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的宗旨:我校認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培養他們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是我們的任務。我校的使命:在關懷和鼓勵的環境下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

我校的政策:灌輸學生忠於國家與學校的觀念,促進種族和諧,提倡雙語,發揮學生的潛能;灌輸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如忠誠、誠實、尊敬、謙遜、勤奮。鼓勵學生為國家與學校爭光。

以上的內容,學校都要用大條幅或鐫刻的形式展示在學校最顯眼的地方,告訴學生、家長、老師和社會,這就是他們一起努力的目標。

新加坡中小學的校長上麵一般有一個“董事會”(會館學校)或“谘詢委員會”(政府學校),校長的下麵是副校長,隻有一位,不論學校的大小,他的職責是抓好教學。副校長在全校的發展和行政管理方麵協助校長工作,幫助校長製訂教學計劃、課程和課外活動計劃。因此,副校長要經常深入教室聽課,對教師的教學技能作具體的指導和輔導,並要及時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況向校長進行反饋。所以,教育部對中小學副校長的人選也持謹慎態度,對其資曆、資格均十分重視。副校長下麵是各部主任,這些部主任相當於我國學校裏的學科教研組長,其主要責任是指導教學和計劃、實行和評價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但他們的級別是中層,直接受校長領導,而與我國小學教研組長和校長之間還有一個教導處不一樣。

新加坡學校日常工作是通過每周一次的全校教師會的時間(他們稱為contact time)來安排的。這個會議時間很緊張。新加坡由於地域小,學校不能同時容納全校學生一起上課,就按年級分成上午、下午班,如二年級、四年級、六年級在上午,從早上7∶30到下午1∶30,一年級、三年級、五年級在下午,從12∶30到6∶30,中間有個準備的時間。開會的這一天會讓上午班的學生早放學,全校教師的會議就擠在上下午班交替的時間裏(中午12∶30到下午2∶00)。新加坡教師會議由一位主任主持,無論哪位老師有事要安排,就先到負責的主任那裏報上內容,由主任編好順序,會上就一項工作接著一項工作地傳達。教師會非常認真地聽,惟恐有疏漏而耽誤了自己本該做的工作。這種會議的安排是非常務實的,沒有任何的虛話、套話,都是實實在在的工作和教學中的事務。校長的講話通常是對學校一周內的大事發表個人意見,給予老師處理問題的正確導向,或者是向老師們說明其某些做法的根本原因,與老師們達成一致意見。

新加坡的教師是很怕校長的,如果犯了什麼錯誤,就會立刻被叫到校長辦公室接受校長的教育。新加坡教師把這委婉地稱為被請去“喝茶”。新加坡的學校有一套嚴格的教師評價製度,而校長是最後的判定者。每年到了年終,新加坡教師要填寫一份工作彙報表,包括日常工作、所負責的課程輔助活動、對學校的其他貢獻以及對學生的關愛表現,等等。這張表格是要進入個人檔案的。學校的主任和校長也是根據教師個人的總結評價教師,評價的結果是把教師分成A、B、C、D四個等級。

這樣的評價機製雖然令人緊張,但是公平的,它不用絕對的標準去評價所有教師,而是在每位教師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看這個老師是否努力工作,是否為學校作出了貢獻。公平的評價會使老師的付出有回報,從而調動老師的積極性,使學校工作形成良性循環。

新加坡中小學校長每年要進行校內自我評鑒,每年要向教育部提呈年度報告書。同樣,各科主任也要在每年年終、召集各科教師開會,根據會考成績、平時測試成績等,進行學生學習困難問題評估,並寫出報告交給校長,再綜合擬定明年的全校行動計劃及工作計劃,如此各層環環相扣,構成一個嚴密的管理係統。

2.嚴格的學校鑒定製度

1980以來,新加坡教育部組織各校進行正式的學校鑒定。學校鑒定包括兩個部分:

(1)學校內部鑒定,即自我鑒定,由學校自己每年進行一次,它包括學校的組織和管理、教學計劃、課外活動計劃和學生福利計劃等四個領域的鑒定內容。學校根據這四個方麵的信啟、來評估其設立的短期和長期目標實現程度,識別出各項計劃中的長處和弱點,並選定將要使用的策略和資源以取得預期的效果。這個計劃執行、監督和檢查的反複循環過程能幫助學校正確地評估自己,因而能逐漸提高效率。

(2)學校外部鑒定,每四、五年進行一次,由教育部的教學督導、專家督導和指導官員組成的督導小組執行。外部簽訂是一個負有說明義務的實踐,通過它全麵檢查學校的方方麵麵,評估學校的整個計劃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