友好合作關係,通過雙方會談協商,最終達成合作項目的協議、備忘錄,甚至合同時,也可以舉行簽字儀式。

簽字人由締約各方根據文件的性質和重要性協商確定,可由國家領導人出麵,也可由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出麵,但各方簽字人的身份應該大致相當。按慣例,參加簽字儀式的,應是雙方參加會談的全體人員,但如一方要求讓某些未參加會談的人員出席,另一方應予以同意,但雙方人數最好大體相等。不少國家為了表示出對簽字協議的高度重視,往往特意安排更高或更多的領導人出席簽字儀式。

舉行簽字儀式之前,要準備好文本。文本的定稿、翻譯、印刷、校對、裝訂、蓋印等,均要確保無誤,同時還要準備好簽字時用的國旗、文具。確定助簽人員,事先與對方就有關細節問題洽談。

簽字的現場布置各國不盡相同。我國的做法是在簽字廳內設一長桌,桌麵覆以深綠色的台呢作為簽字桌。桌後放兩把椅子,為雙方簽字人座位,主左客右。座前擺放本國保存的文本,文本前麵放有簽字文具。桌子中間擺一旗架,懸掛雙方國旗。雙方參加儀式的其他人員,按身份順序排列於各自簽字人員的座位之後,雙方助簽人員分別站在各自簽字人員的外側。有的國家在簽字廳內設置兩張方桌為簽字桌,雙方簽字人各坐一桌,雙方的小國旗分別懸掛在各自的簽字桌上,參加儀式的人員坐在簽字桌的對麵;也有的安排一張長方桌為簽字桌,簽字人分坐左右,國旗分別懸掛在簽字人身後,參加簽字儀式的人員分坐簽字桌前方兩旁。簽字儀式開始,雙方人員進入簽字廳。簽字人員首先入座,其他人員按賓主身份、禮賓順序就位。助簽人員分別站立在各自簽字人的外側,協助翻揭文本,指明簽字處,用吸水紙按壓簽字部位。簽字人在本國保存的文本上簽字後,由助簽人員傳遞文本,再在對方保存的文本上簽字。簽畢,雙方簽字人交換文本,並互相握手,此時,可上香檳酒,賓主雙方共同舉杯慶賀。

多邊簽字儀式與雙邊簽字儀式大體相同,若隻有三四個國家,一般隻相應地多配備簽字人員座位、簽字文具、國旗等物。如果簽字國家眾多,通常隻設一個座位,由文本保存國代表先簽字,然後由各國代表按禮賓次序輪流在文本上簽字。

涉外謁墓儀式

國家領導人到別國正式訪問,日程上常常安排向被訪國已故領袖、民族英雄或無名戰士的紀念碑或陵墓獻花圈的活動。向紀念碑獻花圈或謁陵,是對被訪國人民鬥爭曆史的尊重,也是對該國曆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的敬意,實際上,更是對被訪問國人民的友好表示。因此,一般地說,隻要被訪國安排,都要前往。在決定謁墓之前,應先了解該國的政治曆史背景。在個別情況下,由於墓(碑)的政治曆史背景,也可能出現不安排此類活動的情況。

各國向紀念碑或陵墓獻花圈的禮儀程序大致是:

現場安排有儀仗隊和軍樂隊,並派高級官員(在我國為陪同團團長)陪同。儀式開始時,樂隊奏樂,東道國禮兵或謁拜者隨行人員,抬著花圈走在前麵。謁墓(碑)人由陪同人員陪同,隨行於後。衛士分列兩旁,持槍致敬。當禮兵將花圈旋轉於碑前時,謁墓人往往要上前扶一扶,整理一下花圈上的飄帶,爾後稍退幾步,肅立默哀。默哀畢,繞陵墓(紀念碑)一周。信仰宗教的謁墓人有時為死者祈禱。

參加儀式的人員應著素色服裝,有的國家要求著禮服。肅立致敬時應脫帽,軍人若不脫帽應行舉手禮。有些國家的陵墓在寺院內,謁墓時還有其獨特的宗教儀式。不信教者前往謁墓,可不做某些宗教動作,但應遵守一般的風俗習慣,如進入清真寺要脫鞋等。

花圈飄帶上的題詞,按我國習慣可寫“XXX永垂不朽”,或按國際通常寫法“獻給XXX”。在人名前是否加形容詞,則需根據實際情況,參照當地習慣擬定。

涉外開幕儀式

舉辦大型涉外展覽會、交易會、文化節、藝術節、聯歡節、電影周、宣傳周、技術周等重大活動,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開幕儀式;重大的涉外工程開工、竣工或交接,也要舉行隆重的開工、竣工典禮或交接儀式。

