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分流教育和雙語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體係(1)(2 / 3)

二、新加坡的雙語教育體製

新加坡的雙語教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語言分流

新加坡的教育體製為能力分流體製,包括小學教育、中學教育、中學後教育、大學教育四個層次。語言分流在小學教育階段完成。小學教育第一階段前三年的課程主要以語言學習為主。三年級結業時,按統考成績分流進入正常雙語課程,學生分別進入第二階段的普通雙語流、延長雙語流和單語流。參加雙語課程的學生在通過小學畢業考試後進入中學階段,單語課程的學生在三年級進入分流後要進行五年的學習,並參加全國性小學水平考試,成績合格者進入職業和工業訓練局學習職業課程。值得注意的是,與語言分流製度並存的是轉流的可能性,學生可以在語言流之間進行轉換,以保證學生學習的課程與他們的能力相適應。語言分流之後的雙語學生將接受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更高層次的教育。

2.重金聘請國內外優秀教師

與新加坡的人才戰略相適應,新加坡政府在教育方針上強調英語教育和依靠國外教師及教育顧問。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於1993年9月6日在“1993年第一屆校長會議”開幕式上提議改善教師待遇,他提到“如果新加坡的教育製度還不能吸引優秀的青年加入教師行列的話,我們的未來幾代人就無法有機會接受教育,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我們的國家將為此付出代價。” 目前新加坡教師的待遇僅次於國防軍,師資水平因而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國內的教師有很多機會去國外進修,同時新加坡又重金聘請世界名牌大學的學者、教授來新加坡任教。

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教師將近50%為外國教師,分別來自歐美、日本、澳大利亞等著名學府。所有的教師全部以英文授課,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即使是國內的教科書,也是在外國專家的建議下進行的修訂。優秀教師的加盟提高了新加坡雙語教育的水平。另外如英國議會和地區語言中心等一些國外機構在新加坡的語言教學方麵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3.大眾傳播媒體創造語言環境

新加坡大眾傳播媒體使用四種官方語言。電視台有兩個頻道為華語節目,有兩個頻道使用馬來語,有一個頻道為淡米爾語節目,其餘的頻道全部為英語節目。目前,新加坡有三種華文日報和三種英語日報,一種馬來文報紙和一種淡米爾報紙。廣播電台同樣也使用這四種官方語言。新加坡的大眾傳播媒體能夠反映出不同種族的語言和文化,同時也是政府貫徹其語言和文化政策的重要工具。良好的雙語環境也是提高新加坡雙語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新加坡雙語教育的特點

1.雙語教育,始自幼兒

新加坡托兒所和幼兒園皆實施英語華語雙向教育。校方為不同年齡段的班級各配備一名英語教師和一名華語教師,讓他們分別運用兩種語言對兒童施教。教學環境也充分體現了雙語特征。駐新加坡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太地區辦事處教育顧問吉姆埃文博士認為:2~6歲是兒童學習外語的關鍵期,雙語教育應從幼兒抓起。新加坡從幼兒時期開始實施雙語教育,可以使兒童在語言習得的關鍵期內毫無負擔的接受兩種語言。正因為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始自幼兒,所以至多再經過六年的小學教育和四年的中學教育,絕大多數學生便能熟練掌握兩種語言。

2.因材施教,階段分流

新加坡小學一至四年級所開設的雙語課程都是一樣的。《公民遇到的》和《曆史》兩門課使用華語版教材,《數學》和《科學》等其他課程則使用英語版教材。到四年級末,學校將舉辦一次考試,並根據成績將學生分流到三種不同的班級。分流製很靈活,到小學五年級仍允許學生根據各自的學習水平,從一個班調到另一個班。

到小學六年級末,所有的學生都要參加小學畢業考試。通過這項考試,學生將按成績再分班,學習適合自己程度的三種中學課程:一是“特選雙語課程”,即會考成績最好的10%的學生,用四年時間完成中學學習任務,英語和母語均維持平等的“第一語文”程度;二是“快捷雙語課程”,約有30%的學生兼修兩種語文,用四年的時間完成中學教育,但英語為第一語文,母語為第二語文;三是“普通雙語課程”,約有40%以上的學生兼修兩種語文,用五年時間完成中學教育,不過這批學生所接受的“母語”教育水準,比前者降低一個層次。“因材施教,階段分流”政策的實施,保護了絕大多數學生雙語學習的積極性,是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3.環境優越,利於習得

新加坡十分注重雙語教育環境的創設。學校不僅為學生提供雙語教學,還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雙語環境。無論是教室、實驗室、閱覽室,還是走廊,禮堂及其他活動場所,處處都有雙語標記,學生隨時隨地接受雙語信息。在眾多家庭中,父母都非常重視從小對子女進行雙語教育。特別是在華人家庭裏,特們認為,孩子學好華語可以“不忘本,留住根”,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即使一些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非常重視對子女的華語教育。除學校和家庭雙語環境之外,新加坡的社會雙語教育環境更是一大特色。廣播電視用雙語播送節目,報刊雜誌用雙語提供信息,街道、商場、車站、碼頭、機場、動物園、植物園、飛禽館、科學館,處處都體現一種雙語氣氛。孩子們長期生活在這樣一種雙語環境中,耳濡目染,就會很自然習得兩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