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針對“四人幫”敗壞和搞亂的作風,強調發揚黨的三大作風。
這個問題鄧小平在7月4日對中央讀書班第四期學員講話(見《鄧小平文選》第二卷,1994年10月第2版,第12—14頁)中著重談過。這次談話除重申了7月4日講話的內容以外,又著重講了兩點:一是強調安定團結,反對派性。指出“四人幫”掌握的報刊宣傳“隻講鬥爭不講團結”,這是不利於落實幹部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的,不利於增強黨性、消除派性的。一是文風問題。結合思想理論戰線的情況,指出在文風上要“反對新八股”,這是以前所沒有涉及的。鄧小平談了他對文章的要求:要有“新意”,“不要光講現話,要講新話”;要“擺事實,講道理”。
在8月下旬《光明日報》、《紅旗》、《人民日報》相繼發表評《水滸》的文章以後,有一位負責人提議政研室也應寫文章。胡喬木同意這個提議,認為我們應從與眾不同的角度來評論《水滸》。隨即召集了一個會,馬上就布置寫文章(具體情況見8月21日第九次談話及其說明)。9月10日上午,吳冷西召集寫作班子成員開會,提出文章的主題是“以《水滸》為由頭,重點批蘇修”。吳冷西還轉達胡喬木的意見,要大家認真學習鄧小平同新西蘭記者的談話,並按這個談話精神寫文章。
9月10日向鄧小平彙報得到讚同以後,胡喬木即親自抓這篇文章的寫作。9月16日討論評《水滸》文章提綱時,胡喬木指出,說宋江搞修正主義,隻是借用。農民戰爭同無產階級革命不是一回事。農民起義中有革命和投降兩條路線的鬥爭。中國農民戰爭史很長,從長期的農民戰爭經驗中吸取教訓,是很需要的。他又說,中國曆史上的農民起義,奪取政權後本身變質,不是投降。他強調,對斯大林關於皇權主義的話,要作正麵的批評。指出,曆史上的農民起義中,並不是一定擁護原來的好皇帝。有很多農民戰爭是擁護好皇帝的,但也有很多是不擁護的。有的自己要做好皇帝。他還指出,曆史上農民戰爭有各種各樣的領袖。不能把投降派用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來概括。隻反貪官,不反皇帝,不是農民的局限性。很多農民起義是反皇帝的。這個方麵,要多少提一下,批一下。否則,文章就不夠分量。
對於江青鼓吹“要害是宋江架空晁蓋”,胡喬木在10月6日的兩次談話中憤激地說:“把毛主席比做晁蓋,簡直是荒謬!毛主席是無產階級的偉大領袖,晁蓋無論怎樣勇敢,隻是一個農民英雄,這兩個人怎能比較呢?還有把毛主席身邊的人比做宋江,那不是說毛主席用了宋江嗎?”他還有針對性地指出,無產階級同農民階級不同,“第一,無產階級不是法家,第二,無產階級不是晁蓋。”胡喬木針對報刊上已經發表的評《水滸》文章說:“文章要正麵立論,不要放暗箭。現在報刊上的文章都很長,但就是隻有那麼一兩句話是有所指的,是放暗箭的話。我們不放暗箭。”
10月14日討論文章初稿時,胡喬木發表係統談話。他指出,農民革命有長期失敗、分化、投降的教訓。無產階級革命同農民革命首先是有區別的。即使是革命的農民運動也有它的局限性。農民同地主在鬥爭過程中,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互相滲透:不僅通過宋江這樣的投降派帶進來,即使是革命派也要帶進來。因為農民不能同封建主義徹底決裂。曆史上農民運動總是得不到出路的。他又一次強調,農民是不是皇權主義者?投降是不是農民的局限性?農民有沒有局限性?文章對這些問題要有明確的正麵的回答。他指出,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前途是明確的,但是還要解決一個問題,資產階級影響還是強大的,還要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向無產階級滲透。