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與疾病為友三分治七分養四(2 / 3)

學習過程有3個階段:

生理準備。教授腹式呼吸,指導有氧體育運動和放鬆學習;回避所有能影響戒煙決心的藥物與習慣;調整食物結構,增加飲水量,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

學習準備。思考吸煙利弊,權衡得失,掌握自我意識的控製能力,摸索一套沒有香煙的健康生活模式,選擇一個明確的日子突然徹底戒煙。實踐證明,這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可取的方法。要充分了解,戒煙中出現的症狀是戒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困難,是你身體建立新的平衡信號。回吸隻是發展中的一個曲折,而不是最終結果;對某些回吸信號采取積極措施,就可以保持戒煙成果。

社會準備。找對策回避煙友和吸煙環境;學著抵禦煙草的誘惑;與不吸煙者交朋友;從朋友和家人處獲得幫助,接受監督;經常發現戒煙在生活中的各種益處。

通過“五日戒煙法”,吸煙者會驚喜地發現自己身心各方麵的變化,最大益處莫過於重新獲得了自信、自尊、自愛以及對生活和自身的控製。許多人發自內心地說:“我能控製自我,知道如何對待生活了。我擺脫了尼古丁。小煙卷,永遠告別了!”。

高血脂症患者更應戒煙。

科學家發現,吸煙會引起或加重血脂異常。有人觀察到,吸煙者的血清總膽固醇水平顯著高於非吸煙者。吸煙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所謂的“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可以保護我們的血管。並且吸煙量越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越低。吸煙還可以使血清甘油三脂水平升高。暴露於煙霧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容易被氧化修飾,形成對血管危害更大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顆粒。吸煙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不過,及早戒煙可將其危害大為降低。研究表明戒煙一年,危害性降低一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增加至非吸煙者的水平。需特別指出的是,長期受吸煙者影響的被動吸煙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也會下降,而總膽固醇水平則升高。所以說,吸煙不但害己,也殃及旁人。下定決心戒煙,於自己和別人都有利於冠心病的防治。

煙酒親兄弟,並非一家人。

人們常把煙酒混在一起談,“煙酒不分家”,以為兩者差不多,其實它們有本質的不同。

從曆史上看,酒有5000餘年曆史,在文字出現以前,遠古的岩畫上已有酒具的圖案,而煙是15世紀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帶回歐洲的,吸煙的盛行隻有200餘年的曆史。從地域上看,世界各古老民族都有自己傳統的米酒、果酒,品位特色,五彩繽紛,而煙草則僅此一種,別無分號。從醫學上看,酒有廣泛的用途,酒與醫本是一家,現代醫院每天都離不開酒精。煙則有百害而無一利。從文化上看,酒在各國都有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文化人文內涵,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風花雪月,情仇愛恨都有酒的故事,而煙則相形見絀,隻能甘拜下風。酒的氣質和品位是煙所無法比擬的。

酒是一把“雙刃劍”。

現代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每日飲少量酒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壓病及冠心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適量飲酒能緩解緊張,改善情緒和睡眠,有助於人際交往。

但是,飲酒少量可以,多量不行,以每日不超過15克酒精為限。少量飲酒,按國外的標準是30克酒精,按我國標準為15克酒精。這樣,葡萄酒、紹興酒在100毫升以內,60度白酒就是25毫升,如果啤酒就是300毫升。

酒是一把“雙刃劍”。少量的酒是健康的朋友,過量飲酒是罪魁禍首。

酒喝多了以後很危險。據國外研究報道,40%的交通事故死亡者、50%的監獄罪犯、25%的重病人都是和酗酒有關的。酗酒還可引起肝硬化、酒精性心髒病、酒精性精神病、腦卒中、腫瘤、帕金森氏綜合征以及其他嚴重的社會問題,例如道德的淪喪。

有的人酗酒後通宵搓麻將打牌,大喜大悲,大吃大喝,觸犯了“飽餐、酗酒、激動”三聯征,當天激動,當天死亡。

其實,酒精是一種很容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約1/4由胃黏膜直接吸收,其餘經小腸上部黏膜於2小時內全部進入血中,在空腹及低濃度時吸收加快。酒後的臨床表現因人而異,一般飲酒後體內酒精量達20~40毫升時,可感到輕鬆愉快,語言增多,有時則表現出粗魯無禮、感情用事、時悲時喜、時怒時慍;當人體內酒精量達50~100毫升時,則表現為語無倫次、神情恍惚。

飲酒過量還可造成冠狀動脈痙攣和阿-斯綜合征。有一位同誌,男性,50歲,在宴會上與朋友飲白酒3瓶,3小時後突感胸骨後壓迫、憋悶不適,到醫院急診室已不省人事。這就是發生了阿-斯綜合征。搶救過來心電圖出現急性心肌缺血改變。在酒精中毒死亡者屍檢中,可以見到肺部、心肌、胰腺、胃黏膜有多處出血點,腦膜血管高度擴張充血,切麵腦實質有散發性出血。

美國保險公司有一個統計,不喝酒的人,滴酒不沾的人得病多,壽命短還死得快。而酗酒的人,每天喝大量酒的人,得病更多,死得更快。少量喝酒的人,每天喝點紅酒、黃酒、果酒的人,得各種疾病的極少,壽命最長。

少量喝酒的人比不喝酒的人平均壽命長1歲,大量喝酒、酗酒的人比少量喝酒的人平均壽命短8歲。

天堂地獄,一步之遙。

歐洲20個工業化國家的橫向流行病研究表明:酒精的消耗量與冠心病的死亡率成逆相關。在前瞻性的流行病學研究中發現:在每天都少量飲酒的人群中,其高血壓與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比不飲酒者低。

美國癌症學會對年齡40~59歲的28萬名男子的飲酒習慣進行了12年跟蹤研究,發現適量飲酒(每天不超過15~30克酒精)的人其心髒病死亡率比不飲酒者低20%。加拿大蒙特利爾心髒病研究所的資料顯示,適量飲酒可減少40%的冠心病發作。原因是適量酒精能升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好”的膽固醇,因而能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這在獼猴的飲酒實驗中也得到證實,飲葡萄酒組獼猴的動物粥樣硬化發生率為8%,而對照組為48%。新近的研究發現,適度飲酒者體內C-反應蛋白含量最低,表示酒精有一定的抗炎症作用,這也有利於減輕動脈硬化的發生。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的資料表明:適量飲酒者比滴酒不沾者更健康,而且平均預期壽命延長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