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次談話和說明(1)(1 / 3)

二十四次談話和說明

第一次 1975年1月6日

鄧小平約胡喬木到他那裏談話。胡喬木已在1974年國慶節出席了國宴。

鄧小平說:現正在考慮你和吳冷西、胡繩、李鑫等同誌當國務院的顧問。像過去“釣魚台的班子”那樣寫一批反修反帝的文章。

鄧小平提出一些研究和寫作的題目,如:三個世界的劃分、戰爭與和平問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問題等。

鄧小平還說,主席前不久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談話,資產階級法權問題,也應認真研究。這些都是國內外廣大群眾迫切需要係統解答的問題。要收集大量材料,寫出係統的有充分說服力的文章。

鄧小平還說,多年來很少有係統地解答問題的文章了。現在的一般文章,隻有結論,沒有論證,總之一句話,不能說服人。

胡喬木表示:這些工作很重要,不過我做不合適,我的問題還沒有做結論。

鄧小平說:你的問題實際上已做了結論嘛!

鄧小平又交代喬木:寫這些文章要多找一些人,多帶一些徒弟,組織一個寫作班子。

鄧小平說明,今天談的這些,中央和國務院都還沒有討論過,隻是隨便交換意見。

說明

1974年12月23日,毛澤東在長沙同周恩來、王洪文談話,在談到鄧小平時,毛澤東說他“政治思想強”,“人才難得”,提議鄧小平擔任第一副總理、軍委副主席和總參謀長三個職務。周恩來在1974年底至1975年初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傳達了包括上述提議在內的毛澤東在12月下旬同他和王洪文四次談話以及12月26日同他單獨進行的一次談話的要點。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文件,任命鄧小平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隨後,在1月8日至10日舉行的中共十屆二中全會上,鄧小平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在1月13日至17日舉行的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鄧小平被任命為副總理。時周總理病重。會後,鄧小平實際上開始主持工作。1975年1月6日鄧小平約胡喬木談話,就是在挫敗了“四人幫”的“組閣”陰謀,即將主持國務院工作,開始對各方麵進行整頓的背景下進行的。

從1975年1月6日同胡喬木的這次談話看出,鄧小平在著手部署各方麵整頓的同時,已經考慮怎樣加強思想理論工作,並積極準備把思想文化陣地從“四人幫”手中奪回來。在談話中他明確了以下三點:第一,任務:像“釣魚台的班子”那樣寫一批反修反帝的文章。“釣魚台的班子”是196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正式決定成立的中央反修文件起草小組。鄧小平親自提出當前理論研究與宣傳的選題,要求進行研究,著文回答。這些題目都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隊伍和我國廣大幹部、群眾普遍關心和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問題。第二,隊伍。他親自挑選了在思想理論上能夠同“四人幫”進行戰鬥的領導力量。其中有:被譽為中共“黨內第一支筆”的胡喬木,他是中共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從1941年起在毛澤東身邊工作了20年。“文革”中受迫害,直到1974年出席國慶宴會才重新露麵;曾任新華社社長、總編輯,原《人民日報》總編輯、中宣部副部長吳冷西,他是寫社論的能手;還有曆史學家胡繩,“文革”前長期擔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紅旗》雜誌副總編輯。後來又增加了當過新華社負責人的熊複,原國家科委副主任於光遠和原《紅旗》雜誌副總編輯鄧力群。除李鑫(康生的秘書)之外,這些負責人在“文化大革命”中都受到衝擊,大多從幹校回來不久。其中吳冷西、胡繩、熊複是“釣魚台的班子”的成員。鄧小平要胡喬木同他們一起,並要求多找一些人,多帶一些徒弟,組織一個寫作班子。這樣一支隊伍,是同“四人幫”在思想戰線和政治戰線上展開尖銳鬥爭所不可缺少的。第三,文風。鄧小平對“四人幫”的幫八股、新八股深惡痛絕。他要求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隊伍寫出的文章,能夠係統解答當前的問題。要有論證,能說服人。

對於後來正式成立的國務院政治研究室說來,這次談話當然還隻是一次醞釀。一切尚在設想、商量的過程之中。所以,名義還沒有確定下來(當時設想稱“顧問”),任務也隻是從寫文章(當然這是主要的)這一方麵著眼。事實上,政治研究室成立後在1975年整頓中所承擔的任務、所起的作用,比“釣魚台的班子”要寬廣得多。

