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與時俱進的課堂教學與教育實踐(5)(3 / 3)

數學教學中學生與老師的關係不同也造成教學氣氛有明顯的差異。

在新加坡,老師和學生基本上是朋友關係,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輔導提示的作用。課堂上老師有目的地讓學生討論,學生可以自由出入,有時老師甚至可以別出心裁地把課本搬到室外與學生們一起在明媚的陽光下、柔和的清風中愉悅地學習。這種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增加對學習數學的快樂,減輕學生壓力,造成歡快的教學氣氛,但中國學生長期以來處於嚴格的課堂管理中,強調教室、強調自己的座位,老師也不敢放開,擔心過分放鬆,會造成課堂上活潑有餘、嚴肅不足和自由散漫的混亂場麵,因為學習到底不是娛樂。同時由於中國傳統思想習慣不同,在嚴重“尊師”思想的影響下造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過分嚴肅,學生過分緊張,再加上數學不同於文科,故事性的內容少,更加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很容易感到疲憊懈怠,致使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生把學習數學當成是服“苦役”。

2.對培養能力與個性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同

在新加坡強調個性的培養,鼓勵學生自由發展,因而分層次教學、個體教學方法使用得比較多。他們強調自學,注重因材施教,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學習的需要。我國一般采用的教學方法大多是集中型吃“大鍋飯”的統一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有利於學生係統地掌握知識,有利於教師全麵考慮、統籌安排,教師易於把握節奏。但是容易造成優差生的嚴重分化,教學沒有針對性,不利於因材施教,實際上忽視了個性的差異。

在新加坡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注重對學生的了解和溝通。他們倡導學生堅持寫學習日記,即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學習中的思維過程、心理狀況,使學生與教師能經常通過日記進行交談,教師易於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興趣及個人思維風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個體差異,教師能從學生的這些資料中綜合出各種學生的成就抱負水平、焦慮水平、意誌水平,從而設計出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水平。而我國教師過分注重智力因素,相對忽視了非智力因素,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少,自然而然在他們之間形成隔膜,老師對學生的心理、情感、動機、興趣難以了解或了解不多,學生的需要、現狀無法得到反饋,學生的焦慮、交際需要等得不到及時的滿足。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的教學具有較大盲目性。

3.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與應用數學教育的思想存在差異

新加坡的教學方法一般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重視應用數學教育,具體反映在注重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係,數學中采用的例子盡量來源於現實生活。在教學過程中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事物,針對其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進行討論和探索,最後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深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有利於培養他們利用數學眼光看問題和建構數學模型的意識,培養了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畢業後能較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當然如果過分地聯係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我國的教育目標雖然說重視應用教育,但至今未有與之協調的教學方法,事實上成了紙上談兵,仍然隻是從數學本身的結構出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另一方麵,中國當前的中學數學教育方法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非常有效,善解題是中國數學教學方法中比較突出的特點,這從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取得的突出成績可以看出。

三、對我國數學教學法應用的啟示

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在極力推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教學的關鍵是如何提高學生的素質。學生的全麵素質可以概括為“四素質三能力”,即:文化科學素質、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心理發展素質、勞動技術素質等四素質和邏輯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等三能力。通過中外數學教學方法的比較,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改進教學方法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1)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改善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加強對學生的全麵了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重視能力的培養,真正做到使學生的素質全麵發展;3)改進教學方法必須與改革考試製度相聯係,不破除升學率的壓力,就無法使教師與學生從考試的繁重負擔中解放出來。必須改變考試淩駕於教學之上,考試是“指揮棒”的不合理狀況,使考試成為教學的檢測手段,起輔助教學的作用;4)均衡優質教育資源,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平等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那些所謂的重點中學能否轉變成特長培養學校或幹脆退出曆史舞台。沒有了升學壓力,消除了擇校心理,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世界上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方法。新加坡的教學方法有點西方化但又不完全等同於西方,比較適合他們的國情和人的發展需要,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對任何好的教學法都不能完全照搬,而應根據實際情況,吸取合理的思想和有效的成分,創立一套合符實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要固守一兩種教學方法,而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因材、因人施教是教學方法的惟一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