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與課程設置(4)(3 / 3)

多元化的課程與教材改革

經曆1997年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後,新加坡經濟通過教育發展人力資源,從而推動經濟發展,進入複興階段,同時也反思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一度走向成熟的基礎教育在危機中也暴露出不少弊端。正如一位新加坡的高級官員在一次會議上指出:“新加坡學生在掌握教學內容上頂呱呱,甚至可以說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不過在創造力及創意思考上,則有待加強。”新加坡政府提出對原有課程進行現代化改革,讓學生獲得現代最新的知識以應付高科技產業改組的需求,讓學生得到世界新近流行的信息,增強畢業生對現代世界的適應能力,培養學生具有當今與未來最有實用價值的技能。為此,新加坡中小學進行了課程與教材改革。

一、新加坡中小學課程與教材改革

(一)削減課程分量,全麵改革課程內容

由於中小學教育能為整個教育事業奠定基礎,新加坡新任教育部長張誌賢把改進小學和中學的課程和評估製度當作他的首要任務,並列出目標如下;確保課程符合21世紀的需求,在未來幾年內落實教育資訊科技總計劃以及確保國民教育成為未來教育體係的重心。1996年,新加坡教育部成立了學校課程及評估係統檢討委員會,對新加坡的課程進行全麵檢討和改革工作。其目的在於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即從學校教育成果接收者的角度,來探討學校應該給學生教導些什麼。1997年8月,這個委員會呈交了一份報告書給教育部,新加坡教育部決定采用報告書上的建議。報告書指出,學校的課程大綱過於冗繁,應該加以削減,從而騰出時間讓學生能夠通過專題作業等活動,達到學以致用及進行創意。但報告同時指出,全麵改革課程的工作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正如張誌賢所指出的:“我們要確保學生不單吸收課程內容及事實性的知識,也要具備處理知識的技巧。這些都是很重大的改變,我們需要時間好好研究,征詢專家及師生的意見,幫助教師熟悉新課程大綱,編製教材,設計評估係統,我們須等到公元2001年之後才能把絕大部分的改革引進學校。”

1999年,張誌賢宣布絕大多數中小學課程內容削減10%~30%。不過課程結構、考試、考題都暫不更動。從2000年開始,新加坡四大全國性考試則配合課程的削減而作出相應的調整。考試範圍將限製在已削減的課程範圍內,即出題範圍將縮小。到2001年或之後,新加坡中小學的課程大綱將全麵修訂,全國考試將根據新大綱出題與測試。

根據新加坡課程改革時間表上的安排,目前新加坡教育部采取的是過渡性的措施,即削減課程分量。教育部削減的課程內容是:1)隻強調背誦或技術性細節,而對學生了解課程幫助不大的內客;2)跟實踐不符的內容;3)太難或太廣的內容;4)在同年級的不同科目,或在不同年級中重複的內容,這些重複的內容或許隻在一個科目中保留。課程的削減將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導及學生的學習負擔,使他們有更多時間進行協作式的學習,展開更多自我主導的研究,進行更多獨立性的調查,培養處理知識、思考及溝通的技巧。

(二)開放教材市場,推出“教育電子坊”網站

新加坡的所有中小學教材都由教育部統一編製出版。從1998年起,新加坡教育部開放90%的編印教材市場給私人出版商。有意編寫課本的私人出版社,必須先到財政部注冊,並持有良好的準時出版等記錄。在編寫母語等具敏感性的課程內容時,保證聽取教育部的指示。開放教材市場對推動新加坡走向思考及創意型社會有很大的刺激作用。但與此同時,新加坡教育部設“課本核準程序”,嚴格監督教材質量與價格。教育部嚴格的“課本核準程序”將確保私人出版社編寫的課程材料,包括學生課本及作業等,都提出課程要求,售價又合理。教育部不僅會為私人出版社舉行講解會,讓他們了解教育部定下的課程材料編寫要求,同時,還會從頭協助及指導他們的編寫工作,可以及時發現並糾正不妥。教育部課程策劃與發展署署長章秀清認為,開放課程材料編寫的市場,應該不會造成教師或家長爭相購買額外課本的現象出現。她以目前的中學英文課本為例,包括教育部的“版本”在內,總共有六種。

新加坡中小學生的書包可稱得上是世界上最輕的書包,不足一公斤重。在1999年9月上海召開的《財富》論壇上,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主席發出了富有想象力的感歎:“沉重書包將一去不複返,取而代之的是重量約在一公斤的電子課業簿。”所謂“電子書包”,是一台應用在課堂教學的多媒體教育電子簿,實際上是一個便攜式的電子閱覽器,重量不足800克,外形與插卡式手持遊戲機相仿,上麵記有3個電子插卡槽,學生可以同時插入課本卡、作業卡及字典卡,這樣就可以通過教育電子薄的彩色屏幕同看課本並完成作業了。此外,教育電子薄還具備便攜式電腦的一些功能,可以發送、接收電子郵件並瀏覽因特網。這一小小的教育電子薄使課本從平麵走上立體化,能夠以動畫的方式把複雜的要領顯現出來。教師可以控製全班學生的教育電子簿,利用它來點名、改作業,不但方便,而且大大提高了教育效率。由於教育電子薄如筆記本電腦一樣,可以安裝電池供電,所以學生的學習地點不再局限於課堂內,不論是在商店、在大街上都能使用教育電子簿隨時隨地進行練習、完成作業。新加坡教育部對教育電子薄試驗計劃非常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