這次談話以後,胡喬木即出席1月5日已經開始舉行的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預備會,接著出席1月13日至17日的大會。自此恢複了正常的政治生活。同時,對鄧小平提出的一些問題開始進行研究。在研究馬列有關資產階級法權理論時,碰到幾個問題,其中包括譯名問題。胡喬木手邊沒有材料,5月間到編譯局請他們幫助收集一些材料。關於譯名問題,胡喬木認為法和權是兩個概念,不是一個概念,按原文的意思,還是譯為權利比較合適,請他們研究一下各種外文譯文和過去的中文譯文。此後,胡喬木專門找編譯局的王惠德(時任局長)等座談。參加者有胡繩、於光遠、成仿吾、柯柏年、張仲實等。關於“三個世界的劃分”問題,粉碎“四人幫”後,鄧小平指示外事部門就這個問題寫文章。外交部和對外聯絡部組織了一個寫作班子,由宦鄉、錢李仁牽頭,集中在台基廠外交部招待所研究寫作。1977年7月,鄧小平要胡喬木主持其事。在胡喬木主持下寫成了《毛主席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大貢獻》,1977年11月1日,以“人民日報編輯部”名義發表。當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

第二次 1975年6月8日

上午,鄧小平約胡喬木談話。先談《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編輯工作,接著就談成立國務院政治研究室的事。鄧小平說:上次談的事要著手辦,不過不要叫顧問了,打算成立一個政治研究室,由你們幾個人負責。國務院政治研究室是國務院的直屬機構,主要任務是撰寫反修文章,像過去釣魚台寫作班子那樣。領導人選,就是一月初談到的擔任國務院顧問的幾個人。

胡喬木提議負責人加上於光遠,鄧同意。喬木又提出,是否多找一些“革命造反派”,鄧堅決不同意。

關於政治研究室的任務,鄧小平提出,政研室成立以後要“代管學部”(即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前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胡喬木表示負擔不了。

這次談話還談及一些具體問題。

胡喬木在1月6日第一次談話後,研究了“資產階級法權”問題。他認為這個譯名欠妥。按原文的意思,還是譯為“權利”比較合適。這次談話時他向鄧提出對於譯名問題的意見,認為宜譯為“資產階級權利”。鄧小平立即說,這個問題不要提。

在1月6日談話後,胡喬木於2月28日曾給鄧小平寫過一封信,說到解放初期毛主席曾要他寫一本關於唯物主義的小冊子,一直沒有寫,覺得非常對不起主席,現在想寫寫看,請求組織上考慮能否允許給他配備一兩位助手。鄧小平在這次談話中告訴胡喬木:這封信已送主席和中央各常委傳閱過,主席也同意了。鄧小平說:現在別的工作更重要,這事暫時放一下,以後再說吧。

說明

從1975年1月6日鄧小平同胡喬木談話以後,到6月8日第二次談話,時間已經過去五個月。由於鄧小平主持國務院工作後成功地領導了鐵路、鋼鐵的整頓,開始了軍隊的整頓,又同“四人幫”的“反經驗主義”陰謀做了有力的鬥爭,中國國內形勢出現了由亂而治的轉機。

