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與時俱進的課堂教學與教育實踐(3)(2 / 3)

例如,新加坡的父母教育孩子無論在什麼場合,都要對父母、老師和其他年長者稱呼“您”,而不能直呼其名;請求別人幫助時,要真誠地說“謝謝”,而不能認為是理所當然,置之不理;當妨礙了別人或給人帶來不便時,要主動說“對不起”、“麻煩您了”,而不能不表示你的歉意,更不能說“活該”;當別人向你賠禮道歉時,要回答“沒關係”或“不要緊”,而不能得理不讓人,更不能不依不饒,無理取鬧;在街頭巷尾碰到同伴、長者、要說“您好”,而不能低頭側身裝沒看見;與人分別時,一定要說“再見”,而不能自顧走開、毫無表示;文雅的談吐必須與得體的舉止相匹配。因此,家長在教會孩子使用禮貌用語的同時,不應不懈地培養他得體優雅的舉止;需要讓孩子知道並遵守的行為規範有:站立時挺胸收腹梗頸,雙肩平放不搖晃,兩臂下垂不揣兜,腿部不顫動;進入別人(包括家人)房間,要先輕輕敲門,得到允許後方可進去,不能隨便推門而入;拜訪人家要預先通知,並注意時間,一般不在吃飯和午睡時間去,盡量避免妨礙人家的正常生活;任何季節都不能身穿內衣褲或睡衣去訪問人家,或在家接待來訪客人;客人來訪時要主動讓座,倒茶時要雙手奉上,會客時坐姿端正,不要左靠右歪,雙腳不要叉太大或蹺“二郎腿”,也不能搖擺晃動。與人談話時,不挖鼻孔、摳耳朵、剔牙齒、搔癢癢、脫鞋襪、摳腳趾;就餐時,不在客人和長輩之先動筷,不在菜盤中翻撿,餐具要輕拿輕放,減少碰撞,吃東西時不發出咀嚼聲;在公共場會,咳嗽、打噴嚏、吐痰均需用手絹掩住口鼻,不能衝著別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言談舉止上,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作個富有教養的好榜樣。起碼在上述這些方麵能給孩子以正確示範。

此外,新加坡人的為父母之道還包括教育孩子勤勞儉樸,從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說真話,不說假話等等。

在新加坡的德育教材中有這麼一則小故事:上小學一年級的小麗心十分喜愛畫畫,多次要求媽媽給她買盒彩筆,可是媽媽沒把此事放在心上,一直沒給她買。麗心為了得到這盼望已久的彩筆,開始騙媽媽:“我們老師說,明天每人要帶一盒彩筆去幼兒園畫畫。”媽媽不敢違抗老師要求,趕緊去買了盒彩筆,麗心終於以說謊達到了目的。類似這樣的說謊情況在許多孩子身上時有發生,事實上家長隻要加以適當注意,就可以完全避免。不少新加坡家長也已認識到自己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應盡量滿足。如一時無法滿足,也必須向孩子說明理由。倘若對孩子的願望與要求不分青紅皂白地不予理睬,或一味拒絕,就很容易使孩子說謊或背著家長幹壞事。

二、培養孩子良好品質的方式

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家長起到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新加坡教育專家為家長精心設計了進行家庭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供家長參考、借鑒,加以利用。——家長要做孩子的良好表率;要一貫地、一致地要求孩子;藝術陶冶;多采用正麵教育。

1.家長要做孩子的良好表率

孩子天性好摹仿,他們學習說話,待人接物,往往都是從摹仿開始的。作為孩子的首任教師的父母自然是他們學習的榜樣。

父母和孩子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係,父母通常是孩子心目中崇拜的對象。孩子每天都會用精細的目光觀察著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他們默默地摹仿著、學習著,往往在父母還沒覺察到的時候,孩子已經學會了父母的一些行為,所謂的“耳濡目染,不學已能”就是這個道理。

小雯的爸爸媽媽談話時,當爸爸的常不耐煩地對媽媽嚷嚷:“少囉嗦,幹你的事去吧。”所以有一回,當小雯不願聽爸爸的話時,她也很不耐煩地衝爸爸嚷道:“少囉嗦,幹你的事去吧,不要管我。”這讓爸爸既吃驚也很生氣,他哪想到其實小雯正是從自己這兒學到這一套不禮貌的舉止的。

孩子接受父母的影響,不僅僅聽其言,還常常觀其行。

帆仔的爸爸媽媽都是新加坡某公司的普通員工,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抽出時間進修,並把書本帶回看。在父母的影響下,強仔從小就愛看書學習,並且能夠靜下心來專心致誌地看漫畫書、畫畫、玩積木、做手工。

前蘇聯教育商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不要以為隻有你們,(指家長朋友)同兒童談話、教訓他、命令他們的時候,才是進行教育。你們是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時候,也在教育著兒童。你們怎樣穿戴,怎麼同別人談話,怎樣議論別人,怎樣歡樂或發愁,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發笑,怎樣讀報——這一切對兒童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做父母的必須在各方麵也嚴格要求自己,作好孩子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