開幕式通常由主辦單位的負責人主持。隆重的涉外開幕式除雙方有關人員參加外,還可邀請各國駐當地的使節、外國記者出席。高規格的開幕式,東道國的國家領導人往往出席。

開幕式一般選在寬敞的場地(室內、外均可)舉行。會場正麵要懸掛某某開幕式的橫幅,隆重的開幕式需懸掛有關各方的國旗。會場周圍可插上彩旗。常常要準備好3個話筒,供主持人、致辭人和翻譯使用。準備好剪彩用的彩帶(球)和剪刀。

雙方出席開幕式的人員入場後,賓主麵向外分左右兩邊排開。主持人宣布大會開始,首先請開幕式主辦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代表團團長(展覽團團長)致辭,若是雙方合作,一般請一方負責人致開幕詞,請另一方致賀詞。致辭後即可開始進行代表團(展覽團)身份最高的官員剪彩儀式,若是雙方合作,則可各推舉一位負責人同時剪彩。剪彩結束後,主人可陪同賓客參觀,有時還舉行執行會。

有些開幕式現場還備有簽名簿,請領導人和來賓題詞或簽名留念。出席儀式者對題詞應事先有準備。

涉外授勳儀式

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設立了各種勳章、獎章、榮譽稱號等,以授予那些為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或在某一方麵做出卓越貢獻的外國領導人、社會活動家、學者、專家、使節以及其他知名人士。

對外國人士授勳,一般要舉行授勳儀式。儀式可以是簡短的,但應是隆重的。也可借會見、宴會、群眾大會等場合授予。受勳人一般均親自出席儀式接受,但如因年紀大、身體不好或其他原因不能親自到場,也可委托代表接受。

授予外國國家領導人勳章,在國內,一般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麵授勳。在國外,一般委托駐外使節出麵,有時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在出國訪問之機授予。授予外國專家學者榮譽稱號,一般由授予單位的上級部門負責人,或由本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出麵授予。情況特殊的,也可由省、市負責人出麵;榮譽學位由有關大學的校長或學術研究機構負責人出麵授予;榮譽市民稱號由城市市長出麵授予。

簡單的授勳儀式,授勳人與受勳人相對站立,相隔三四步左右。授勳人宣讀授勳決定,然後將勳章佩戴在受勳人胸前,並將勳章證書遞送給接受人,有時雙方還先後致詞。

隆重的授勳儀式,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授勳大廳設主席台和來賓席。授勳人和受勳人站在主席台上,授勳國政府的高級官員、受勳人的隨行人員以及外國使節在來賓席就座,儀仗隊護衛兩國國旗和勳章,在軍樂聲中進入授勳大廳,將兩國國旗豎立在主席台兩側,軍樂隊奏兩國國歌。奏畢,授勳人致辭並宣讀授勳決定,之後將勳章佩戴在受勳人胸前,最後,受勳人致答辭。

涉外參觀遊覽禮儀

外國客人來訪,應考慮安排參觀遊覽活動,通過參觀遊覽,可使其了解我國的曆史文化、風土人情和經濟發展情況,也是樹立國家、部門、企業形象,擴大對外宣傳和搞好開放工作的大好機會。

項目安排禮儀

選定參觀遊覽項目,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1)來訪的目的和性質。一般參觀遊覽都有相對的針對性。根據其目的和性質,安排有針對性的遊覽活動,是一個基本準則。

(2)來賓的意願、興趣。安排參觀遊覽的內容應考慮客人的意願、興趣。對一般代表團來說,待其到達後,提出參觀遊覽方案,共同商定,對重要的、身份高的代表團,可事先通過外交途徑了解其要求,再予以適當安排。

(3)當地條件的可行性。參觀遊覽要注重當地實際情況,做到力所能及、切實可行,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比如安全設施、保密設施及接待條件等。

(4)季節與時間的可能性。有些遊覽項目和季節時令關係很大,安排時理應把氣候因素考慮進去,同時,參觀時間和路途時間的搭配也應充分考慮好。

技術指導安排

項目選定後,如果數量很多,就應製定出一個較為詳細的計劃或日程安排,內容應包括:目標、路線、日程、時間、車輛等,待確定了這些細節和具體內容後,應向各級接待方麵交涉清楚,並通知相關人員,以便大家提前準備,即使出現問題,也會得到及時解決。按照國際交往禮節,參觀遊覽時,應有身份相當者陪同前往,接待單位也要有一定的人員出麵,並根據情況安排人員負責解說、翻譯,遊覽時則應安排導遊人員陪同,導遊人員不宜過多,但業務素質和文化素養要高。