1975年1月25日,鄧小平在總參機關團以上幹部會上提出“要遵照毛澤東同誌關於安定團結的指示,整頓軍隊”的任務,指出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三個總部首先要整頓,並闡述了增強黨性,消除派性,加強紀律性,落實政策,提高效率等原則。3月5日,鄧小平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黨委主管工業的書記會議上講話,提出全黨講大局,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為此中央下決心要解決當時影響全局的薄弱環節鐵路運輸問題。他結合當天下發的9號文件《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講了加強集中統一、建立必要的規章製度、反對派性等解決鐵路問題的辦法,要求“解決問題不能拖”。主管交通的副總理王震主動立下“軍令狀”:保證一個月內見效。會後,鐵道部部長萬裏率領工作組先後赴徐州、太原、鄭州、長沙等地,對問題嚴重的路局進行重點整頓。經過一個多月整頓,到4月份,嚴重堵塞路段全部疏通,全國20個路局除南昌外,都超額完成了國家計劃。在徐州鐵路整頓取得突破性進展時,鄧小平即於3月25日召開國務院全體會議,提出9號文件精神適用於各行各業。在鐵路整頓的影響和推動下,煤炭工業很快也就上去了。4月召開全國基本建設會議,決定推行大包幹的管理辦法,確定進口成套設備和建設港口、鐵路樞紐、能源、軍工等骨幹企業為主攻方向。5月為解決鋼鐵工業嚴重欠產召開鋼鐵工業座談會,鄧小平到會講話,提出“把鋼鐵工業搞上去”的任務,指出當前重點要解決建立堅強的領導班子、同派性鬥爭、落實政策、建立規章製度等四個問題。會後中央轉發了冶金工業部的報告,並作出《關於努力完成今年鋼鐵生產計劃的批示》,鋼鐵工業的整頓迅速展開。與此同時,落實幹部政策的工作自4月底以來連續采取重大行動,大多數關押受審者已經釋放。對地方的整頓也已提上日程,五六月間開始研究處理浙江“雙突”(突擊入黨,突擊提幹)問題。按照鄧小平的戰略部署,6月以後,整頓要全麵鋪開和引向深入,整頓將進入總體戰階段。不僅工業要整頓,交通運輸要整頓,而且農業要整頓,財政貿易要整頓;不僅經濟戰線各行各業要整頓,而且科學技術、文化教育衛生也要整頓;不僅軍隊要整頓,而且地方要整頓,黨也要整頓。鄧小平說,前一段解決鐵路問題、鋼鐵問題,都是一個一個地解決,光這樣不行,要通盤地研究。所以,鄧小平把成立政治研究室提上日程,要胡喬木把寫唯物主義小冊子的計劃暫時放下,“資產階級法權”的譯名問題現在不要提,就是要胡喬木等人集中精力,協助他做“更重要的別的工作”,即關係黨和國家命運、社會主義前途的1975年整頓。

鄧小平主持的這次整頓一開始就以極大的尖銳性針對著江青集團的幾個要害:空頭政治,無政府主義,幫派勢力,還顯然帶著糾正“文化大革命”中若幹具體的“左”傾錯誤政策和批判極“左”思潮的性質。然而鄧小平的整頓在開頭幾個月並沒有遭到江青集團有力的抵製破壞,這是什麼原因呢?鄧小平推行整頓方針雷厲風行、勢不可擋,江青集團在經濟各部門沒有什麼力量,都可以說是一些重要原因,但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這幾個月江青集團在政治上、在思想理論上遭到了一次失敗,迫使他們不得不由攻勢暫時轉為守勢。

1975年春,江青集團借開展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運動,打出“反經驗主義”的旗號,發動過一場相當淩厲的攻勢。3月1日,張春橋在全軍各大單位政治部主任座談會上說什麼“對經驗主義的危險,恐怕還是要警惕”,毛主席1959年關於反經驗主義的話“現在仍然有效”,要把反對經驗主義“當作綱”。同一天,姚文元發表的《論林彪反黨集團的社會基礎》造謠說毛主席十多年來多次重複了“現在,主要危險是經驗主義”這個意見。此後,江青到處鼓吹“經驗主義是當前的大敵”,“黨現在最大的危險不是教條主義而是經驗主義。”並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正式提出這個問題。三四月,北京、上海兩地主要報紙“反經驗主義”的文章連篇累牘。鄧小平看穿了他們借“反經驗主義”來攻擊周恩來和他本人以及老同誌的用心,即就張春橋3月1日片麵強調經驗主義危險的講話向毛澤東請教,請教時並談到江青在政治局會議上也正式提出了這個問題。毛澤東於4月23日在新華社的一份報告上批示,對江、張、姚等做了批評。毛澤東指出:“提法似應提反對修正主義,包括反對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二者都是修正馬列主義的,不要隻提一項,放過另一項。”“我黨真懂馬列的不多,有些人自以為懂了,其實不大懂,自以為是,動不動就訓人,這也是不懂馬列的一種表現。”毛澤東要求“此問題提請政治局一議”。4月27日,政治局開會討論,批評了江青等人。5月3日,毛澤東召集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員談話,再次批評江青等人。他說:“我看批判經驗主義的人,自己就是經驗主義。”還嘲諷江青“就是一個小小的經驗主義者”。毛澤東繼1974年7月、12月之後,第三次談到“四人幫”,告誡他們“‘四人幫’不要搞了”,還非常不滿地說:“我叫他們不要搞,他們還要搞。”根據毛澤東的意見,鄧小平於5月27日和6月3日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對江青等人進行批評。王洪文、江青做了口頭和書麵檢討。這在“文化大革命”中是從未有過的。

