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道德教育的具體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道德教學法,即通過道德課程的教學將已有的道德知識、道德規則與道德標準傳授給學生。當然,這種對道德知識的傳授並不是一種枯燥的道德說教,而是采用較為活潑、生動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如通過講故事、角色扮演、討論以及曆史名人、事件等形式來進行。另外,新加坡也引進了柯爾伯格的道德兩難問題法,此種教學法主要用於高年級學生的道德教育課堂中,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判斷能力以及道德問題的解決能力,形成道德情感與道德動機。
新加坡除了重視學校內的道德教育之外,對於家庭道德教育以及社會對道德教育的責任也十分重視。可以說,新加坡的道德教育之所以能有這樣高的水平,其中學校、家庭與社會之間的密切配合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新加坡是一個非常重視家庭教育的國家,1982 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農曆春節獻詞中就指出,“家庭這個基本單位的鞏固團結,使華人社會經曆了五千年不衰,在現代化進程中,有一點我們是必須不惜任何代價加以回避的,那就是,我們決不能讓三代同堂的家庭分裂……如果我國社會要在不失去它的文化傳統,同情心和智慧的情形下自力更生,我們就必須保有這珍貴的家庭結構”,“如果能保有這種三代同堂結構的家庭製度,我們的社會將是一個更快樂、更美好的社會。”新加坡之所以如此重視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三代同堂家庭結構的重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這樣的家庭更有利於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家庭的傳統美德以及父母與孩子、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對於兒童的道德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地促使其形成尊敬長輩與他人、對人禮貌、具有家庭榮譽感以及為他人著想等優秀品質。同時,新加坡還非常重視社會對道德教育的配合,如新加坡嚴禁一切色情暴力的書刊雜誌出版,強調新聞記者、作家、出版界的自律。另外,新加坡政府還通過開展禮貌、清潔、植樹、禁煙、遵守秩序等社會活動來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
(二)新加坡的德育方法對我國中小學德育的啟示
1.注重東西方德育方法的融合利用,改進德育方法
新加坡在社會日益開放、文化價值呈現多元化的時代,不斷改進傳統的德育方法,把東方注重係統道德規範教學和西方注重培養道德思維能力有機結合起來。為此,新加坡教育部借鑒和引進了西方先進的德育方法,如文化傳遞法、設身處地考慮法、價值澄清法和道德認知法。這些方法都貫穿著“學生主體”這一主線,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讓學生參與教學,讓他們在講故事、問答、討論和角色扮演中獲得道德知識和踐履道德行為,在生活中獲得較好的德育效果。這就啟示我們,在社會日益開放、文化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的時代,學校德育不能隻是沿用傳統的教育方法,而應在借鑒和汲取國外德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不斷探索出更為有效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德育方法。
2.學校德育應遵循教育規律,發展道德思維,培養道德能力
首先,我們應針對學生的心理和認識發展規律,製定合理的適合不同年齡層次的教育計劃和綱要。在德育教學中遵循德育規律和學生心理發展順序,培養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及分析道德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道德推理及道德價值判斷。其次,應以尊重學生個性為主,激發其主體性,使其自覺提升道德境界。再次,應重視社會實踐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開展各種德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實現由“知”到“行”的轉變。最後,在德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其思維發展水平,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
3.德育教學方式應該多樣化
我們的德育不能再隻是填鴨式的灌輸教育,要想讓德育內容真正滲透到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中,必須使用多種途徑進行德育。
例如,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理論講授,還要采取多種活潑的形式:大家討論、換位思考等;在學校開展各種活動,如雷鋒就在身邊、各種講座等,一方麵堅持開設德育課,另一方麵將德育目標貫徹到全部教學和校內工作中乃至社會的各個領域,全麵推行;在家裏,家長不能隻要求孩子講道德,還要做到以身作則,同時參加社會上和學校舉辦的各種知識講座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老師還可以運用現代化的網絡手段等進行德育。
我們的政府要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讓學生們所想和所見的相一致,讓道德真正內化並指導言行。
4.要重視實踐環節,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相結合
為進一步提高公民道德教育的實效性,我們要進一步強化一些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原有教育活動的基礎上,更要注重活動的實踐性、體驗化和實效性。現代德育理論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對受教育者的道德教育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實踐中,學生的道德認知得到強化,情感受到激勵,意誌得到鍛煉,最終促使相應的行為習慣形成。新加坡的德育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研究成果。目前,我國的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已經引起了重視,但是,由於經費、人力等種種困難,有的並未真正落實。因此,在德育改革中應進一步加強對德育實踐環節的重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