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曆史學科作業
1.關於“公民權利”要求:在3到5頁紙之間,打印出來,要雙空行,至少用3種資料來源(如網上,書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對比以下四人關於黑色美國的觀點:布克·華盛頓,杜伯依斯,馬丁·路德·金,馬爾科姆·X。在你的論文裏,應該控製關於他們生命的故事,我不想讀傳記。但是,需要把每個人介紹一點,在你的論文中還必須加入貼切的材料。然後,討論他們關於黑色美國的觀點,要把你的想法寫進去。還要把你的引文或材料的來源列出來,比如某某網頁、某某書。
2.關於南北戰爭
(1)是否同意林肯總統關於美國不能存活除非它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的聲明?解釋。
(2)解釋為什麼北方白人反對奴隸製,南方白人擁護奴隸製,但他們都感覺他們在為自由而戰?
(3)自由對於黑人意味著什麼?
(4)林肯總統和格蘭特將軍表示在內戰後,南方不應被粗魯地對待。為什麼這是一個聰明的政策?解釋。
(5)在內戰期間,女人開始擔任很多以前男人做的工作。你能對由於內戰造成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衝突的問題做出怎樣的概括?
(6)構造一個爭論,運用曆史證據來支持或反對下麵的觀點:美國內戰是地區差別不可避免的結果。
(二)社會學科作業
在美國二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如果你是那個時代的一位家庭主婦,丈夫是服裝店裏的模特,年薪200美元,家中有3個孩子,你是如何計劃開銷渡過難關的?
此外,老師還經常出一些課題讓學生做,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比如消費者教育課,教師讓每個學生模擬投資5000美元炒股票,並寫出報告。
可想而知,要完成這樣的作業,不到圖書館查閱或上網搜索資料是很難完成的。比如曆史學科作業,學生必須充分利用文獻和資料,提煉出有用的部分作為論據,擺事實講道理建立自己的論點,這樣才有說服力。而社會學科的作業,學生首先得整理出那個年代的主要日常用品和食品的價格表,然後根據收入情況,列出每日、每月的開銷計劃,必須照顧到大人、孩子的基本營養。最後,還要寫出她是怎樣帶領全家渡過那個年代的。其中需要的技能則是多方麵的、綜合的。通過這些訓練,學生學得知識、運用已得知識;對社會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知;而且提高了研究能力。
突出個性,鼓勵創新
美國中小學教育個性化教學是世界公認的。美國中小學教育相當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佳科夢·娜托教授強調:知識是浩瀚的、發展的,讓學生學會學習才能終身受益的。教學就是要喚醒學生的創新思維潛力,把學過的概念和知識聯係起來,創造出新的看法和思想。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在這種思想影響下,美國中學課堂教學都很重視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發現中獲取新的知識。同時教師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獨立活動。因此美國課堂教學的一般結構為:(1)提出問題或設置情景使學生產生興趣,以便進行思索和學習;(2)教師幫助學生把問題分解為許多疑點,共同進行探索,尋求答案;(3)收集和整理有關資料,發現解決問題的依據;(4)審查材料,得出結論;(5)對結論進行驗證、補充、修改和檢測。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智能的各項要素得到開發和提高。
學校重視發揮教師個性,每個老師的教學都有自己的特色、風格,學校課堂充滿活力,生動活潑。同時,教師極其注重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每一堂課,學生都積極參與,提出各種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則鼓勵學生提問題,發表獨立見解,提倡學生之間和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辯論。從而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極為有益,尤其是對學生創造性個性的發展大有裨益。
教師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參加各種課外和校外活動,向社會學習。每一所學校,均十分重視引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他們的課外活動,形式豐富多樣,除傳統音樂、舞蹈、美術、球隊、科技小組、演說、辯論、棋類外,還有汽車修理、製造氣墊船,遠足旅行、劃船以及各類社會服務等。他們科技活動的著眼點,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從多方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社交能力、計算能力和動手能力。他們還組織各種社會活動,如打掃公共場所、回收廢料等,通過這類活動,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從而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美國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沒有統一的模式,學生在課堂上主要以自學為主,可以按自己的思維方式學習。美國政府認為,最好的教育應該包含某種選擇,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教師應該為學生尋求一種與別人不同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因此,美國教師在教學中不是采用“滿堂灌”的方式,而是運用啟發式、談話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或布置任務,然後師生共同討論和探索,對回答問題有新意的學生,教師往往會加以肯定和表揚。為了弄懂一個問題,學生可以離開教室去圖書館查閱資料。
美國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最具特色的是采用對話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用各種問題去啟發和刺激學生思考,用討論的方式要求學生聯係生活、經驗和實際談自己的理解、認識和判斷。許多問題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學生可根據各人的背景通過討論來整合認識理解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學生的回答是多角度的,有的聽起來似乎有些荒謬,但老師總是給予積極的評價和及時表揚,而且不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作出評判,有些問題甚至始終沒有一個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