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盼望著火熱的炎夏的來臨,因為他的心情也象火一般地燃燒著。韓侂胄的決心北伐和對他的起用,點燃起隱藏在他內心深處的火種,使他的青春活力在經過二十多年的潛伏以後,又完全恢複過來了。
前麵是北固山。山並不算高,但形勢非常險要。它從平地拔起,緊臨木江,懸崖壁立,給人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感覺。辛棄疾抬頭望了一望,把手一揮,說道:“咱們上去看看!”
一個下屬關心地說道:“辛帥年事已高,還是乘轎子上去吧!”
辛棄疾大笑道:“這麼一座山都爬不上去的話,還談什麼沙場殺賊!別看我老了,咱們不妨比試一下,看誰第一個登上山頂!”說罷,甩開大步,衝上山去。不到一柱香功夫,辛棄疾和一個叫嶽珂(嶽飛的孫子)的年輕下屬首先到達山頂。隔了一會,其餘的人才陸續到齊。
萬裏長江,盡收眼底。浩瀚的江麵上,飄動著點點風帆。金山和焦山從水麵躍出,好象兩名剛勇的衛士,扼守著大江的咽喉;背後三麵,山巒環峙,又仿佛是列成戰陣的士兵,隻要一聲令下,就可立即出擊。辛棄疾望著鎮江的雄偉景色,不覺豪情滿懷。
“那年,”辛棄疾指點著江山,激動地追憶道:“陳亮對我說,他曾經特地到這兒來觀察形勢,說鎮江三麵是山,前臨大江,它的形勢就好象猛虎出洞,而並不象洞裏藏虎,因此決不應該據江自守,苟且偷安。今天登臨此山,覺得陳亮當年所說,確是很有見地。如果他今天還在,在這次北伐中將能做出多大的貢獻來啊!”說到這裏,他回過頭問一個下屬道:“軍服和募兵的事情進行得怎麼樣了?”
下屬回答道:“定做的一萬套軍服,已經開始製作了;招募江淮之間一萬名士兵的事情,也巳派人分頭進行,大約需要一年才能招齊訓練。”
辛棄疾囑咐道募兵的事情還得抓緊,必須趕在北伐以前訓練完畢。要知道朝廷的禁軍(皇帝的衛兵)由於長期驕惰,有事不肯上前,有功互相爭奪,隻能把他們分布在大江沿岸,擺擺樣子,要是渡過淮水迎擊敵人,左右應援,就非要依靠江邊一帶的民兵不可。他們從小就走馬彎弓,無時不在警惕金兵的侵擾,對於敵人的情況也比較熟悉,一旦臨陣,就決不會象禁軍那樣怯懦。”
眾下屬都點頭稱是。
北固山的山頂上有一座建築,叫北固亭,又叫北固樓。辛棄疾一行登上樓頭,憑欄四望,視野更加遼闊。
“你們知道嗎?”辛棄疾說道,“這裏就是三國時孫權創業的基地。他在十九歲那年,繼承了父兄的基業,統治了江東。後來又率領千軍萬馬,同魏、蜀爭奪天下,造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麵。如今江山依舊,當年的舞榭歌台和英雄人物,卻都成為曆史的陳跡,一去不複返了。”他又指著山下鱗次櫛比的屋舍說道:“你們看,在斜陽草樹掩映下的那條街巷,看起來是那麼普通,人們都說,劉裕就曾經在那兒住過。他是南朝劉宋的開國君主,小名叫^寄奴’。當年,他揮著金戈,騎著鐵馬,伐鮮卑,滅南燕,亡後秦,真象猛虎一樣,氣吞萬裏!後來,他的後代宋文帝,企圖建立象漢代霍去病戰勝匈奴、封狼居胥山那樣的豐功偉績,在元嘉年間倉促北伐,終因準備不足,落了個敵人南侵、自己狼狽敗退的結局。這是多麼沉痛的曆史教訓啊!”
辛棄疾說到這裏,嶽珂插嘴道:“辛帥認為目前北伐的準備工作做得還嫌不足,是嗎?”
“我有這樣的擔心。”辛棄疾點點頭,接著說道,“不過,咱們不能再坐等下去了。記得四十三年以前,我從北方南歸,那時完顏亮南侵剛剛失敗,揚州一路,烽火連天,到處是殘破的景象。而現在,聽說在對江瓜洲佛狸(北魏太武帝的小名)的祠堂前麵,人們都在擊鼓燒香,迎神賽會,烏鴉翔舞,一片太平,好象忘卻了國家的深仇大恨,這真教人不堪回顧啊!你們想,再苟且偷安下去,還得了嗎?!”
嶽珂笑道:“此次北伐,辛帥有了用武之地。想當年,辛帥直闖五萬金營,活捉叛賊張安國,真是‘壯歲旌旗擁萬夫,錦簷(音攙chān)突騎(音記jì)渡江初’,這回定能實現您的‘萬字平戎策’,直搗女真的巢穴啦……”
辛棄疾歎息道:“唉,好漢不言當年勇。看樣子,朝廷是不會讓我親自率領大軍北伐的了,他們可能認為我年紀太大了。這倒使我想起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的故事。當年他因為被人讒害,出奔魏國,後來趙王想重新起用他,但因使者受了他的仇人的賄賂,回來說,廉頗老了,飯量雖好,精力巳經很差。趙王聽信讒言,結果沒有再用他。我現在的心情也同當年的廉頗一樣,多麼希望揮戈上陣,殺滅金賊啊!”
一個下屬說道:“辛帥年過六十,雖然精力過人,老當益壯,但上馬殺賊,畢竟是後生小輩的事情。辛帥隻要安坐營帳之中出謀畫策,就可決定千裏以外的勝負了!”
“你的意思還是說我老了,是不是?”辛棄疾說著,猛然拔出當年漢老爹贈送給他的那把寶劍,笑道,“可我就是不服老,今天倒要在大家麵前獻一獻醜呢!”眾下屬正在驚詫的時候,隻見辛棄疾巳在北固樓上揮劍起舞,那矯捷的身軀,精湛的劍術,絲毫不減當年。下屬們看了,都非常驚異,齊聲讚歎。
舞罷了劍,辛棄疾要下屬取過筆墨紙硯,乘興寫了一首《永遇樂》詞,題目是“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
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
風流總被,
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辛棄疾寫罷,把筆一丟,激動地說道:“在年輕的時候,我曾立下誓言,要用劍殺盡天下的賊,用詞罵盡天下的賊。可是四十多年以來,這把寶劍一直閑置未用,而在寫詞方麵,卻贏得了一些聲名,這倒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情。現在韓相公決心北伐,我即使不能上陣殺賊,也要把鎮江這一軍事重鎮,變成一條出穴的猛虎,成為前線大軍的一個堅強後盾。希望在座諸公,同心同德,不負朝廷重托!”
大家齊聲應道:“我們一定按照辛帥的吩咐去做!”
江上驟然刮起了狂風,浪濤“嘩嘩”地拍擊著江岸。辛棄疾健步下樓,挺立在峭壁之上,傾聽著驚心動魄的江潮,忽然想起當年渡過黃河時的情景。趙老爹啊,您的子孫還在那古老的渡口,搖著那隻修了又修、補了又補的小船,期待著把北伐的王師擺渡過黃河嗎?等著吧,等著吧,不久的將來,大宋的軍隊一定會乘上您那條渡船,渡過黃河,去搗毀女真的巢穴。那時,趙老爹啊,您就可以含笑於九泉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