過去無產階級革命中對這一點估計不夠。胡喬木著重講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從過去農民戰爭的失敗可以從哪些方麵得到教訓的問題。他指出,首先是認識階級鬥爭的複雜性,認識統治階級有長期的優勢。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不能低估資產階級的影響。應當從多方麵吸取梁山的教訓,來對付內部、外部的敵人。同時又指出,農民戰爭也有不同的情況。有擁護好皇帝的,有自己要做皇帝的;有提出土地綱領的,有不提出的;有推翻地主統治重新建立一個地主統治的,有投降的。不要把曆史看成一個平麵,不要把無產階級革命同農民革命的問題放在一個水平去觀察。李逵不能解決的,無產階級完全可以解決。總的歸結到努力提高階級覺悟,提高識別能力。這就是我們學習毛澤東關於《水滸》評論的根本意義所在。可以比較,不是類比。文章的題目確定為《宋江的投降主義和現代修正主義》。
10月中旬,在修改第二稿中間,胡喬木把他要編譯局搞的《斯大林提到“皇帝”和“皇權主義”一段話的有關資料》交給執筆的同誌參考。過後又打電話給這位同誌,再次強調要把農民戰爭的問題展開一點兒,要多引一些馬恩關於農民戰爭的語錄。
10月下旬第二稿改出後,胡喬木要胡繩把毛澤東關於對立統一規律的講話拿給執筆的同誌看,提出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把整個文章貫串起來,並指名批評斯大林關於皇權主義的觀點在理論上的錯誤。胡喬木還理直氣壯地批駁所謂“宋江架空晁蓋”這個意在說明黨內有宋江、有現代投降派的提法。他不止一次地說,關於“宋江架空晁蓋”這樣的提法,用不著更多的篇幅去批,隻要用“不能作膚淺的曆史對比”一句話,就可以駁倒了。經過胡繩主持修改的第三稿第一部分結尾加上了這樣的話:“不應當把曆史和現實作一種為馬克思所指責的‘膚淺的曆史對比’”,“不應當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家同最革命的農民起義領袖看成同一水平”。
第十三次 1975年9月13日
9月12日江青在大寨講話,說評《水滸》對當代有現實意義,宋江上山後把晁蓋架空了。吳冷西看到新華社記者發回的江青講話後,即同胡喬木一起去見鄧小平。同時帶去關於“宋江架空晁蓋”的兩篇剪報。胡喬木說,江青在大寨講話,報刊上評論《水滸》的文章,影射攻擊你是宋江,講宋江架空晁蓋是影射你架空主席。鄧小平說,不會吧。胡喬木說,這決沒有錯。這可不是一個小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鄧小平看了材料後說,真的指我,那要送主席看。不過不能由我送,要通過別的途徑。又說,不要緊,讓她說。現在叫喊反複辟的人,自己就是搞複辟的。
鄧小平還指出:現在教育方麵的問題積了一大堆。國務院將討論這方麵的問題。
胡喬木談到學部辦刊物的問題,鄧小平說:要抓緊籌備,把《思想戰線》辦起來。別人寫文章,你們也可以寫,但不要影射,要講道理。還說:《思想戰線》的重要文章要交政研室審定,有些文章還要送中央和國務院審定。
吳冷西向鄧小平彙報了調幹部的一些考慮。胡喬木也談了紀登奎對政研室調幹部要老、中、青結合的意見。鄧小平聽後說:老中青三結合,主要是要調中年幹部,調來了馬上用,還要身體較好,可以出去搞調查研究的。要從地方上調,也可以從軍隊方麵調。
說明
1975年9月12日,江青在大寨就《水滸》評論發表講話,鼓吹要害是宋江架空晁蓋,影射攻擊鄧小平。新華社記者把江青講話的記錄發到北京。穆青的意見要反映給毛主席。新華社其他幾位領導不積極,他就反映到吳冷西那裏,問怎麼處理。吳說我立即來。穆即在新華社後門等吳。吳怕後麵有人跟蹤,從中南海北門出來,往東單那邊繞了一大圈,才到新華社。吳取了材料,回到中南海武成殿,和胡喬木一起看後,大吃一驚。其時,他們已經看到9月5日《人民日報》和9月11日《文彙報》上以評《水滸》來影射攻擊鄧小平的文章。兩人認為問題十分嚴重,立即去見鄧小平。鄧小平聽了彙報,又看了材料,認為此事重大,要立即報告主席,但不宜通過他報告。胡喬木同吳冷西商量,請新華社記者李琴(楊立三愛人)經過唐聞生、王海容轉交給主席。吳又轉了一大圈,到新華社,把材料給穆青,讓他去辦。這份材料後來由唐聞生及時送給了毛澤東。
