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談話以後,胡喬木曾經想了解清華大學調整院係的情況。他聽說遲群曾多次講過,清華所有的係第一專業都是鬥走資派;遲群把係科搞得很亂,甚至把有長期傳統的電機係取消了。胡喬木談起這些情況,說應該向上麵反映,好讓上麵知道這個學校的領導問題不解決不行。李鑫跟他說,清華、北大的事都是毛主席直接管的,你千萬不要插手。但當李琦於10月13日找胡喬木轉劉冰等反映遲群在清華問題的第二封信時,胡喬木還是當晚就親自送到鄧小平家裏。
關於為蕭勁光轉信,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1975年7月14日上海《解放日報》發表《刁小三的邏輯》。同時,也是上海的雜誌《學習與批判》第7期發表《八路軍的“樣子”》。這兩篇文章含沙射影,指桑罵槐,對解放軍進行誣蔑,把解放軍同胡傳葵的漢奸部隊相提並論。攻擊我軍“把革命功勞當作伸手要特權的政治資本”,“漫天要價,高人一等”,“做買賣”“以貴淩賤”,跟《沙家浜》中搶劫群眾包袱的偽軍刁小三一樣。這兩篇文章是張春橋授意炮製的,是針對著中央軍委擴大會議(6月24日至7月15日)而來的。這次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以“軍隊要統一”、“軍隊要整頓”為指導方針,討論軍隊整頓,解決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製體製、安排超編幹部的問題。會上通過了安排退役幹部的方案,規定:退役幹部一般轉到地方工作,工資待遇按地方的同等級別。基層幹部可以當職工或者回原籍地、縣、人民公社當幹部。這個方案完全適合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張春橋(時任總政治部主任)卻竭力反對這個方案。他的反對意見在討論中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於是授意寫文章公開咒罵。
這兩篇文章發表後,在軍隊廣大幹部中引起了強烈的反對。上海解放軍讀者曾向這兩家報刊提出抗議,但他們拒絕承認錯誤。這件事反映到海軍司令員蕭勁光那裏。8月20日,蕭勁光給鄧小平寫了一封信,並附上這兩篇文章,請胡喬木轉送鄧小平。信中指出,這兩篇文章“都是以批判資產階級法權為名,以刁小三來影射解放軍,對解放軍進行攻擊和醜化,用意是很惡毒的。”
胡喬木8月21日上班後,即給鄧小平的秘書打電話,說有重要的事要向鄧小平報告,時間隻要二十分鍾就可以了,希望鄧小平接見他。隨後胡喬木就到鄧小平那裏。胡喬木當麵轉交了蕭勁光8月20日的信和所附兩篇文章,對鄧小平說,蕭勁光認為《解放日報》上一篇文章很不好,是針對軍委擴大會議的。胡喬木指出,《刁小三的邏輯》發表的時間是7月14日,《八路軍的“樣子”》登在第7期。這兩篇文章是影射攻擊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的。胡喬木很激動,認為問題十分嚴重。胡喬木從鄧小平那裏回來,要政研室的同誌查一下當時報刊上還有沒有類似的文章。
粉碎“四人幫”後,1977年3月10日,《解放軍報》以“向群”筆名發表政研室寫的文章《刁小三的邏輯和資產階級法權》,副標題為“批判張春橋授意炮製的兩篇反軍黑文章”。
第十次 1975年8月26日
鄧小平約胡喬木談修改科學院起草的《關於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彙報提綱)》,吳冷西同去。
胡喬木談了對提綱草案的意見,主要是提綱全文太長,思想性不夠,文字也陳舊等。鄧小平說:這個文件很重要,要加強思想性,多說道理。但不要太尖銳,道理要站得住,攻不倒。你同耀邦他們一起議論一下,要親自動手修改。鄧小平還說,科學院是個有爭論的單位,所以每一句話都不能輕易去說,無論說什麼都要好好考慮,要慎重。他要胡喬木轉告胡耀邦、李昌,要他們少在群眾中說話,等提綱改好了,國務院通過了,毛主席批準了,讓提綱自己說話,讓群眾在討論提綱時自己說話。李昌主張科技大學直接從高中招生,實行半工半讀。鄧小平表示讚成。
胡喬木提出政研室不管出版工作的事,鄧同意,說:政研室事務性的工作不要管多了。吳冷西向鄧小平談了政研室調幹部困難,隻調來了十幾個人。鄧小平說:要抓緊調人,先調一批。選熟悉的人,以後逐步擴大。鄧小平還把一位老幹部要求到政研室工作的信交給吳冷西,要他們考慮是否合適。
說明
