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與時俱進的課堂教學與教育實踐(4)(2 / 3)

三、新加坡家長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

責任感是一種十分高尚的道德修養,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言論、行動、許諾等,持以認真負責、積極主動的態度而產生的情緒體驗。如實現了承諾,完成了任務後感到欣慰或問心無愧;未盡到責任時則感到慚愧、不安、內疚等等。責任感一旦產生,就會成為一種穩定個性心理品質,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積極性,自覺地加強意誌鍛煉,促進孩子個性的全麵發展。

孩子的責任感是從對具體事物產生喜愛開始的,表現為對他所敬愛的人交給的任務有責任感,而對其他人交給的同樣任務沒有責任感,對他愛做的事有責任感,對他不愛做的事沒有責任感等等。從孩子懂事起,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例如,可以讓孩子做自己的事及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幫助鄰居送報刊、信件。孩子在經常受到委托,為他人或集體做些有益的事時,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肯定的評價,產生滿足和愉快的內心體驗過程中,才能培養起強烈的責任感。

新加坡教育專家為家長提供了以下幾點參考意見,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1)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自己整理房間、洗衣服等。2)教育孩子關心自己的親人和家庭。做父母的應該要求孩子主動關心家裏的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孩子。要委托孩子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讓孩子在生活的磨煉中感受到責任的分量。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要讓孩子了解父母對他的期望與信任,把學習當成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思想動搖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堅持下去;當孩子完成學習任務,取得成績進步時,家長要及時肯定、鼓勵,讓孩子體驗到實現諾言,完成任務時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喜悅。

在社會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做父母的可以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幫助孤寡老人、殘疾人做點事,帶孩子一塊兒參加居民區的衛生、綠化勞動,鼓勵孩子做好值日生等等。在社會活動的實際鍛煉中,要使孩子逐漸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社會價值,不斷增強他的社會責任感。

四、新加坡家長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新加坡著名企業家陳昌傑先生在談到自己白手起家的艱難創業曆程時,充滿深情地說:“我要感謝我的母親,是她從小就培養了我的自信心。”陳昌傑小時候有著強烈的自尊心,他格外希望能得到大人的肯定與信任,但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很多時候隻要有大人在場,他辦事就總愛出錯,因此又時常產生自卑情緒。母親總是最能理解兒子的,小昌傑的媽媽早就注意到兒子的反常,這位細心的媽媽開始琢磨如何幫助孩子擺脫自卑心理的幹擾,樹立起自信心。有一回小昌傑在家庭聚會上給大家表演他剛學會的一支鋼琴曲。本來曲子已經練得很嫻熟,可一到正式演出時,小昌傑總在某一樂句上卡住,他漲紅了臉,恨不得地下有條縫可以讓自己鑽進去。這時候,小昌傑忽然聽到親切的掌聲。原來他的媽媽走到鋼琴旁帶頭鼓起掌來。她溫柔地對昌傑說;“你彈得不錯,就是太緊張了。慢慢來,別著急,大家都等著你發揮出最佳水平來呢,”沒有冷嘲熱諷,沒有失望訓斥,在媽媽溫暖的笑容中,小昌傑鼓足勇氣重新開始彈奏這支曲子。全家人為他打拍子,大家隨著鋼琴聲微微晃動腦袋,人人臉上露出了陶醉神色。那一刹那,小昌傑感到莫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原來他的曲子也可以彈得這麼好!這種自信心伴隨著陳昌傑逐步成長,後來又被他運用到商業上。於是在競爭分外激烈的商場上,憑借這份自信,陳昌傑表現出過人的膽識與魄力,在數年內迅速拓展業務,一躍成為令人矚目的新加坡“十大青年企業家”之一。

這個例子說明了自信心對孩子成才的重要性。家長朋友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傷害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努力發現孩子的優點、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鼓勵孩子特殊才能的發展。

1.不要傷害、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這一點,陳昌傑的媽媽做得十分好。她清楚地認識到孩子年紀雖小,卻同樣有著自尊心。因此,在孩子遇到難處時,她用溫和的笑容、甜美的話語讓孩子明白了:媽媽相信他能做好,他是個聰明的孩子。

2.努力發現孩子的優點、長處。對那些淘氣的孩子和智力發展滯後的孩子尤其要注意這一點。這些孩子聽慣了成人的斥責、嫌棄,自卑感強、自信心弱。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就必須從發現他們的優點、長處開始,適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點與長處,看到希望,激發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