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獨特的語言、製度、曆史等原因,新加坡教育體製與西方教育體製可以直接接軌。在中小學階段,新加坡沿用的基本是東方教育模式,而到了大學階段,青年既可以在國內接受教育,也可以選擇到海外留學。新加坡為所有學生提供了東西方兩種教育模式,新加坡的學生有自由選擇兩種教育模式的權利與優勢。

除了到海外讀書,新加坡也引進國外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學生在國內便可享有國際名校的教育資源與成果。新加坡同中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的很多大學教育機構合作,在新加坡聯合開辦大學。除了與國際名校建立策略聯盟,新加坡政府也大力吸引海外留學生。新加坡有完善的教育體係及製度,是融會東西方教育成功的典範。政府在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普及國民教育的同時,也極其重視吸收海外留學生前來求學,並為他們提供獎學金。目前,新加坡有大學3所及理工學院5所、其他專業院校40多所,私立院校上百所。各類中小學和國際學校360多所,是外國學生留學首選。

新加坡政府招攬各國精英到該國學習,除了發展本國的教育、經濟外,也可以為新加坡的未來提供充足的社會資本。正是由於國際人才在新加坡的各個領域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新加坡的競爭力和國際地位才會不斷提高。

三、教育實踐的務實性

自1965年新加坡成立之後,由於國家資源有限,同時也麵臨附近國家的競爭,因此新加坡形成了一種務實的社會文化氛圍。在教育上,則體現為一種務實的教育實踐。

新加坡中小學教育不但專注於學生的學業,還注重學生人格的發育,以培養全方位的人才。在學校裏,學生可以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交響樂團、美術班、舞蹈班等。這些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廣泛興趣的搖籃。除了豐富多彩的校內課外活動以外,學生還可以參加各種體驗營活動。這類體驗課程包括到公園進行鳥類生態學習體驗,讓學生不僅可以近距離觀察可愛的鳥類世界,更可以從中了解鳥類生活習性,進而激發學生環境生態保護的意識。通過這些回歸大自然的探索教育、體能考驗,既可以加深學生學習的效果,也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刻苦耐勞與抗壓能力,培養學生的全方位人格。可以說,通過參加各種體驗營活動,培養出來的學生,無論公民意識還是社會責任感都很強,滿足了新加坡對高素質人才的社會需求。

新加坡學校在致力追求卓越的教學和研究成果的同時,也與工業界和商業界保持著密切的聯係。新加坡的很多大學各項專業課程均以工商業界需求為標準開設。每個學院都設有谘詢委員會,成員由工業家、商界領袖、高級公務員和學者組成,學校裏的很多課程都是在委員會的谘詢下開辦的。

新加坡學校非常重視教師隊伍的培養,學校在師資方麵的投資非常大。在新加坡,教師是公務員,教師的待遇比一般公務員還要高。為了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新加坡大學在英美等國分別設立了教師招聘處,以高待遇吸引國際上著名的學者來任教。在新加坡的各大學任教的教授、副教授,約一半左右是從國外大學聘請的,這也是確保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

總之,正是由於新加坡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它才迅速從一個英國的殖民地發展成為“亞洲教育之都”,其人才素質也連續5年蟬聯世界第一,成為現代文明的典範。

簡明求實的學校管理模式

新加坡的管理不僅在亞洲,甚至在全世界都具有獨特的優勢。否則,它不會在短短20年中,在各方麵資源缺乏的情況下,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並躋身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列。學校所獲得的95%以上的成就都應該歸功於管理。

新加坡的中小學中,有些是政府全額資助的政府學校,有些是政府給予部分資助的學校,由政府資助的學校直接由政府和私人組成的委員會管理。還有一些是自主學校,由辦學校的人自主管理。管理委員會決定教師配製、課程設置和教學政策。政府也為一些由理論管理和部分資助的學校配備部分教師。由於學校類型的不同,學校管理的方法和內容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