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滁州前線(2 / 3)

群眾輕蔑地哄笑起來。

又一個農民插嘴道:“對,就同這莊子裏的地主老財一樣,上次金兵打來,他們嚇得一道煙溜了,到今天也不敢回莊,聽說是害怕金兵再來。他們永遠不回來才好呢!”

辛棄疾感慨地說道:“鄉親們講的都是事實。不過你們日子過得好象還不錯,這兒也似乎沒有受過兵災似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呀?”

大漢伸出了兩隻握得緊緊的大手,驕傲地笑了笑:“全靠我們這兩隻拳頭!”

“兩隻拳頭?”

“對,一隻拳頭是對付金兵的,另一隻拳頭,哼,真人麵前不說假話,就是對付地主老財和你們官府的!”

大漢愈說,精神愈加煥發,“八年前,金兵又打過來了,這裏的地主老財和知州都逃得不見影子,鄉親們就緊靠在一起,跟金兵狠狠地幹了一場!別的地方都變了天,我們這裏卻穩如泰山!敵人圍攻了三個月,沒占到一點便宜,倒白白賠了幾百條性命!後來金兵逃走了,地主老財在城裏串通那個知州,一會兒向我們要這個租,一會兒向我們催那個稅,我們嫌煩了,幹脆就向他們伸了伸拳頭,他們倒也乖覺,再也不敢照麵啦!”

辛棄疾又問道:“圍了三個月,你們吃什麼?”

大漢笑道:“這有什麼難處?平時大家都是莊稼人,打仗時大家都是兵士!敵人白天來,我們就一齊出去打;他們夜裏不敢來,我們就一齊出去收莊稼!敵人一顆糧食也弄不到,我們就是被圍三年也不怕!”

辛棄疾聽了,不禁稱讚道:“你們的辦法真好,我回去以後,一定要其他莊子都照你們這樣辦,你們看怎樣?”

群眾紛紛說道:“都能這樣辦,金兵就甭想到這兒來了!”

大漢又把辛棄疾打量了一番,說道:“看來你和以前的知州好象有點不一樣。”

“是嗎?”辛棄疾笑道。

“我看得出來。”大漢接著說道,“過去沒聽說知州還隨身帶著寶劍的——你要這幹嗎?”

辛棄疾的臉色嚴肅起來:“這把寶劍巳經喝過不少敵人的血了!”

大漢驚異地望著辛棄疾:“我不相信你們當官的有這個能耐,不然你給我們舞一趟看看。”

“可以!”辛棄疾爽朗地應道。於是拔劍出鞘,在屋前的一小塊空地上揮舞起來。他那嫻熟的劍術,引起了群眾不斷的讚歎。舞完一趟,辛棄疾大喝一聲“殺賊”,做了一個大鵬展翅的架勢,然後麵不改色地收起了劍。

大漢凝神看了半天,心中暗暗詫異。辛棄疾剛收起劍,他便迫不及待地上前問道:“你這身劍術是跟誰學的?”

“跟漢老爹學的。”辛棄疾衝口應道。

“漢老爹?”大漢更加驚異了,“他姓啥?”

“姓劉,叫劉漢。”辛棄疾也開始奇怪這大漢為什麼要這樣尋根究底。

“你叫辛棄疾,是不?”大漢叫了起來。

辛棄疾驚異極了。他睜大了眼睛,一把抓住大漢的手,急切地問道:“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

大漢沒有直接回答,仰頭哈哈大笑:“快跟我來,我帶你去見一個人——不,是一家人!”說罷,不由分說,拉著辛棄疾的手就走。

群眾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也都擁在後麵。

轉過一道山坳,就是一座半新的茅屋。屋前,一個五六歲的小孩正在揮舞著一把木劍。辛棄疾見了這把木劍,心中一動;再看看那長得非常精靈的孩子,又好象是在哪兒見過似的。

“小劉京,”大漢叫道,“你太爺和你爹爹在家嗎?”

“在家!”那孩子收起劍,驚異地望了望這一大群人,馬上翻身奔進屋裏,一迭聲叫道,“太爺,爹爹,大力伯伯他們來啦!”

大漢一揮手,招呼辛棄疾進屋。

剛走到門口,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和一個三十歲左右的中年漢子正好聞聲出來,同辛棄疾打了一個照麵。

“漢老爹!”