9月24日,鄧小平陪同毛澤東會見越南勞動黨第一書記黎筍。在會見以後,鄧小平即提出要向主席彙報一些問題。鄧小平把江青9月中旬在大寨所作的關於《水滸》的要害是“宋江架空晁蓋”等講話向毛澤東做了彙報。毛澤東事先已經讀到江青講話材料,聽了鄧小平當麵彙報後,立即氣憤地說:放屁!文不對題,那是學農業,她搞評水滸。這個人不懂事,沒有多少人信她的,上邊(指政治局)。江青要求在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上放她的講話錄音,印發她的講話稿。華國鋒請示毛澤東,毛指示:稿子不要發,錄音不要放,講話不要印。
在這次交談中,鄧小平提出一個重要論斷:“現在叫喊反複辟的人自己就是搞複辟的。”這是對“四人幫”的陰謀手段與罪惡目的的有力揭露。政研室負責人即把鄧小平的這一論斷寫到正在起草的《論總綱》中,揭露“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敵人”,“他們打著反修正主義的旗號搞修正主義,打著反複辟的旗號搞複辟”。後來,政研室批判“四人幫”對《論總綱》的“批判”的文章,題目就是《打著反複辟的旗號搞複辟》(發表於1977年7月7日《人民日報》,署名向群)。
胡喬木、吳冷西見鄧小平談的另一件事是彙報和請示關於刊物的問題。
針對“四人幫”利用評《水滸》大搞影射,攻擊、陷害老革命家,鄧小平要求政研室也要寫文章,但不要影射,要講道理。同時,提高了刊物的重要性和地位。按照鄧小平所說“重要文章要交政研室審定,有些文章還要送中央和國務院審查”的精神,胡喬木曾說《思想戰線》實際上不單單是學部的刊物,也不隻是政研室的刊物,而且是國務院要辦的刊物。
這次請示之後,胡喬木抓緊了刊物的籌辦工作。
這次胡喬木同吳冷西一起見鄧小平還有一項任務是談政研室選調幹部問題。鄧小平又一次強調了“中年”、“頂用”的意見。
從抓緊辦刊物,抓緊調幹部,以及要把影射攻擊的文章“送毛主席看”這些情況來看,這時鄧小平對自己主持中央工作、開展各方麵工作的整頓還是很有信心的,他也沒有感到毛澤東對他的信任與支持有什麼動搖。這是合乎邏輯的。
第十四次 1975年9月19日
下午,胡喬木向鄧小平彙報準備寫一篇關於全麵宣傳毛澤東三項指示的文章。在這之前,胡喬木已經布置鄧力群負責寫這篇文章,並商談了文章的主題和布局。要求一個星期寫出來。喬木認為,報紙上宣傳安定團結、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文章太少,很需要寫一篇全麵宣傳三項指示的文章,並提出了文章的布局:開頭總的講,由於貫徹執行了毛主席的三項指示,我們的工作有了進步。但是由於沒有全麵執行,有的隻執行了一項,有的隻執行了兩項,所以各地方的工作發展不平衡。接著分三段分別講每項指示的意義和三項指示之間的相互關係,最後落實到全麵貫徹三項指示,落實到整頓。鄧小平聽了很讚成,指出:文章很重要,要抓緊寫出來。如果寫得好,我可以約幾位副總理研究一下,再送主席審閱。主席同意了,就交政治局議,政治局批準了,就可以作為《人民日報》社論發表。
鄧小平提出:政研室再寫兩篇文章,一篇是關於黨的作風,一篇是關於“雙百”方針。鄧小平還要求:以後每月寫一篇,使政研室工作逐漸走上正軌。
鄧小平指出:今冬明春要整黨。軍隊要整頓,地方也要整頓,工業、農業、文教、文藝等都要整頓。
在這次談話中,鄧小平從《化石》雜誌談到學部辦刊物問題。他說:《化石》這樣的刊物主席還這樣關心,學部辦的綜合性理論刊物主席還會不關心?
