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細致的新加坡家庭教育
在新加坡,父母十分重視家庭的品德教育,積極努力地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
一、新加坡家庭培養孩子:仁愛之心;有紀律、有秩序;講文明、講禮貌
1.培養仁愛之心
新加坡家長不僅要以滿腔的愛心愛孩子,還要教會孩子愛別人。要教育孩子愛父母、愛長輩、愛老師、愛同學、愛自己的學校等等。如果一個孩子從小隻知道接受別人的愛心,而從不知道要以同樣的愛心對待別人,那他長大以後隻會成為感情上的白癡和魔鬼,或者隻會麻木地接受別人的愛心,根本談不上去愛別人。這樣的孩子將來隻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不幸,他自己最終也會被家庭和社會厭棄。
家長要以自己的言傳身教使孩子明白如何表達情感。
例如,兩個小男孩在玩“飛人”遊戲,他們興奮地在每個房間竄來竄去,在沙發上跳上跳下,大聲尖叫大聲歡呼,直到深夜也不肯上床休息。她們的媽媽沒有照通常父母的做法上前嗬斥孩子,然後一手拽一個,命令他們立即上床睡覺。她悄悄地關掉電視,關掉房間的大燈,躡手躡腳地開始收拾淩亂的玩具,並衝孩子們豎起中指“噓”了一聲,小聲地說:“爸爸工作好辛苦,今晚要早點休息,我們可不可以暫時停止玩遊戲,讓爸爸好好睡一覺,明天上班才會很有幹勁。”兩個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但顯然玩得正在興頭上,對身邊的遊戲玩具都戀戀不舍。於是她允諾不急著將玩具收拾起來,而是先擱在一個大盒子裏,等明天再玩。並且還極力表揚他們體貼父母、有孝心。孩子們於是都愉快地去對爸爸說“晚安”,並乖乖地回到自己的臥室去了。
家長要培養孩子愛父母和其他人的情感,要給孩子表達這種情感的機會。譬如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工作很忙很緊,自己在家裏玩耍時不能影響父母的休息;要關心父母的健康,尊敬年邁的爺爺奶奶,並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同伴一起遊戲時能和睦相處,互助友愛;願意為鄰居、同伴做好事,等等。
2.培養孩子有紀律、守秩序
中國有句俗話:“無規矩不成方圓”,這也是新加坡家庭教育的重要準則之一。新加坡的父母家長常常憑借日常生活的小事情或各種形式的遊戲培養孩子的規範意識,從而讓孩子知道這些規範,並自覺地按照這些規範去行動。
新加坡國立大學著名教授、商業管理學院院長陳心剛先生在回憶他的童年生活時,深有感觸地說:“那時我和哥哥都很小,不太懂事。可我們的父母試圖讓我們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一定之規。在家裏,媽媽要求我們知道家裏的各種用品、物件都在固定的擺放位置,每次使用後要物歸原處。她每天都要我們按時就寢和起床,按時進餐,按時做各種練習與作業。那時我和哥哥都很聽話,倒不是因為擔心不聽話會挨打,而是擔心不聽話,媽媽會把我們的表現告訴老師,那麼同學們也會知道的,這可是件沒麵子的事。”他還有聲有色地描繪了小時候父親和自己對弈的情形。有一次父子倆下棋,好勝心極強的陳心剛運心想勝過爸爸。睜大眼睛聚精會神地思考著每步棋的走法,手裏的棋子被滲出的汗沾濕了。好不容易想出攻勢淩厲的一招,他得意地往前走了一步,孰料就在落子的一刹那,他突然發現自己計算錯誤,這一招不啻於是主動送入虎口。他連忙嚷著要悔棋。這時候,平日一貫慈祥溫和的父親卻變得嚴肅起來,他不準小心剛悔棋,雖然這隻不過是場非正式的棋賽。幼小的心剛暗暗不滿於父親的不通情理,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認為爸爸“小心眼兒”。多年以後,他才領悟到當年這“落子無悔”的小插曲中飽含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任何遊戲都是有規則的,規則是順利進行遊戲,達到遊戲目的的保證。對孩子而言,遊戲規則是對自己行為的必要約束。至於和孩子一起遊戲時,父親督促孩子嚴格遵守規則,正是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自製力,訓練他的紀律性,並為他將來成為守法公民打下牢固的基礎。
3.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貌
新加坡人十分注重文明禮貌,認為“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麵照出他肖像的鏡子”提倡文明禮貌無疑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的友好關係,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教養的程度。他們認為培養孩子講文明,懂禮貌,就是要求孩子學會和氣、文雅、謙遜地說話、行事;文雅的談吐必須與得體的舉止相匹配。培養孩子講文明,懂禮貌,就是要求孩子學會和氣、文雅、謙遜地說話、行事。新加坡人很注重禮貌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