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政府重視,政策保證
雙語教育之所以成為新加坡教育的一大特點,與新加坡政府的一貫重視和采取一係列政策保證是分不開的。新加坡政府強調雙語的重要性,一是因為英語是世界上最通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學好英語可以直接吸收來自國外的最新信息,學習和借鑒西方先進的科技知識和管理經驗。二是因為學好母語,學生可以繼承東方文化,保留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因此,政府不斷采取措施,確保雙語教育政策的貫徹落實。
四、新加坡雙語教育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雙語教育的實施,對於促進新加坡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乃至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對於凝聚民族關係,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都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麵:
1.基礎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來自新加坡教育部的消息表明,隨著雙語教育的實施,新加坡小學畢業考試以及中學GCE“0”級英語和母語的通過率均有明顯提高。雖然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要同時學習兩門語言,負擔相應加重,但是新加坡學生的其他科目考試成績卻並非未因此而降低。這正是了雙語教育並不是以犧牲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為代價的。雙語教育的實施,不但促進了新加坡中小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明顯降低了中小學生的輟學率。
2.國民文化素質不斷提高
自從推行雙語教育以來,新加坡國民的文化素質也有了較大提高。新加坡政府在倡導借鑒西方先進文化的同時,大力弘揚東方儒家文化傳統,積極推行“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的文化價值觀。對新加坡來說,民主與自由不是惟一追求的目標;安全,整潔,公平,政治,健康,有秩序,有紀律,有效率也是同等重要的目標。融東西方文化之精髓,創現代文明之典範,使新加坡的人才素質連續5年蟬聯世界第一。
3.國家意識增強,民族關係和諧
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自提出的第一天起,就把增強國民的國家意識視為首要目標。隨著全國中小學雙語教育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學生成為雙語人才。英語被新加坡政府定為官方語言。隨著雙語教育的實施,新加坡各民族之間的和諧溝通,共存共榮的意識也在不斷加強。“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已被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所接受。雙語教育不僅有助於解決民族間由於不同語言而引起的糾紛和矛盾,而且通過雙語言交流,還可以促進民族間的理解、和諧與共進。
4.經濟繁榮,國力增強
隨著雙語教育的實施,新加坡國民的英語水平不斷提高,英語作為日趨國際化的語言,是新加坡人毫無語言障礙的直接吸收來自全球多方麵的最新信息,學習和掌握世界先進的科技知識和管理經驗,從而促進了新加坡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為新加坡經濟振興和國力的增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雙語教育存在的問題
1.降低母語的地位
政府部門隻用英文的政策,實際上是降低了母語的地位。新加坡曆史上華校與英校的“對峙” 犧牲了整整一代受華文教育而英文水平又較低的學生的前途,他們因為英文水平低而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於是他們的子女全部被送到英校。
有一份關於新加坡學生學習時間分配的統計數字:全部的學習時間為100%,教育製度中規定其中31%學習英語,27%學習母語;但是,實際上學生是用33%的時間學習英語,學習母語的時間比例不變。(海峽時報,1991年3月10日)
很多學生喪失了用母語進行閱讀和寫作的技巧。精通英語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母語漸漸成為了交談語言。甚至有人用是否會英文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受過較高等教育的標準。這樣的一種環境必然造成母語地位的下降。
2.過早的語言分流存在著缺陷
新加坡的分流教育政策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因人施教確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進行分流的教育製度使學生過早地參與社會競爭,進入雙語流的學生有機會接受較高等教育,而進入單語流的學生隻能接受職業培訓。過早分流的結果一方麵給學生心理造成極大的壓力,另一方麵承認雙語學生優於單語學生,因而進一步降低了母語的地位。
3.關於雙語教育與智力發展的關係
在兩者的關係問題上,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是有益論,一種是有害論。有教育學家研究發現,雙語者的語言能力和學業能力要比單語者差。關於這個問題還在進一步的研究之中。
總體來說,新加坡的英語教育發展早,體係完備,非凡是雙語教育的開展,對於促進國家的經濟和科技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然,這裏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雙語教育的開展,降低了母語的地位,過早的語言分流,雖然有利於英語教育,非凡是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但同時也造成部分人才過早地離別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英語教育的模式和手段過於西化,缺乏本國特色,尤其是缺乏對適合亞洲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