參觀遊覽時,接待單位或導遊人員要介紹一些情況。介紹情況時要注意:一是要實事求是,故意誇大或貶低都會留給對方不誠實的滑頭印象,此乃涉外禮儀中的大忌。二是要掌握時間,讓客人多看,隻需抓住時機略作介紹,不要喋喋不休,唯恐外賓不了解我們的光榮曆史。必要時,應將參觀遊覽處的情況以書麵材料形式先作介紹,以加深印象。三是介紹時要掌握分寸,隨機應變。四是要盡量使所有參觀者都能聽得懂、聽得清,可以分批介紹或使用擴音器材。

在風景遊覽區、公共活動場所以及允許外國人參觀的地方,原則上都應準外國人拍攝,對其行為不應幹涉。對一些不準拍攝的項目,如文物、專利設備等則應設有警告牌或中、外文說明標誌,若無此類標誌,一定要向外賓說明,以免引起誤解。

接待參觀禮儀

外賓到達前,接待單位一般應事先準備好相應語種的中外文對照的情況介紹材料。如果外賓所屬國家地區所用語種不甚通用,或準備起來有一定難度,也可準備中英文對照的。介紹材料力求簡明扼要,實事求是。

陪同參觀人員不宜過多,但應該有能夠回答技術問題的人員,對可能涉及的技術問題要求事先有充分的準備,不臨時抱佛腳,以免出現應答失誤,或者時間耽擱。

引導外賓參觀的人,要走在左前方,如果為了表示尊重而讓外賓走在前麵的話,反而會使他感到不知如何是好。上下樓梯時,引導的人,應該靠扶手走,而讓外賓靠牆走。

有時,為了對於具有一定規格的外賓表示歡迎,應該在被參觀企業或其他單位的適當地方,豎起參觀客人國家的國旗和我國國旗。

在參觀途中,如果碰巧到了午餐時間,不必特意從外麵叫好菜來,也不必到外麵的高級餐廳去招待,在企業或單位的內部餐廳用餐就可以了,招待過於豪華,有時反會使外賓產生不良的印象。

應當注意,在接待外賓的過程中,要內外有別,注意保密。屬於保密產品,不要引導外賓參觀,沒有把握的不要輕易表態,更不要隨意允諾送給外賓產品、資料等。

幾種特殊的涉外禮儀

在有些國家,常有一些傳統的特殊禮節,對此我們應了解並熟悉,以免引起誤會或有所失禮,下麵是一些常見的涉外禮儀:

合十禮

在印度和東南亞佛教國家通行,相當於握手,即把兩個手掌在胸前對合,在國際交往中,當對方用這種禮節向我們致禮時,我們也應合十還禮,但我們一般不主動使用這種禮節。

鞠躬禮

鞠躬禮是日本通行的見麵禮,最常見的是屈體禮。屈體禮又分為“站禮(站著行禮)”和“坐禮(坐著行禮)”。行站禮時,雙手自然下垂,手指自然並攏,隨著腰部的彎曲,身體自然向前傾。行最高禮時,腰要彎到臉麵幾乎與膝蓋相平的程度。坐禮一般在日本式房間的榻榻米(房內地板上鋪的墊席)上進行。分為“指建禮”、“屈手禮”和“雙手禮”,其中“雙手禮”為最高的行禮方式。

親吻、擁抱禮

親吻、擁抱禮是西方、東歐和阿拉伯國家通行的見麵禮,親人、熟人之間見麵時多是擁抱、親臉和貼麵頰等。夫妻之間是擁抱親吻,父母子女之間是親臉、親額頭,兄弟姐妹平輩的親友都是貼麵頰。一般在公共場合,關係親密的婦女之間是親臉,男子之間抱肩擁抱,男女之間是貼麵頰,晚輩對長輩一般親額頭,男子對尊貴的女賓往往親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歡迎賓客的場合或祝賀、感謝的隆重場合,在官方或民間的儀式中,也有擁抱的禮節,有時是熱情友好的擁抱,有時則純屬禮節性的。這種禮節,一般是兩人相對而立,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扶在對方左後肩,左手扶在對方右後腰,按各自的方位,兩人頭部及上身都向左相互擁抱,然後頭部及上身向右擁抱,再次向左擁抱後,禮畢。