在整頓初見成效、這一回合鬥爭取得勝利的情況下,鄧小平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他看到,毛澤東對“四人幫”的批評雖是尖銳的、嚴肅的,但並沒有完全失去對他們的信任。毛肯定他們“過去有功勞,反劉少奇,反林彪”。對他們不承認有“四人幫”也並不十分介意。對“反經驗主義”的錯誤,還承擔責任,說自己對(姚文元)文章中的問題“沒有看出來”,“我要負責任,我犯了錯誤”;並認為“不要小題大作”;但又指出,問題“上半年解決不了,下半年解決;今年解決不了,明年解決;明年解決不了,後年解決。”對鄧小平主持會議采取“講多少算多少”、“不要把話都說完”的做法,毛很滿意,說“這個辦法好,留有餘地。大家清楚就行了。”

毛澤東當時對“四人幫”的態度,既造成了對“四人幫”鬥爭的有利時機,又使得同“四人幫”的鬥爭十分艱巨和複雜。同時,隨著整頓在各個方麵展開和向縱深發展,勢必要進入“四人幫”控製的、深受“文化大革命”之害的文藝、教育、科技、出版、理論等領域,鬥爭必將更加尖銳。總之,整頓的全麵展開與深入,同“四人幫”鬥爭的尖銳與複雜,迫切需要有一支強有力的理論隊伍,有一個能戰鬥的寫作班子,從理論上、輿論上支持整頓,與“四人幫”進行鬥爭,在意識形態領域擊潰“四人幫”,奪回思想陣地。所以,鄧小平在6月上旬再同胡喬木談話,具體商量政治研究室的組成人選,堅決排斥“造反派”的摻入,並要求政研室“分管學部”,其意是在將可以同“四人幫”對壘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宣傳理論隊伍組織起來。這是鄧小平在整頓的全局中投下的重要一著。

鄧小平對政研室的成立抓得很緊。6月8日同胡喬木談話以後,6月15日即在給政治局的關於成立毛澤東選集工作小組、編輯《毛選》第五卷的報告中,同時提議:“另,國務院政治研究室,先由胡喬木、吳冷西、胡繩、熊複、於光遠、李鑫等同誌組成,以後再吸收一些人,特別是年輕一點兒的,培養做理論工作。此事亦請一並提政治局審議。”經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報毛澤東圈閱同意,國務院政治研究室遂正式成立。負責人除上述報告中提到的六人之外,又增加了鄧力群。他後來成為政研室在鄧小平領導下同“四人幫”鬥爭的中堅之一。

6月22日下午,胡喬木即到中南海西四院上班。6月24日早上,胡喬木在中南海召集政研室領導成員開會,胡繩、吳冷西、熊複、於光遠、李鑫等出席。下午即開始辦公。7月4日,召開政研室首次會議。7月5日,國務院辦公室發出通知:“經毛主席、黨中央批準,國務院已設立政治研究室。由胡喬木、吳冷西、胡繩、熊複、於光遠、李鑫、鄧力群等同誌組成。”

與此同時,經毛澤東批準,還成立了由康生、鄧小平、胡喬木組成的三人小組(《毛澤東選集》工作小組),負責《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編輯工作,具體工作也由政研室來承擔。在此之前,3月29日,康生同胡喬木談了毛選編輯工作。4月4日,李鑫把《論十大關係》、《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等三篇已經整理過的文稿送給胡喬木重新整理。4月12日、15日,胡喬木同李鑫等商談了《論十大關係》等文稿的整理問題。6月21日,胡喬木請示鄧小平,確定參加毛選編輯工作的人員,確定先把《論十大關係》整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