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自信,挖掘潛力
美國學校從小重視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隻有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長大才能在無限的空間實現飛躍。美國從小學就為孩子營造培養信心的環境。上幼兒園和小學,班上都沒有指定的班長,而是由班上十幾個孩子,每天輪流當“幹部”負責班裏當天的所有事務。這天,他們會戴一個醒目的標誌,熱情地為大家服務,並留心周圍的紀律,聽從老師的吩咐。他們之所以如此興奮和負責,因為他們意識到這一天他是班上最重要的學生,也是班上的中心人物。而且,這種機會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明天”。這樣做,不僅培養一個孩子的“領袖”意識及實施管理的自信,也輪流培養了所有孩子這些意識與自信,而不是依附於或聽命於老師或老師指定的負責人。
世上沒有萬能者,學生更是如此。“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生能力的體現有多方麵,是不能簡單靠成績來衡量的。美國中小學對學生成績沒有明確的排名,獲獎的學生,學校也不公布,而是將獲獎通知以書麵形式寄到孩子家裏,學生每次考試的成績,也放在密封的信封中交給家長,平時的考試結果,從不公開宣布,而且學生之間也不許相互詢問。作為學生,每人隻知道自己的成績,或者知道自己的名次排行比率,對別人的成績一概不知。
美國這種對學習及考試成績“秘而不宣”的好處是:一方麵,學生不會因一兩次考試失敗而灰心,更不會受旁人的譏笑,保護了學生的自尊,促使他下次做得更好一些。另一方麵,即使成績優異,在班上考了第一的孩子,因不知自己的成績在班上到底排第幾名,也不敢洋洋得意,驕傲自滿,躺在成績簿上睡大覺,總有一種天外有天的壓力和繼續努力的緊迫感。
美國學校從不主張學生作橫向比較,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不能用單一標準來對學生評價,而是根據學生自己的特點,最大限度的揚長避短,因為揚長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所以在課堂上聽到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幾乎都是“你做得很好!”、“很好!”、“好!”等讚賞學生的語言。就是學生回答不對,或某一種作業(作品)做錯或做得不夠好,教師也不輕易用“你錯了”、“不對”的語言去評價學生,更不會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去對待學生,而是說“你已經盡了努力,非常好”或“你換某一種方法來完成會更好”等鼓勵性的語言,使學生永遠充滿自信,充滿光明,有更大興趣去學習,有更大的力量去戰勝困難。
美國老師啟發學生樹立自信,積極參加課堂發言時說:“什麼是課堂,課堂即是將一群人聚集到一個敞開的空間,人們在此了解和學習周圍的世界。”課堂上,美國老師對學生沒有明確的要求,學生可以隨便走動,隨便說話,隻要能學到知識就行。
在進行素質教育中,美國的中小學特別強調讚許的力量。西方的一句諺語說得好:“多給孩子胡蘿卜,少給棍棒。”這在美國的中小學教育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例如,發現學生的繪畫作品不夠好,老師說的是“你想一想,是不是還能再改進一些”(不說“你畫壞了”)。在檢查到學生的作業做錯時,老師往往會委婉地指出:“你再看一遍,有沒有照老師指導的方法去做”(不說“你錯了”)。無論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有多麼離奇古怪,都會得到一句“Good try!”(“嚐試得好”)的讚許。的確,隻有通過這種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的教育,才能夠在影響學生內心世界的同時,不挫傷他們心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他們的創造力、表達力、獨立思維才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具有誠實守信、個性鮮明、大智大勇的“綜合素質”。
如在像科技節之類的活動上,學生們都主動拉參觀者來到自己的展台,介紹自己發明創造的產品的功能和優點,並說明開發思路、市場調查報告和產品的銷售前景。許多家長參加了活動並在一起協助。學生們的創造可謂異想天開,但他們的自信樂觀更值得欣賞。
在日常的教學中,及時鼓勵是美國老師經常采用的教學策略,課堂上老師說的較多的是“OK”、“Good”、等鼓勵性語言。有的老師還采取物質獎勵的方法,一節數學課的最後環節,老師拿出一些卡片,發給那些做得又快又準的學生,學生都把這些卡片珍藏著。在小學體育課上,老師為了讓學生達到一定的運動量,每人配發了一個計步器。測量學生在體育課上和課下的運動量。中午就餐時學生們紛紛拿出計步器,興致勃勃地交流各自的總運動量。數學課上學生兩人一組玩撲克遊戲練習分數大小比較;英語課上通過設計電腦網絡圖,複習學過的耳朵、鼻子、眼睛、手和小貓的有關知識等。
美國中小學也注重激勵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學校不但注重用名人來激勵學生,還十分注意用學生自己激勵學生。校內張掛的是曆屆學生會主席及校友中的名人畫像,教室的牆壁上貼滿優秀學生的作業、手工作品、獎狀等。平時教師善於發現學生細小的優點,並當場給予表揚,肯定而又中肯,收效甚大。在課堂上,美國教師用得最多的詞語是:“very good”、“good job”、“excellent”、“wonderful”等等。教師經常在每個細節和環節上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程設置上,學校設立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體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與愛好選擇必修課以外的課程。學校針對學有餘力或是有學習困難等不同程度的學生,開設了相應的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