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越說越激動。他那尖銳鋒利的批駁,句句擊中了曾覿的要害。曾覿理屈辭窮,呆若木雞,腦袋也不再晃動了。
辛棄疾一鼓作氣,乘勝追擊,繼續侃侃地談了下去:“再說,目前女真北邊有蒙古的威脅,內部有分崩離析的隱憂,中原的老百姓無不翹首南望,期待王師北伐,就是河上的船夫,也時刻準備著把王師渡過黃河,直搗燕京啊!”說到這裏,辛棄疾的腦海裏湧出了當年在驚濤駭浪裏渡過黃河時的情景。那黃河的波濤,仍然象是重錘擂著戰鼓,一聲聲在他的耳邊轟響,激勵著他永不疲倦地進行戰鬥。於是他又用鄙夷的目光,向曾覿掃了一眼,大聲對趙慎說道:“曾總管的論調,照臣看來,就好比懷裏揣著價值千金的白璧,卻去向小販子搖尾乞憐;因為警惕蝮蛇的劇毒,看到一張雕弓就嚇得失魂落魄——這真是謬誤到無以複加的地步了!臣非常希望陛下能看到自己的力量,樹立必勝的信念,務必以恢複中原、統一全國為己任,不要因為六朝時北強南弱的形勢而不能振作,今天的情況同六朝已大不相同了啊!”
趙慎聽著這一番激昂慷慨的言辭,臉上紅一陣子白一陣子。他知道,辛棄疾明是駁斥曾覿,實是對自己勸諫。但是,說實在的,這一席洋洋灑灑、有理有據的議論,哪一處不是在為大宋朝廷著想呢?所以聽到後來,趙慎也感到,辛棄疾確是目光高遠,見地不凡,隻得說道:“如果真如辛卿所言,社稷可以恢複,陵寢可以歸還,百姓可以得救,本朝可以中興,那真是朕平生的大幸了。”
曾覿見趙慎有點聽信辛棄疾的意思,冷笑一聲道:“陛下,大宋中興,是群臣一貫的願望。隻是女真並非一名小販,更非一張雕弓。舉例取喻,有時的確能夠打動人,然而比喻不恰當,畢竟隻是危言聳聽罷了。前年臣出使金廷,親眼看到北朝兵強馬壯,令人不寒而栗。‘挽銀河仙浪’固然可以‘洗胡沙’,所可惜的,咱們至今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空口說大話,又有什麼用處?!”
“對於北方的情況,我也許比你曾總管知道得多一些吧。女真的力量究竟如何,還是讓事實來說話!”辛棄疾說著,從衣袖裏取出一方白絹,送到趙慎麵前:“陛下請看!”
在場的人都怔了一下:這是什麼東西呢?
趙慎接到手裏,將白絹在幾案上鋪展開來。原來這三尺見方的白絹上畫的是一幅地圖。隻見上麵圈圈點點,旁邊夾有蠅頭般的小字。
趙慎抬頭望望辛棄疾,露出疑惑不解的神色。“這是一幅敵情詳明圖。”辛棄疾平靜地說道,“空口說大話不能恢複中原,消滅金人得靠一刀一槍拚殺,這是三尺兒童都懂得的道理。臣青年時代,曾經到燕京和中原地區觀察過敵人的虛實。最近幾年來,臣又千方百計搜集了不少敵人的情報。凡是各地金兵的多少,兵營的所在,將領的姓名,內部的傾軋,以及各地義軍的人數,活動的地域,收複的城池等等,都一一標明在這幅絹帛上麵。”
趙慎這才覺得,眼前這方白絹很不尋常。看來,辛棄疾不單是一個血氣方剛的愛國青年,而且是一個善謀深思的有識之士。在趙慎的示意下,辛棄疾走到幾案旁邊,了如指掌地解釋圖上種種標誌的意思,剖析敵我的形勢,最後說道:“從這裏可以看到,雖說金人在前線有十萬精兵,但戰線拉得很長,從東邊的海州、沂州,直到西邊的關中(在今陝西省南部)、隴西(在今甘肅省),處處都要設防,其實是哪一處都很薄弱。隻要陛下決心抗戰,發憤圖強,臣敢斷言,要不了多長時間,金人全都要跪倒在咱們的馬下!”
