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信息技術教育改革
2000年10月25日,我國當時的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教育部決定從2001年起用5~10年左右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麵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將成為今後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新加坡在發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方麵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經驗對我國信息技術教育改革有一定啟示作用。例如: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改革,加大經費投人;注重管理,分階段實施信息技術教育;配合信息技術教育改革,調整教育目標及改革教學與學習模式;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同推進信息技術教育改革,等等。
(五)以學生為中心
無論是給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課程,還是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從本質上來講都應在考慮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實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以學生的需求為本的課程與教學是無效的,因此,真正的課程與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發展是學生的發展,進步是學生的進步,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就明確提出要“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考慮學生的不同需求,構建能促進每一名學生發展的教學體係。
因此,我國應該始終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的重心,把它置於優先發展的地位,以體現時代的特征。
獨有特色的華僑中學的課程改革
新加坡華僑中學在陳嘉庚先生倡導下於 1919 年 3月 21 日成立,辦學目標:融合和溝通東西方文化,建設全世界認可的世界一流的學校。華僑中學實行雙語教學,是新加坡一流的學校。
一、華僑中學課程改革的內容和形式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從 2004 年開始,華僑中學和華中初級學院將重新合並,開設綜合性直通車課程。華僑中學的初中生將不需要參加初中會考而直接進入高中課程(大學預科課程)。
華僑中學和華中初級學院,分別擔任中學教育和大學預科課程的教學任務。小學分流中的學生隻有3%的頂尖學生才能進入華僑中學就讀,能夠進入華中初級學院的學生也是鳳毛麟角。國際部的學生(收費)一半來自新加坡,一半從世界各地,以馬來西亞和中國的學生為主。一流的生源、師資和教學設施,為華僑中學的課程改革奠定了基礎。
以前,華僑中學的學生必須參加英國劍橋的“O”水準考試,這相當於中國的中考。考試壓力嚴重擠壓了活動課的開展。這種應試教育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華僑中學是教育部7所直通車綜合課程改革實驗學校,即讓學生免考“O”水準會考、直通“A”水準會考。華僑中學學生和南洋女子中學的學生可以免考直接進入華中初級學院學習,實行男女混合班製。
實施直通車綜合課程以後,華僑中學的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活動類的課程得到進一步加強,學生社團活動非常活躍。處處可見學生的美術、書法、雕塑、陶瓷藝術、建築設計作品,既營造了校園文化氛圍,也激勵了學生參與創作,學生的體育和文藝活動開展廣泛而且水準很高。如體操、乒乓球、足球、籃球、壘球、棒球、網球、遊泳等課程,學校有專門的場所。藝術社團有規模宏大的弦樂團、華樂團和戲劇社。
學習活動中要求的創造性對學生具有較大的挑戰性。學生的各科成績都包括口頭表達、書寫表達、專題研究和測驗考試等幾個部分。考試在學生成績中的比重不會很大,平時課堂中的口頭表達和書寫表達,以及參與專題研究的能力是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學生也不必門門參加,平時成績好的學科可以免考;在這種評價製度下,教師與學生平等互動,學生課堂合作、討論、交流踴躍;課餘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課題研究受到特別重視,學校不斷改善實驗條件,設立各科的學習和研究中心,鼓勵學生參加創新活動;圖書館對學生自由開放,並在圖書館設立專門的專題研究室,便於學生查找資料和進行團隊討論。
二、管理特色
學校管理體現了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理念。華僑中學主要依靠校長委員會領導下的三個常設委員會來進行管理。這些委員會分別是:行政委員會、學習委員會和後勤委員會。日常的教學管理,則由四個共識聯負責。共識聯是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全校共有四個共識聯。每個共識聯都包括中一到中四各個年段,共識聯在共識聯主任的領導下工作,教師不能在共識聯之間隨意調動。共識聯的設置,有利於團隊精神的培養和開展校內競爭,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的專業發展體現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理念。教師麵向全世界招聘,招聘過程非常嚴格,經過一年的試用期,如果合格則是終身聘用。學校認為一年一聘不利於教師的成長,不利於教師的身心健康;加強學術交流是教師繼續教育的共同趨勢,如何麵對和適應新課程是全世界教師麵臨的共同課題。1999年以來,每年有1/4的教師被派往海外學習並和世界一流的學府建立合作關係,其中包括到中國大陸考察訪問;邀請世界著名學府幫助培訓教師,和西澳大學合作在本土開設碩士學位課程。爭取在5~10年內,讓全校教師最少擁有碩士學位;他們認為華僑中學要成為世界級的學府,必須重視科學研究,而進行科學研究教師要先進修。學校開始實施學習和研究中心計劃,已經完成了光子學實驗室、生物科學學習研究中心、財貿學習研究中心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