“棄疾!”

“忠弟!”

“哥哥!”

一刹那間,辛棄疾和劉漢、劉忠三人都緊緊地摟在一起了。他們再也沒有想到能在這裏重逢,都激動得熱淚滾滾,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過了好一會,劉漢才放開辛棄疾,興奮地問道:“孩子,你是怎麼到這兒來的,又怎麼會知道我們住在這兒?”'

辛棄疾指著大漢:“漢老爹,你問他。”

“他叫趙大力,是我們這兒有名的大力士,我常常同他談起你。”劉漢向辛棄疾作了介紹以後,又轉過頭對著趙大力說道:“我說大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呀?”

趙大力把前前後後說了一遍。

“哦,原來是這樣。”劉漢聽了,沉默了一會,反問辛棄疾道,“這麼說,你現在是我們的‘父母官’了?”

辛棄疾的臉“唰”地紅了起來。

劉漢又問道:“我當年送給你的那把寶劍,這些年來恐怕閑得要生鏽了吧?”

“沒有,漢老爹,我每天都從不間斷地舞幾趟……”辛棄疾從劍鞘裏拔出雪亮的寶劍,為自己辯解道,“我隨時都準備用它去殺金賊!”

劉漢讚許地點點頭,同時告誡道:“可不要因為做了官,就把殺賊的大事給忘了!”

“不,漢老爹,我決不會忘掉赤心報國,誓殺金賊!”辛棄疾凝視著漢老爹額上那塊古銅色的傷疤,再次向漢老爹發出了矢誌不移的誓言。

“好吧,坐下來,咱們痛痛快快地談一談!”劉漢吩咐劉忠搬來了幾張小凳子,等辛棄疾他們坐定以後,便把同辛棄疾在濟州分手後的情況詳細地說了。

原來劉漢和劉忠等人帶了一萬名反正的起義戰士到達海州以後,金兵就連續不斷地前來圍攻。在起義軍首領魏勝、賈瑞等人的領導和京東招討使李寶的援助下,幾次三番擊敗了金兵。到了第三年,即一一六四年,南宋朝廷因為符離一戰失利,以湯思退為首的投降派急於同金人議和,竟在這年的秋天,一麵暗中慫恿金人用重兵攻打海州,一麵命令魏勝等人撤退。魏勝把賈瑞留在海州山區堅持,自己帶著劉漢、劉忠邊戰邊退。到了十一月,魏勝不幸在楚州境內中箭犧牲。楚州淪陷後,金兵乘勢南下,又攻占了濠州、滁州。劉漢、劉忠率領義軍輾轉奮戰,最後來到了滁州的趙家莊。在這裏,他們同鄉親們一同戰鬥了三個月,使趙家莊穩穩地屹立在淮水南岸。從此以後,劉漢、劉忠便在趙家莊定居下來,專心致誌地向鄉親們傳授劍術。六年前,劉忠成了家,生了一個男孩。為了紀念當年壯烈犧牲的耿京,漢老爹特地給這個孩子取名“劉京”,並且從小就教孩子舞劍,讓他長大後繼承前輩抗金殺賊的壯誌。

辛棄疾聽了漢老爹的介紹,非常激動。他也把自己南下後的遭遇和準備在滁州訓練民兵的想法告訴了劉漢、劉忠,兩人都對辛棄疾的打算表示讚同,並且提出了不少具體意見,希望辛棄疾趕緊著手進行。

大家正談得酣暢,五歲的劉京拿著一把木劍衝了進來。辛棄疾抱住他,高興地問道:“好孩子,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劉京。‘耿京’的‘京。”

“這劍是你爹給你的嗎?”

劉京點點頭,驕傲地望了望劉忠。

劉忠笑道:“哥哥,這把木劍還是你小時候給我玩的呢!”

辛棄疾從劉京手中拿過木劍,撫摸了半晌,感慨地說道:“你看,咱倆還沒老,下一代就已經跟上來啦!你說,咱們還怕什麼金人,還怕中原不得恢複?!”他把木劍還給了劉京,又愛撫地問道:“我說小劉京,你要這劍幹什麼?”

“殺賊!”劉京緊緊地握著木劍,稚氣的臉突然變得嚴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