1975年8月18日鄧小平主持國務院會議,討論《關於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幹問題》(即工業《二十條》),發表了重要談話,對這個文件的修改提了指導性意見。此後,他的目光就注視到另一個重要文件《科學院工作彙報提綱》上來。
四屆全國人大以後,科學院由副總理華國鋒分管。1975年7月,中央決定派胡耀邦、李昌、王光偉到中國科學院主持工作,要求他們提出整頓科學院工作的意見。他們於7月中旬到任後,花了二十多天時間,作了認真的調查研究。他們查閱了一些重要的曆史文件,同院內外的一些同誌進行了座談,看了一些彙報材料,聽取了華國鋒的意見,起草了《關於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彙報提綱)》。鄧小平與胡喬木這次談話,是就這個《彙報提綱》的8月17日第三稿談的。在此之前已有兩稿。對第二稿,胡喬木提過修改意見。8月26日談話之後,胡喬木就受鄧小平委托接手主持修改《彙報提綱》,政研室參加這項工作的負責人有吳冷西、胡繩。
8月26日談話過後一二天,胡喬木即約胡耀邦、李昌等人開會,討論彙報提綱的修改問題,吳冷西、胡繩參加。胡喬木按照鄧小平的指示,談了他設想的修改方案。最主要的是單獨增加一部分,把科學院討論稿上引用的毛澤東關於發展科學技術工作的指示,重新加以編排,並補充引證幾條,使之成為較有係統的十條,作為科學院和整個科學技術工作的指導方針。還有就是把肯定“二十六年”放到突出位置以肯定“文革”前十七年的成績,並明確發展方向與任務。其他部分大加壓縮,以整頓來統率。
按照這個方案,這一稿把原來的六個部分改為三個部分。(一)中國科學院科研工作的方向任務。提出今後十年科學研究基本任務的三個方麵:積極承擔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若幹綜合性的重大科研任務;開辟一批新興的科學技術領域;大力發展基礎科學研究。(二)堅決地、全麵地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科技路線。這一部分從十個方麵引用毛澤東關於科學技術工作的論斷和指示。(三)關於科學院的整頓問題。列舉了認真學習,落實政策,增強黨性、消除派性,調整和健全領導班子,整頓機構等五項內容。對還在修改過程中的這一稿,胡喬木在9月3日開會時即當麵向鄧小平請示,得到肯定後又繼續修改才完稿,成為交國務院討論的稿子,也即9月26日胡耀邦向鄧小平彙報所用的稿子,題為(科學院工作彙報提綱》。
關於出版工作,鄧小平7月9日談話布置調研任務時也是其中的一項。政研室即由鄧力群負責組織,到出版局版本圖書館去查了“文化大革命”以來這些年出版的書。據回憶,調查結果,總共約有十來萬種,都是各種小冊子,幾篇社論編一本書,幾篇文章編一本書,數目算起來不少,但真正有學術價值的著作,隻有二十來本,其中還有不少是重版書(如範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由此可見,“文革”以來中國的學術界、思想界確實是一片荒漠。這些情況也整理材料報送鄧小平等。此外,7月於光遠曾將出版局一負責人關於出版工作領導體製問題給鄧小平的信經胡喬木轉送。得到國務院領導同誌的支持,使當時“四人幫”通過文化部進一步控製出版陣地的企圖未能得逞。
此後,有一位副總理曾兩次找胡喬木,要他把出版工作管起來。胡喬木感到精力與時間實在不夠,所以在這次談話中向鄧小平請求不管出版工作,得到同意。可是實際上隔不多久,鄧小平還是要胡喬木過問出版工作。1975年9月3日,中華書局女幹部周妙中寫信給鄧小平,提出有關發揮知識分子作用和社會科學研究、出版、圖書館工作的一係列建議。鄧小平於9月11日把這信送給毛澤東,並在上麵寫道:“主席:知你向來關心這些方麵的問題,故送上一閱。擬交國務院政治研究室喬木同誌等研究處理。”毛圈閱後,鄧把這封信轉給在京政治局委員傳閱。此信9月22日送給胡喬木,胡通知出版局準備開會商談。後來因情況變化而未開成。
第十一次 1975年9月3日
下午,鄧小平同政研室七位負責人一起第五次讀《毛澤東選集》的選篇(《青年團的工作要照顧青年的特點》)。當讀到文中說“有‘小廣播’,是因為‘大廣播’不發達”時,鄧小平說:現在就是這樣。
胡喬木利用中間休息把科學院《彙報提綱》修改中的過程稿給鄧小平,請鄧看一看是否大體上可以。特別要鄧看一看第二部分,即《堅決地全麵地貫徹毛主席的科技路線》的部分(這一部分把毛澤東有關科技工作的論述,選編為十條)。鄧看了很滿意,說:這樣寫好。指出:這個文件很重要,不單管科學,而且可以適用於文化教育各部門。
談到教育工作,鄧小平說:教育方麵存在不少問題,現在老師積極性不高,學生也不用心學,教學質量低,這樣下去怎麼能實現四個現代化?