脫帽禮

脫帽禮,指西方男子戴禮帽時,兩人相遇可摘帽點頭示意,離別時再戴上帽子。有時與熟識的相遇者側身而過,從禮節上講,也應回身說聲“你好”,再用手掀一下帽子。

吻手禮

吻手禮,是歐洲和拉丁美洲較古老的禮節,就是男人以親吻婦女的手背來致意。行禮時,婦女可不脫下手套,伸出右手,男人微微俯身,用右手捏住對方的手指部分,拿起來用嘴唇輕輕吻一下。這種禮節現在已不太流行。隻有在較隆重場合,或對一些身份特別高的婦女才行此禮。我們不“隨俗”,主人也不會介意,但對方行這種禮節(多見於外交場合),我們也不必驚詫莫名。通訊禮儀風俗

電話禮儀

應把常用的電話號碼記在電話簿上並放在電話機旁或能隨手拿到的地方,這樣可在你需要時能及時找到它。

接通電話後,應首先確認一下是否是你要找的個人或單位,如果對方說不是,那就是電話打錯了,你得馬上向對方道歉:“對不起,打錯了。”然後把話筒放回,再重新撥號,如果對方說是,你就請他給你找接聽者。通話應簡單明了,對重要內容可以扼要地向對方再敘述一遍,以求確認。

通話完畢,應友善地感謝對方:“打攪您了,對不起。謝謝您在百忙中接我的電話。”或者“和您通話使我感到很高興。謝謝您,再見!”

如要發傳真,而對方使用的又是電話/傳真兩用機,也就是兩種機器使用一個電話號碼,這種情況下,你可先撥通對方號碼,通知對方:“您好,請打開傳真機,我有傳真件給您。謝謝!”待耳機中聽見尖厲獨特的傳真記號時,便可發送傳真件。

如果是為別人代撥電話,接通後應先確認對方身份,然後客氣地請對方稍候,告訴對方誰要和其通話,然後把電話轉接給委托者來接。

傳真禮儀

傳真,也可稱之為傳真電報,它的使用有如下規範:

合法使用

國家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使用自備的傳真設備時,均須嚴格按照電信部門的有關要求,認真履行必要的使用手續,否則即為非法之舉。

得法使用

使用傳真設備通訊,必須在具體的操作上力求標準而規範。

發送傳真時,必須按規定操作,並以提高清晰度為要旨。與此同時,也要注意使其內容簡明扼要,以節省費用。

單位所使用的傳真設備,應安排人專門負責。無人在場而又有必要時,應使之自動處於接收狀態。為了不影響工作,單位的傳真機盡量不要同辦公電話采用同一線路。

依禮使用

商界人員在使用傳真時,必須牢記維護個人和所在單位的形象問題,必須處處不失禮數。

在發送傳真時,一般不可缺少必要的問候語與致謝語。發送文件、書信、資料時,這一條更不要忘記。

出差在外,有必要使用公眾傳真設備,即付費使用電信部門設立在營業場所內的傳真機時,除了要辦好手續、防止泄密之外,對於工作人員亦須依禮相待。

傳真設備的最大優點之一是它的時效性強,因此在收到他人的傳真後,應當在第一時間內即刻采用適當的方式告知對方,以免對方惦念不已。需要辦理或轉交、轉送他人發來的傳真時,千萬不可拖延時間,耽誤對方的要事。

手機呼機禮儀

商界人士在日常交往中使用手機與呼機時,有一些禮儀規範必須遵守,歸納起來大約有5個方麵。

放置到位

按照慣例,外出隨身攜帶手機與呼機的最佳位置有二:一是公文包裏,二是上衣口袋之內。穿套裝、套裙之時,切勿將其掛在衣內的腰帶上。

遵守公德

商務禮儀規定:在公共場所活動時,商務人員盡量不要使用手機與呼機。當其處於待機狀態時,應使之靜音或轉為震動。需要與他人通話時,應尋找無人之處,切勿當眾通話。在參加宴會、舞會、音樂會,前往影院、圖書館,或是參觀各類展覽時,尤須切記此點。

保證暢通

使用手機與呼機,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自己與外界的聯絡暢通無阻,商界人士對於此點不僅必須重視,而且還需為此而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

接到他人的尋呼或打在手機上的電話之後,一般應當及時與對方聯絡。沒有極其特殊的原因,與對方進行聯絡的時間不應當在此後超過5分鍾。尋呼他人或撥打他人的手機之後,亦應保持耐心,一般應當等候對方10分鍾左右。在此期間,不宜再同其他人進行聯絡,以防電話頻頻占線。不及時回話他人電話,呼叫、撥打他人手機後迅速離去,或是轉而接打他人的電話,都會被視作缺乏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