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病由心生——76%的疾病是情緒性疾病。
健康,能夠提高人的學習、工作能力,減少醫療支出,增加生活的快樂,延長人的生命。同時,健康又是伴隨著人的一生的,健康終止,生命終結。
這是一個競爭壓力特別大的社會,人們往往容易忽視自身的健康,前半生是用命換錢,後半生用錢保命,殊不知健康是一條單行線,生命注定不可逆轉,隻不過,我們可以讓它走的慢一些,留出更多的時間和心情去欣賞路邊的風景,去享受快樂的生活,去體會家庭的溫暖,親情的關愛。
心理壓力是百病之源。
健康的第四大基石——心理平衡。它是我們健康最重要的方麵。人要健康,最為關鍵的是心理健康,心態好。
根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健康教育所在200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因工作等構成心理壓力的,知識分子比非知識分子高出10%,35歲以上人群則更為突出。知識分子由於價值不能實現的失落感所造成的心理問題導致身體患病,這在醫學上被稱作心理問題的軀體化症狀。腦力勞動者由於工作壓力大,影響正常的內分泌,影響睡眠和食欲,在這些人群中服用安眠藥的比例高,高血壓、頸椎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較一般人群為高。人情緒不好就容易感冒,而長期抑鬱則容易患癌症。所以,如何做到心理健康對他們來說,更是至關重要的。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無數的困難、壓力,在這裏,我主要講的是如何保持一顆平常心,如何達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態更加平穩。
現在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時代,一個人從呱呱墜地的那天起,就要不斷地學習適應環境的無數本領:上小學,要麵臨考中學,光考上不行,還得考重點中學;上了中學還沒完事,還得繼續努力考大學,當然了,最好是重點大學。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人,學生時代的壓力都不用細說。好不容易上了大學了,可麵對著現在就業形勢的嚴峻,找個工作太困難了。算了,咬咬牙,再考個碩士吧,這就又得在眾多的“高人”中保持“平衡”,擠過那座又窄又漫長的獨木橋。這時,如果再想就業可能壓力就會小一些了。可是真正工作了又會發現能人這麼多,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就得付出更多的艱辛。慢慢地,工作走上了正軌,才又發現周圍的人有房有車,自己卻什麼也沒有,心理又不平衡了。怎麼辦?當然是要更加努力了。於是,路就這麼漫長。
每個人幾乎都是在自己成長的同時,不斷地與周圍人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一旦自己在比較中處於劣勢,心理就會產生不平衡感,壓力也就陡然而生。於是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來達成一個又一個欲望。當然,這種追求上進的精神我們提倡,但我在這要說的是要有個度的問題。人活在世上,欲望是永無止境的,我們不可能實現所有的願望,這時就要學會放棄,進而擺脫失望後的心理不平衡,避免壓力對我們的身心產生各種各樣的損害。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壓力是很多疾病的根源。因此,心理平衡、心態好的作用可以超過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總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體的各個係統才會處於最佳的協調狀態,一切疾病都能減少。但心理平衡並非心如枯井,更不是麻木不仁;心理平衡是一種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華和心靈淨化後的崇高境界,是寬宏、遠見和睿智的結晶。
嫉妒比生氣更可怕。
我看一本書上講了一個故事,說生氣不好,嫉妒更不好。做個實驗。一條狗,把它的身體捆起來,先給吊著,挺好。一拉開,前麵有塊牛肉,很香。它想去吃,可是往前走時被捆住了。狗很生氣,眼看著離開2尺就能吃著肉,可就是過不去。它生氣,暴跳如雷,這時它心跳加快,血壓高。憤怒呢,肯定不好,但就怕嫉妒。故事接著說又牽來另外一條狗,這條狗沒人捆著它,從從容容,它來得晚,可它很快就把這塊肉給吃了。這時捆著的狗就嫉妒了:我先看到的,你倒吃上了。嫉妒一來,血壓更高,心跳更快。有的狗心率過快就猝死。
