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潤物細無聲的品德教育(1)(1 / 3)

美國學校將品德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納入教育目標,要求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勇敢、誠實、公正、守信、守紀、尊重別人,尊重他人的財物,有合作精神,善良、自尊、自控、謙讓、同情心、包容心、慷慨、愛整潔,樂觀以校為榮,保護環境、愛護公物,富有耐心,富有創造精神、尊重創造者、有運動員道德(包括競爭中不對他人做小動作)、堅忍不拔,能以友善的方式對別人提出批評等品德。並要求做到將品德教育和知識的傳授緊密聯係起來,還提出品德教育不僅要有家庭教育,還要在社區、學校、宗教機構、青少年服務團體中得到加強。

務實的道德教育內容

美國道德教育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專門開設道德課,寓德育於教學之中。各科教材中都滲透著道德教育,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實現著道德教育的目標。

美國中小學校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內容很務實,都是根據孩子成長生理和心理特點,從塑造孩子們的基本的人格品質開始,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讓孩子們走向善良、正直、寬容、負責。

美國中小學的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1.培養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在學校裏,絕大部分教師都不會在公共場合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感到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是最主要的,而具體的成績是次要的。在課堂教學及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你盡了最大的努力”是教師對學生最大的肯定。

2.培養學生責任感。學校教育中,在強調每個人有一定的自由度,有一定的屬於自己的空間時,特別強調每個人必須承擔著對他人、對社會應盡的責任(如美國高中畢業生要順利畢業,要想進入大學,必須擁有作為誌願者在社區服務性工作的經曆,且參加這種“義務勞動”要達到規定的標準)。

3.培養分享精神。教師要做出榜樣,應同學生來分享一切,不能讓學生自私,隻顧自己。

4.培養需要信任感。讓學生講真話,懂得人人都有被信任的權利。

5.培養學生和善解決衝突的能力。

6.培養尊重別人,欣賞別人的能力。能夠理解和允許不同的意見,甚至反對意見。

7.培養勤奮與耐心。

8.培養無條件熱愛別人的美德。

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到養老院、孤兒院、殘疾兒童中心等去參觀訪問,一方麵啟發學生的同情心,另一方麵培養他們的平等觀念。他們認為,一個人隻有懂得愛,才能善良,才能正直、才能有同情心,才能有責任感。認為愛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

美國學校德育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項:

一、德育目標

在美國各類學校中,至今仍沒有一個統一表述的德育的目標,這是美國學校教育多元化、多樣化的具體表現,但並不能說不存在德育目標。從美國學校德育的內容、途徑和方法以及大量的德育活動中,可以窺測到美國學校德育目標的基本內涵。其特點可以概括為:

1.學校德育目標是一種“大眾型”目標。美國學校德育目標的基點在於培養合格的美國公民。愛國、愛他人、守法、履行公民義務健全的人格在美國被認為是合格美國公民的基本素質。整個社會並沒有要求通過德育把學生培養成思想道德水平較高的一部分人,而是強調學校德育目標與公民教育目標的等同性。

2.學校德育目標強調健全人格和個人完善。在美國追求個性自由、個人發展、自我完善是社會和個人的共同價值目標。這一價值目標也反映到學校德育目標中。這是美國社會強調個人是比社會更本質、更中心的存在這一價值觀的反映。

3.政治性要求寓於學校德育目標之中。美國學校德育的政治性要求表現在愛國和守法之中,愛國主義精神和守法精神看成是社會政治製度在學校德育中的體現。培養遵守法律和忠於美國製度的公民是學校對社會和學生應負的責任。

美國學校德育目標的特點,也是其政治製度、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學校教育狀況等因素的綜合反映。由於美國高等教育得到較大程度普及,學校成了一個為公眾服務的機構,接受教育被看成是一種職業需要。在公眾眼中,學校僅僅是平行於其他社會機構的場所,沒有什麼特殊性,這就使學校德育目標從實質上講是一種“大眾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