說明
這次談話中鄧小平對科學院《彙報提綱》的意義和作用做了充分的估計。《工業二十條》和《彙報提綱》是鄧小平通盤研究解決各條戰線整頓的產物,體現了他的全麵整頓的指導思想與策略。他抓住兩個重點:一是經濟領域,以《工業二十條》帶動經濟各部門的整頓;一是上層建築領域,以《彙報提綱》來指導和推動科技、教育、文化各部門的整頓。上海《學習與批判》後來在一篇“批判”文章中說,這兩個文件就像圍棋上的兩隻眼,抓住了這兩點,全局就都活起來了。除了指其目的為“複辟”純屬誹謗之外,對鄧小平的戰略策略,兩個文件的意義作用,倒是說對了的。
教育工作,也是這次談話的一個重要話題。鄧小平把教育工作中的問題同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聯係起來,焦慮之情溢於言表。在這次會上,胡喬木也反映了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問題。他說,現在對“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各有各的解釋,有人錯誤地把學工、學農、學軍也算作“以學為主”。有的大學把專業砍多了,基礎課壓縮多了。後來鄧小平對教育工作又提出:“二十五年發展遠景,關鍵是我們教育部門要培養人。”他指明科研和教育的關係:科學研究工作“要後繼有人,這是對教育部門提出的問題。”“我們有個危機,可能發生在教育部門,把整個現代化水平拖住了。”他強調“要解決教師地位問題”。他說,“幾百萬教員,隻是挨罵,怎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按照鄧小平整頓教育的意見,教育部長周榮鑫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主持起草教育部向國務院的彙報提綱。於11月8日寫成第三稿。後因“反擊右傾翻案風”開始、周榮鑫遭遲群一夥迫害致死而未能定稿。
第十二次 1975年9月10日
下午,鄧小平同政研室七位負責人一起第六次讀《毛澤東選集》的選篇。
鄧小平說:要全麵宣傳毛澤東思想。現在的宣傳有很大的片麵性,對毛主席的思想各取所需,把毛澤東思想割裂了。
隻有基本路線還不夠,還要有各項具體路線和政策,不然,基本路線是空的。
主席講我們不要吹什麼中國第一,就是不要吹,社會主義不是靠吹能吹得出來的。
現在隻講鬥爭,不講團結。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丟掉了。毛主席在“七大”報告中講的三大作風,延安整風報告講的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反對黨八股,都仍然有重大現實意義。要重新宣傳毛主席這些思想,用來反對修正主義,反對派性,反對新八股。七屆四中全會的決議有重要現實意義,要大講增加黨的團結,加強黨的統一領導。
鄧小平要求政研室:要抓緊寫文章,要擺事實,講道理。
在談到要正確宣傳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時,鄧小平說:上黨戰役是按照毛主席的軍事思想指揮打的,有人寫了一個關於這次戰役的電影劇本,受了批判。我看了這個電影劇本,寫得不錯,可以拍成影片。
胡喬木向鄧小平報告了寫關於評論《水滸》文章的打算。鄧小平聽後說:好嘛!政治研究室不寫評論《水滸》的文章還行?就是不要光講現話,要講幾句新話。光講現話沒有人願意看。喬木說:還有點新意。小平說:隻要有新意就好。
說明
鄧小平在這次談話中提出和發揮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思想:
第一,針對“四人幫”閹割、歪曲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的指示,提出“要全麵宣傳毛澤東思想”,反對“把毛澤東思想割裂了”。怎樣宣傳毛澤東思想,是一個重大原則問題。對於林彪把毛澤東思想庸俗化的那套做法,鄧小平和羅榮桓一起進行過鬥爭。針對“四人幫”對毛澤東思想“各取所需”、片麵宣傳的做法,鄧小平多次提出要全麵宣傳貫徹毛澤東思想,反對“割裂”毛澤東思想。1975年5月29日,鄧小平在鋼鐵工業座談會上講話,首次提出毛主席最近三條重要指示“就是我們今後一個時期各項工作的綱”,指出:“這三條重要的指示,是互相聯係的,不能分割的,一條都不能忘記。”