聽到“決心抗戰”四個字,趙慎心裏不免羞愧起來。一方麵,他被金人嚇破了膽,總認為北伐中原真是談何容易;另一方麵,他又不能在嘴上示弱,否則就會失掉皇帝的威嚴。因此,他隻得強打精神,敷衍地說道:“女真同我大宋不共戴天,朕抗戰的決心是蒼天明察,萬民共知的。但此事關係重大,一切還得從長計議。”
聽到這裏,辛棄疾感到趙慎又在打退堂鼓了。他深深知道,皇帝召對的機會非常難得,必須趁今天把自己那套具體的抗戰策略說出來,才有可能使趙慎消除疑慮,回心轉意。於是他又指畫著白絹,耐心地說道:“臣剛剛說過,敵人的兵力本來就很分散。如果咱們先派一支部隊,開赴川蜀,揚言‘關中隴西是秦漢故都所在之地,形勢非常險要,我們不可以不爭’。然後再派一支部隊,開赴襄陽(今湖北省襄陽縣),聲稱‘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是我們祖宗陵寢舊地,長久沒有灑掃祭祀了,我們不可以不取’。然後又派一支部隊,開赴淮西,宣稱‘汴梁(即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是我們的京城,宗廟社稷都在那兒,我們不可以不收複’。這樣一來,金人必然把它的十萬精兵調集在這三處戒備,山東就空虛了。到了這時候,咱們就可以選派一員驍勇的將領,率領五萬大軍,從沭陽(今江蘇省沭陽縣)出發,直指山東,同時調撥大批戰船,從沿海登陸,互相配合作戰,由東向西,橫掃過去。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義軍必然風起雲湧,形成愈來愈大的聲勢。要不了很長時間,不但汴京可以收複,女真的巢穴燕京也會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了!”說著,辛棄疾把右手從圖上掃過去,最後握成拳頭,在燕京的位置上狠捶下去。
“好啊!”虞允文聽了這一套完整的作戰方略,禁不住大聲讚歎起來。
辛棄疾滿懷希望、滿腔熱情地望著趙慎,隻見趙慎坐在龍椅上舒開雙臂,伸著懶腰,張大嘴巴在打嗬欠呢。辛棄疾的心猛然緊縮起來,渾身打了一個寒噤……
殘陽從窗外射進來,將案上的《美芹十論》和絹圖染得絢紅,就象兩團燃燒著的火焰……
幾天來,辛棄疾的心情同江南的陰雨天氣一樣壞。驛館的窗戶麵對著嫵媚的西湖,湖麵整天是煙雨濛濛。白堤上的桃花全被雨打風吹去了,周圍的青山也掩沒在沉沉的霧靄之中。隻有酒樓上的歌伎,不顧風雨飄搖,仍然在絲竹管弦的伴奏下,唱著悱惻纏綿的歌曲。歌聲飄來,使得辛棄疾格外憤懣。趙慎不敢同金人決一死戰,通過延和殿上的應對,辛棄疾算是看透了。但是,皇帝的冷漠並沒有挫敗辛棄疾抗戰的堅強決心。他覺得宰相虞允文還是一個有朝氣、敢負責的實權人物,所以不久他又寫了九篇論文,取名《九議》,進一步闡述恢複中原的具體策略,獻給虞允文。論文的開頭表示,如果采納他的意見而不能取勝,或者不用他的意見而能獲勝的話,他願意被判處極刑!
整個南宋朝廷是一派苟且偷安的氣氛,虞允文一個人又怎能扭轉局麵,將這些主張付諸實施呢?他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把辛棄疾派到緊臨淮河前線的滁州擔任知州。他想:辛棄疾啊,運用你的才幹,去實踐你自己的政見和策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