另外還有一個實驗,就是狒狒。狒狒這種動物很厲害,它的王所有的東西都得先吃,每一個雌狒狒都是它的妻子。實驗開始,用鐵籠子把狒狒王罩起來,同時把一隻小狒狒也用籠子罩起來。外麵還有一些狒狒是自由的,吃著東西。小狒狒和狒狒王都吃不著東西,可它們的心態很不一樣。小狒狒想我本來就不是先吃,吃不著不要緊。狒狒王可不行。它暴跳如雷,咬牙切齒,掙掙掙,怎麼也掙不出來。最後它很失落,它的心跳加快。以後每天它都被籠子罩著,看著人家吃東西,每天都情緒激動,壓力加大,最後一年它得癌症死了。小狒狒就一點事兒也沒有,因為它曆來都是最後一個吃東西。
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本來就有酸甜苦辣,一定要從小就養成承受困難的心理準備,沒有一個人一切都順利。你要想明白,有些事,屬於你的你放心,一定是你的,但有時要慢半拍。不屬於你的,你可別要,不屬於你的,你要也要不來;就算要來了,你也保不住。
別人有好東西你怎麼辦?別人有好東西,你發自內心為他高興,不要嫉妒,要見賢思齊,向他學習,補充自己。
高度恐懼導致死亡。
生氣著急對身體的影響是很大的。美國有一個報道,說一個人53歲,下班回家,一開門啊,兒子跟妻子正吵架,哎喲,現在美國年輕人,脾氣很暴,中學生出門都帶手槍,兒子跟他媽吵架生氣,伸手先掏手槍想一槍把他媽打死,一摸槍沒帶,看見桌上有把水果刀,就抄起刀,一刀從他媽心髒捅過去,紮穿腸壁,捅破心髒,他媽當時帶著這把刀子慘叫一聲倒下了,死了。他爸當時一看,一陣痙攣,也倒下死了。
法醫來解剖,什麼原因呢?一解剖啊,這個人沒有病,因為高度恐懼導致3根動脈血管高度痙攣狹窄,嚴重供血不足而死亡。
我們調查過北京200多個猝死病人,其中,50%的人24小時內生氣著急情緒低落,25%的人死以前半小時內著急生氣喝酒,18%的人死亡發生在30秒鍾之內,猝死是很快很快的。
生活像鏡子,你笑它也笑。
心理不平衡能引出這麼多亂子來,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我們該如何把握呢。
一位哲學家講過:生活像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什麼叫幸福?幸福沒有固定標準,幸福是一種感覺,而且幸福感跟金錢無關,甚至相反,因為它是一種感覺。
最近一個經濟學家,他利用心理問題研究經濟學,最後得了諾貝爾獎。他舉了個例子:一個人之前生活很幸福、很快樂,有一天,他參加了一個同學聚會,發現有些同學比他掙的錢多,比他的房子大,他的幸福感立刻消失,心裏很難受;相反他跟窮人比,馬上高興起來。本來啊,世上就兩種人:一種人用樂觀的、積極的、正麵的態度看世界,天天都健康,天天都高興,天天都是“春風桃李花開日”。另一種人用悲觀的、消極的、負麵的觀點看世界,天天都是淒風苦雨,天天都是“秋雨梧桐葉落時”。本來是一樣的,你從不同角度去比,結論完全不一樣,有人為沒有鞋,痛苦極了,天天哭,人家有鞋,我沒鞋。後來再看鄰居孩子,人家連腿都沒有。哎呀,我可太幸福了,我是沒有鞋,他連腿都沒有,他還那麼用功,學習那麼好。這個就看你怎麼比。實際上,人的人生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一種樂觀,一種悲觀。不同的人生態度,絕對會影響你不同的人生未來。
不要忘記好心態。
人生什麼最珍貴呢?1400年前101歲的唐代名醫藥王孫思邈說:“五福壽為最。”怎樣得壽呢?公認的最佳方法就是心靈養生——一顆禪心。平和心態,愛心常在。孔子說:仁者壽。就是氣以寬厚者壽,言以簡默者壽,質以慈良者壽。一個人淡泊明誌,就能寧靜致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林則徐喜歡的對聯是:讀書靜坐,各得半日;清風明月,不用一錢。在達觀寧靜的心境下,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代償力、康複力得到最佳組合,各項機能陰陽平衡,和諧運行,精、氣、神、形達到最佳境界,心境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一樣的明澈。心靈平靜了,心理就平衡,生理就穩定,病理就不發生,即使發生了,也能很快重新平衡。研究表明: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全身抵抗力的調動、整合和增強有著超乎人們想象的巨大力量,它能使體力體能增強,能力大幅提高,疲勞焦慮消失,炎症減輕,癌症痊愈。美國運動員阿姆斯特朗身患癌症,手術化療後還獲得6次環法自行車賽世界冠軍;還有許多抗癌明星近乎不可思議的故事都說明了這一點:一個好的心態就是大自然恩賜你的最好的健康法寶。所以,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醫生,最好的醫生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