在談到毛澤東對張鋒關於科學院問題的信的批示時,鄧小平說:這表示主席對基礎理論科學的重視。
說明
向鄧小平彙報準備寫關於三項指示的文章,是這次談話的主要內容。
寫關於全麵宣傳三項指示的文章,這個題目是胡喬木出的。引起胡喬木要寫此文的動機,是鄧小平關於三項指示不可分割的思想。前麵已經說過,關於三項指示不可分割的觀點,鄧小平在5月29日鋼鐵會議上講過,7月4日在中央讀書班又講過。胡喬木看到7月講話記錄後,很擁護鄧小平的這個提法,對於報刊沒有宣傳三項指示不可分割很不滿。9月10日,鄧小平同胡喬木等政研室七位負責人談話中,進一步提出全麵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問題,批評了“四人幫”割裂毛澤東思想,隻講鬥爭不講團結的問題,布置政研室“要抓緊寫文章”。於是胡喬木想到,與正在寫的評《水滸》的文章比較起來,全麵宣傳三項指示的文章更具有現實性,一定要把它寫好。9月18日,胡喬木即把寫這篇文章的任務布置給鄧力群。他講了文章的題旨與布局,又囑咐鄧力群把鄧小平關於這方麵的講話收集研究一下,把他講的意思組織到文章裏去。鄧力群對當時報刊宣傳的片麵性,對安定團結和把國民經濟搞上去宣傳得太少,也很不滿。他和胡喬木都想改變報刊宣傳三項指示的狀況,胡喬木要他寫這篇文章,他很樂意。
第二天,即9月19日,胡喬木就向鄧小平彙報。9月20日,胡喬木把鄧小平讚成寫這篇文章的意見告訴鄧力群和政研室其他負責人。鄧力群當然很高興,立即找胡績偉、餘宗彥、蘇沛、滕文生四人,研究材料,討論提綱,還請有關單位的同誌就全國貫徹執行三項指示情況和文章應怎樣寫法,開了兩次座談會,然後即寫初稿。
鄧力群同四人一起商定了文章的結構,然後分兩組起草。胡績偉最早拿出初稿,鄧力群看了不滿意。後即由鄧力群口授,蘇沛、滕文生筆錄整理,然後由鄧力群主持,五人一起討論修改,鄧力群改定。文章初稿於10月7日寫成,題目也由鄧力群確定為《論全黨全國各項工作的總綱》。這個初稿的主要論點,是根據鄧小平在幾次會議上的講話,1975年中央一係列正式文件,中央和國務院其他領導同誌的講話中的觀點形成的,其中一些段落是摘抄原文。這些講話和文件是:鄧小平在鐵路會議(3月5日——指講話日期,下同)、鋼鐵會議(5月29日)、接見中央讀書班(7月4日)、軍委擴大會議(7月14日)、國防工業會議(8月3日)、討論《工業二十條》會議(8月18日)、農業學大寨會議(9月15日)等七次會上的講話記錄;1975年中共中央文件4號(2月10日,批轉1975年國民經濟計劃的通知)、5號(2月18日,關於學習毛主席關於理論問題指示的通知)、9號(3月5日,關於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12號(6月2日,批轉江蘇省委關於解決徐海地區問題情況的報告)、13號(6月4日,關於努力完成今年鋼鐵生產計劃的批示)、14號(6月30日,批轉國防科委關於解決七機部問題的報告)、16號(7月17日,批轉浙江省委關於解決“雙突”問題的請示報告)、17號(7月17日,轉發國務院關於今年上半年工業生產情況的報告)、18號(7月19日,批轉中央軍委關於精簡整編的報告和鄧小平、葉劍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共中央關於處理內蒙問題的文件;國防工業會議上幾位中央負責同誌的講話;紀登奎關於處理浙江問題的講話,以及浙江處理“雙突”問題的材料;《工業二十條》8月22日和9月2日的稿子,以及北京、上海20個企業黨委書記討論《工業二十條》(8月22日稿)的會議簡報。所以,《論總綱》這篇文章確實比較集中地傳達了1975年中央一係列文件的精神和要點,集中地傳達了鄧小平1975年全麵整頓的思想。這篇文章還相當尖銳地批判了“四人幫”,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和戰鬥力量。
對於作為文章初稿的《論總綱》,胡喬木讀後不滿意,10月9日就說此稿不能用。他認為這篇文章用批判和論爭的語調寫不好,應該正麵講道理。鄧力群等又進行修改。胡喬木說,如果第二稿寫得好,可以作為《思想戰線》的帶頭文章。第二稿於10月20日左右寫出,改題為《為加強無產階級專政而奮鬥》。胡喬木看了仍不滿意,並另外找吳冷西起草。鄧力群又改出一個第三稿,擬在1976年元旦《思想戰線》創刊號上發表,題為《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大踏步前進》,未送胡喬木看。吳冷西11月初寫了一稿,題為《堅決執行毛主席的三項重要指示》,送給胡喬木,胡喬木沒有看。所有這些稿子,都沒有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