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雙語教育課程標準及實施
新加坡是多種族、多元文化的國家。新加坡的人口主要由四個種族群體組成: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及一些歐亞等人種,其比例大致為75∶15∶7∶3。在新加坡這樣一個多種族的移民國家,語言文字也必然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雙語教育是新加坡國民教育的一大特色,雙語教育政策的實施,加強了新加坡各民族間的團結與融合,促進了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穩定地發展。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係列不容忽視的問題,認真研究新加坡教育的得與失,把它擺在一個更為合理的角度,理性地從俯視走向平視,對我國目前開展的雙語教學有一定的借鑒作用。雙語教育成為新加坡教育製度的基石,對新加坡教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加坡政府根據本國國情,為了尊重各種族的曆史,弘揚各種族的文化,推行了十分英明的以英語為主、兼修母語的雙語教育政策,即不僅要學好英語,還要學好母語。
一、雙語教育課程標準
(一)雙語課程的基本精神
新加坡實行的是三向分流的雙語教學模式,即把雙語教育運作過程與分流結合在一起的新加坡式的一種雙語教學模式。其基本精神是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來教學,官方規定學生所操的華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這些母語,作為第二語言來教學(除10%最優秀的學生之外),即英語為教學語言,用於學習絕大部分課程,在學習其他課程中學習英語,而母語主要是語言教育課程,其目的在於理解民族文化價值,保持傳統。
(二)雙語課程的基本框架
三向分流模式是依據學生的學業水平,讓學生在評價後分別進入三種課程學習的分流,因英語與母語的雙語配比和要求不同而形成的一種模式。
如小學階段有三種雙語課程分流,正式分流從小學四年級開始:1)EM1——學生修讀的英文和母語都作為第一語言(第一語言流);2)EM2——英文為第一語言,母語為第二語言(第二語言流);3)EM3——英文為第一語言、母語主要是聽說會話(第三語言流)。
學生小學畢業根據成績進入中學後,又進入三種雙語課分流進行學習:1)特選雙語課程,會考優秀的10%的學生兼修兩種語言(均為第一語言水準);2)快捷雙語課程,會考較優秀的30%的學生兼修兩種語言(英文為第一,母語為第二語言水準);3)普通雙語課程,會考後餘下的40%的學生,兼修兩種語言(其中母語水準又降一等要求)。
中學之後的大學主要用全英語講授。第二語言主要在中小學完成,在中小學完成雙語教學任務,並且嚴重偏向英語,所以學界也稱這種模式是一種不平衡的雙語教學模式,但它的三向分流和雙語課程分類教學卻有其特色。因此,很多國家都有所借鑒。
(三)雙語課程的目標
現行語言政策的目標概括為以下幾點:通過學校製度確保學生的雙語能力;促進作為中立語言——英語的使用以使所有的種族平等競爭;促進母語的使用以確保對傳統文化及價值觀的了解和認同。實行雙語教育的目的也就是為了確保每名學生都通曉母語,並且對本民族的文化遺產有所認識,同時掌握世界大多數國家通用的英語。這樣不僅使學生了解認識自己的國家,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將來更好地去了解認識世界,分享世界的資源。
(四)漢語課程的學習方案
新加坡提供馬來文、華文、淡米爾文和英文四種官方語言的教育,但無種族、語言、宗教、性別和社會經濟背景的區別。家長可自由為子女選擇任何一種語言為教學語言的學校。新加坡政府致力於建立一個團結一致的多元種族的社會,因此也強調多種語言和混合學校的設立。每個學生需要學習第二種語言,而且學校盡可能多地使用第二種語言教授某些課程。每一所政府學校都是混合文化教學,使兩種或更多的語言流的師生能在同一所學校或同一部門工作,共同參加課外活動。政府的政策是公平對待四種語言流的教育,保證在教育設置和教師水平方麵是平等的,設備和財政的供應是相同的。在各種不同的語言流完成學業所獲得的學術和專業資格均享有相同的進入高等學府受教育和進入社會就業的機會。
(五)雙語課程的主要內容
根據語言政策的目標,雙語教育政策規定要為學生開設兩門語言,一門是英語,另一門是母語。新加坡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並掌握好雙語、在雙語課程方麵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小學的英語、數學、科技,中學的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曆史、地理等學科的教材采用英語編寫,中小學的母語、公民與道德教育等學科的教材采用母語編寫。
二、雙語教育課程的實施
(一)漢語課程的目標
新加坡雙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雙語人才。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課堂中心,把語言形式的教學和語言功能的教學靈活地、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有意義的語言交際活動,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習得語法,獲得外語,以培養學生能夠流利地運用外語得體地進行交際為教學目的。
(二)漢語課程設置
第一語言一定是英語,第二語言才是本民族語言。政府辦的學校通行英語和華語。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華人辦學自然也通行英語和華語。這兩種課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每個畢業生的華語讀寫水平都要過關,否則不許考大學。因此,雙語教育課程的設置以及實施都是圍繞這種政策而展開的。
如新加坡的學前教育機構在課程的設置上,英語課和華語課的授課內容是同步的,如:英語課認讀“apple”,華語課就認讀“蘋果”;英語課上“One,two,three”,華語課就出現:“一、二、三”。
這些課程進度都是由校方製定的,教師隻是執行而已。課堂用語方麵,華語課盡量要求用華語,萬不得已用英語輔助。活動課,如果是華語教師帶領,校方希望用華語,但不一定要求用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