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與課程設置(2)(2 / 3)

2.倡導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學習的目的主要在於應用,不光看記住了多少東西,學到了多少知識,關鍵要看你能否用它來解決實際問題,能用來解決多少實際問題。學習是手段,應用是目的,會用了,才是真正學到了。新加坡教師大力推行解決問題的學習法,引領學生在探究問題中學習。教師每天結合授課內容,為學生提供若幹道題目,要求學生分成小組,結合學習內容分析問題,嚐試解決問題。然後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討論。教師在此隻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輔助者、指導者、協調者,並不直接傳授知識或技能,而是在學生交流討論的過程中適時予以指點、輔導和補充,以幫助學生正確領悟知識和方法,找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策略。

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是與建構主義學習觀“基於問題的學習”相一致的,也是與我國新課程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相一致的。這一方法不僅能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勤於思考、善於思考、從多角度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

3.開展創意教學

在2001年的教師節群眾大會上,時任新加坡總理的吳作棟為全新加坡的家長和教師提出了兩個“願景”:他希望家長們能少一點注重孩子在測驗中得幾分,多一些關心孩子有沒有在學校發問。2007年8月1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道,新加坡教育的宗旨是讓年輕一代從小培養創意思維和終身學習的習慣,以確保新加坡的技術和知識跟上世界的發展步伐。近幾年來,新加坡積極推行創意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照本宣科不再管用,創意教學才能發揮無限潛能!這已成為新加坡廣大教師的共識。創意教學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學生主動發展、富有個性地發展奠定基礎;就是要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技術,聯係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設計開展富有新意的教學活動,不僅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更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活力;就是要設計生動活潑的問題探究、項目研究活動,激勵和指導學生在研究和實踐活動中想象、聯想、驗證,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和創造能力。

三、值得我國中小學教育思考的幾點問題

新加坡的學生分流製度、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有許多理念和策略值得稱道,我們國內媒體也有許多讚揚和推介的文章。誠然,其教育體製、課程體係根植於本國的文化土壤,立足於本國的發展目標,不可能完全為別國所移植。受我國基本國情、管理體製、傳統觀念等多種因素的製約,新加坡成功的經驗不可能為我國教育全麵采納,但僅從學校教育教學來審視,也有不少值得我們思考的啟示,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

1.升學競爭與素質教育能否相輔相成?

在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多年,促進全體學生發展、全麵提高學生素質的精神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但在激烈的升學競爭、擇校競爭麵前,素質教育總是難以真正落實,難有實際成效。在許多學校領導和教師看來,教學質量、升學競爭與素質教育是個兩難選擇,存在著不可協調的矛盾,一談升學競爭,素質教育就隻能紙上談兵,強調素質教育,就會影響教學質量。

在新加坡,升學競爭同樣十分激烈,小學離校考試成績、中學普通教育證書水準考試成績,決定著學生的定向分流,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也是學校辦學水平、教師業績成就考核的重要依據。因此,學科教學質量、學生考試成績,對學生、學校、教師都帶來很大的壓力。但是,素質教育也能切實推進、卓有成效。這裏除了有國家製度、資金作保障外,更有學校和教師真心實意提高學生各方麵素質的主動性、責任心。

在我國,提高教學質量、應對升學競爭,與推進素質教育是應該、也是能夠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這當然需要考試升學、教育評價等製度層麵的改革創新,但從學校來講,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如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能夠為學生培養興趣愛好、參與社會活動提供一些時間空間。如精心組織開展一些既有利於培養良好個性品質,又有利於學生增長知識、發展能力的課外實踐活動。如開發和實施一些既有利於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又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校本課程等。

2.定向分流、分層教學是否可能?

人們的智力水平、學業基礎、興趣愛好總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新加坡教育部長尚達曼曾說過:“每個學生都有他的獨特之處:天賦和專長不同、智慧迸發的時間也遲早不同”。“很少學生能在每個領域都有傑出表現,也很少學生會在每個領域都一無是處”。教育教學隻有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才能促使全體學生都有大的發展。定向分流,因材施教,是新加坡基礎教育的一個亮點,其固然有一定的負麵影響,但卻較好地把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結合起來,既培養了大批精英人才,又提高了全體國民的素質,使絕大多數學生獲得適合自身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