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靈活的教師晉升製度
新加坡的教師屬國家公務員,稱為“教育官”。新加坡中小學對教師的管理由教育部、人事部的編製、招收和安置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包括確定教師的使用情況、協調教師的力量、教師休假、退休和退職待遇、教師退休及工作紀律等問題。
總之,新加坡學校管理是嚴格、務實的,學校的運轉是高效、有序的,不得有絲毫的馬虎。比如,即使要早離校一分鍾,也要填寫請假表並在校長簽字後才生效。正是這種“滴水不漏”的嚴格管理,才使新加坡的學校得以高效運行。每位老師都不敢有任何的疏忽,對工作盡職盡責。新加坡這種簡明求實的管理方式,值得我國中小學教育管理中大膽的嚐試和借鑒。
新加坡教育細節中的創新魅力
新加坡是一個融東西方文化於一體的國家,新加坡的教育製度集東西文化之所長,以培養適應現代社會與市場經濟的骨幹人才為主要目標。由於采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雙語(英語為主,華語為輔)教學製度,教育成就為世人所矚。新加坡的教育又融合了東西方教育的精華,創造性教育在新加坡得到了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的認同。
一、在繼承東方傳統文化中,堅守不變的教育理念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與多元文化共存與融合的法製國家。這裏的華人占77%,其他的族群由馬來族、印度族和歐亞種族構成。其獨特的雙語教育(即英語和華語)使中國留學生更容易適應,而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被廣泛的使用於商務、行政、社交等場合中。此處豐富的多元文化氛圍為培養出適應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大量創新人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條件。然而,無論新加坡多元文化背景不斷增添其積極因素到哪種程度,其堅定不移地繼承東方傳統文化精髓,並以此作為不變的教育理念,即以道德價值觀為首,培養溫文爾雅、高貴大方、樂觀開朗、遵紀守法、關切時事的道德素養過硬,基礎知識紮實,能說會幹的國際化雙語交流優秀人才。
二、在更新教育政策中,完善現行的教育製度
新加坡的曆史背景告訴我們,由於其自身缺乏天然資源,人力資源成為重要的生存條件。教育體係的發展必須配合政治、社會和經濟的需要,以素質教育為切入點,提升年輕一代的整體素養,不斷開發人力資源,以應付多變的未來。為此,新政府從1959年起至今,近50年中三次更新教育政策,即從“生存導向”到“效率導向”,再到“能力導向”。綜觀其發展階段,具體來說分為:從整體規劃的普及教育、雙語教育、學術教育、工藝教育,到自主參與發展的分流製度、自主學校計劃、自治學校計劃,再到大力倡導教育關注“人格培養”、“重思考”、“少教多學”、“多元化”、“靈活性”、“創意教學”與特色鮮明學校發展個體量身定製三個階段。
新加坡教育政策不斷地推陳布新,實為現行教育製度完善導航,讓其更能促進學生、教師、學校與國家發展。
三、在整合教育資源中,營造多元的教育環境
根據現代管理科學的觀點,要搞好一個企業需要有三大資源: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現代學校教育,同樣也需要此三種資源整合作為支撐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元素,營造多元共生的教育環境。新加坡學校教育可謂做出了此方麵的典範,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
新加坡豐偉小學的領導在傳統的學校介紹中講道,一所學校,首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有主見的人,其次才是培養成為有用的人才。充分地體現新加坡學校在課程設置上的多元性,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和個體差異,更好的詮釋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日常的教學課堂上,極為營造一種輕鬆、民主、自由的良好氛圍使得孩子們能學得開心、學得投入,並且暢所欲言,思維活躍,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潛質。新加坡的學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無時無刻不體現著人性的設計,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地方和角落。在豐偉小學的廁所裏,除了非常幹淨衛生外,廁所裏的牆壁和門都被裝成非常卡通、亮麗的顏色和內容,一個成年人走進去都覺得非常親切好玩,更別說是孩子,新加坡學校管理的核心是學生,學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務是為孩子服務,一切工作都是從孩子角度為出發點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