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加坡教師教育課程對我國的啟示
新加坡的教師教育課程對於新加坡經濟二三十年來的騰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新加坡教師教育概況、新加坡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了解,可以發現,與我國相比,新加坡教師教育課程重視教學實習、重視兒童學習和發展、重視信息技術教育和道德教育、職後教師培訓注重實效。下麵是新加坡的教師教育課程對我國的幾點啟示。
(一)適當加大教師教育實習課程比重
很多成功的教師及有經驗的教師認為,教育智慧是實踐智慧。隻有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實踐與反思,才能夠形成教育智慧。新加坡的教師教育重視教育實習課程:在新加坡學前教師資格認證課程中,教學實習的時間是150小時(共計470小時),占總課時的32%。漢語/馬來語/淡米爾語專業文憑課程的第一學年教學實習比重為14%,第二學年教學實習比重為28%;藝術教學專業文憑實習課程的比重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的比重分別為 14%和39%;四學年的文學士/理學士文憑中教育實習的時間分別為第一學年與第二學年各2周的教育見習,第三學年與第四學年各8周的教育實習。
我國師範院校的教育實習通常是第三學年進行1~2周的教育見習,第四學年進行4~6周的教育實習,實習課程占師範生所學課程的5.5%~6.9%。隻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與反思,師範院校的學生才能夠對教育理論具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夠將所學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能否適當增加實習課程的比重已成為我國師範院校學生的呼聲。因此,我國的教師教育課程能否適當加大實習課程比重,並在每學年都有合適比例的見習或實習課程開設?
(二)開設重視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課程
教師教育課程旨在了解兒童學習與發展的規律,促進兒童的有效學習與發展。新加坡教師教育課程內容重視兒童的發展,如教育研究類課程包括:兒童創造力發展;小學生谘詢;關注小學特殊需要兒童;課堂個體差異與學習;提高小學生思維與學習策略;提高學習的具體思維技巧;促進學習者學習;學習視覺化,等等。同時,其教師教育課程內容重視職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內容包括教學技術導論、有效教學策略、教學紀律、探索錄像教學、建立家校聯係促進學習、教學多媒體設計、項目工作、理解過程與結果、新教師生存與發展等課程。
我國目前的教師教育類課程一般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和各學科教學法課程。教育學的課程內容具體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過程、教育方法等一般原理和理論的內容,關於兒童的特殊需要、促進兒童學習方麵的知識微乎其微。還有,在我國師範院校課程設置中,對於促進師範生教學能力發展的有效教學策略、通過家校聯係促進學習等課程很少開設。因此,在我國師範院校的課程設置上,也要關注兒童學習與師範生教學能力的培養,開設重視兒童發展的課程。
(三)加強信息技術教育
隨著信息與溝通技術的發展,網絡與多媒體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教學與工作方式。1997年4月28日,新加坡教育部公布了《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計劃》,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麵:構建信息技術在學校全麵應用的藍圖;為每一個在校生提供豐富的信息技術課程與校園環境。教師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包括,教學技術導論、通過網絡教與學、探索錄像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教育多媒體設計和學校網絡設計等等。
我國的師範院校開設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如Foxpro、Foxbase等課程,也有部分師範院校開設了Authorware、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課程,但大多數學生的上機操作時間遠遠不夠,造成很多學生僅僅是為了通過考試而學習,如何使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生的未來教學實踐緊密聯係起來,提高上機操作時間,是我國的信息技術教育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注重實效的教師職後培訓
教師職後培訓對於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素質意義重大。新加坡職後教師培訓課程內容豐富多彩,既有專業課程,也有學生心理、課堂管理、電腦培訓等非專業課程,還有唱歌、舞蹈、繪畫、插花、瑜珈等與個人興趣和愛好相關的課程。其在職教師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如研討會、研習班、座談會、交流會,以及教師之間的分享與經驗交流也算作培訓時間。
我國職後教師培訓大多是利用寒暑假期間,在教育學院、師範院校進行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方麵的理論培訓。很多參加者是以通過考試、拿到證書為目的。我國的教師教育內容能否再豐富一些,開設一些教師迫切需要或與其興趣相關的課程,能否在形式上更多樣一些,比如,將研討會、座談會、案例教學等都納入到教師職後培訓之中。另外,我國教育部門能否規定教師在職培訓時間每年必須達到一定的時間(比如,新加坡規定為100小時),這樣可以推動教師積極參加職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