7月4日對中央讀書班第四期學員講話中又說:“前一個時期,毛澤東同誌有三條重要指示:第一,要學習理論,反修防修;第二,要安定團結;第三,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這三條指示互相聯係,是個整體,不能丟掉任何一條。這是我們這一時期工作的綱。”9月10日這次同政研室負責人談話中則不僅就三項指示,而且就整個毛澤東思想,尖銳地指出了“現在”(即指“四人幫”)“各取所需”、“片麵性”、“割裂”的問題,明確提出“要全麵宣傳毛澤東思想”。到10月4日農村工作座談會上,鄧小平把“怎樣宣傳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個很大的問題”提出來,鮮明地指出:“割裂毛澤東思想這個問題,現在實際上並沒有解決。”並運用政研室提供的“四人幫”砍掉文藝方針中“百花齊放”的材料,指出“現在百花齊放不提了”。還說,“現在相當多的學校學生不讀書”,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三項基本實踐“現在卻把科學實驗割裂出來了”,從文藝、教育、科技等方麵說明“恐怕在相當多的領域裏,都存在怎樣全麵學習、宣傳、貫徹毛澤東思想的問題”。這是對“四人幫”的尖銳而嚴正地揭露與批判。1977年鄧小平對“兩個凡是”的批評,正是這一思想在新的條件下的發展。鄧小平在1977年4月10日給黨中央的信中,針對1977年3月華國鋒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支持“兩個凡是”的方針,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事業,勝利地推向前進。”此後,他對前來看望的汪東興、李鑫明確指出:“‘兩個凡是’不行。按照‘兩個凡是’,就說不通為我平反的問題,也說不通肯定1976年廣大群眾在天安門廣場的活動‘合乎情理’的問題。”在5月24日同王震、鄧力群談話中,鄧小平又提出了“把毛澤東思想當作體係來看待”的重要觀點,指出:“我們要高舉旗幟,就是要學習和運用這個思想體係”。為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討論為發端的思想解放運動奠定了理論基礎。
從鄧小平關於怎樣看待毛澤東思想的這一充滿辯證法的理論思維過程來看,1975年9月10日這次談話是發展過程中的一環,有它的重要意義。
第二,針對“四人幫”的空頭政治和盲目自大,強調落實,反對空談;強調實幹,反對自吹;強調不僅要有基本路線,還要有各項具體路線和政策。
這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各項工作中,特別是在四個現代化建設中的體現,是鄧小平的一貫主張,也是他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運用。毛澤東在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會上說過,“有了總路線還不夠,還必須在總路線指導下,在工、農、商、學、兵、政、黨各個方麵,有一整套適合情況的具體的方針、政策和辦法。”1975年9月10日這次談話後幾天,9月15日,鄧小平在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開幕式上講話,又一次闡述了這一思想。他說:不僅要路線正確,而且要政策正確,方法正確。他又說:我們可以自豪地說,無論在工業、農業方麵,已經有了一個進入世界前列,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這麼一個基礎。但是,我們在這一方麵應該有清醒的頭腦,毛主席多年來就是這樣教導我們的。過去斯大林的時候,後來赫魯曉夫的時候,吹得很凶。本來不是第一,本來落後,要吹第一。我們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都不能吹,因為我們現在盡管有了這個基礎,但還很窮、很落後,不管是工業、農業,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還要幾十年時間。鄧小平反複闡發的這個思想,是針對“四人幫”空頭政治、自吹自擂等惡劣作風而發的,指出了怎樣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