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人性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與公民教育(3)(1 / 3)

3.養成性

為了強化中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新加坡製訂了嚴格的《學校規則》。通過一係列行為準則的學習和強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而且。為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使用了各種強化手段。比如新加坡是世界上極少保留鞭刑的國家之一。

教育部與學校領導都普遍認為,對於嚴重觸犯校規的學生,當其他處罰方式都已用盡卻仍不見學生改過時,鞭打也是一個可行的管教方式。雖然近幾年,此類體罰在新加坡頗受爭議、批評,但是仍有一部分的人覺得“不打不成器”,表示適當的體罰才能有效管教不懂事的孩子。

4.開放性

新加坡中小學道德教育的開放性表現在許多方麵。如開展道德教育的途徑除德育課和各科的德育滲透外,還非常重視社會實踐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社區活動。

如包括學校自擬活動、教育部指定的核心活動、團隊活動等,並規定小學高年級至中四的學生,至少參加一個團隊,還有許多的慶祝活動等都要求中小學生廣泛參與,力求使他們感同身受,從而有力地促進他們道德價值觀的形成。另外,新加坡對中小學生的道德教育課考核也具有開放性。對學生的考核不要求學生背條文,考核根本就不是以文字的方式進行的,而是對一個學生一學年中學習態度與個人修養進行綜合評估與等級鑒定。這種開放性的評價,更符合道德教育課的特點,也使中小學的道德教育更科學化,更富有實效。

5.立體化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縱橫聯係的立體德育網絡是新加坡德育的又一顯著特色。首先,新加坡學校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特別重視家庭教育對學生品德形成的影響作用,強調學校應與家長建立良好的聯係,各學校都建立了家長聯誼會。其次,還建立了廣泛的社會教育網、教育監督站,創立學校和社會機構為一體的互動合作的文明社區。再次,新加坡政府還開展文明禮貌活動等社會性道德教育活動,推行與學校德育內容相一致的獎懲標準,並借助法律杠杆對各種新聞機構和大眾傳媒進行嚴格的管理,從而保證媒體在輿論引導方麵的積極作用。正是因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相得益彰,所以新加坡的德育影響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其效果顯著。

道德教育新措施:實施國民教育

1997年下半年的金融風暴席卷東南亞,造成一些國家陣腳大亂,新加坡在所有遭受危機的國家中最早、最有成果地抵禦了這場危機。但也促使新加坡人對本國的脆弱性與局限性有更深層的了解。於是,新加坡政府未雨綢繆,為迎接21世紀的挑戰,積極推行國民教育。1997年5月,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在國民教育計劃實施儀式上指出:新加坡國情和其他國家有很大的不同點,是一個不自然的“怪胎”型國家,因此必須從現在開始積極推動國民教育,否則就沒有辦法把一代人凝聚起來。

一、21世紀新加坡中小學的國民教育

1998年,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宣布21世紀新加坡教育政策的新三大措施:創意思維教育、信息科技教育和國民教育。吳作棟在強調推行國民教育的重要性時指出:“我國必須投資在我們的下一代。他們是我們的將來,我們要準備讓他們去應付未來,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的態度,使他們長大後能夠照顧新加坡。”他又說:“國民教育,應該是培養出共同的國家意識,使學生了解我們的過去對今日和將來的影響。民國教育必須雙管齊下,兼顧到認知和情感。”據此,新加坡教育部向360多所學校擴展了國民教育計劃。

(一)中小學國民教育的目標

新加坡政府認為,國民教育是一個心靈與智力並重的教育項目,目的是要讓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各階層學生都能夠在求學期間受到潛移默化,以便在10~15年的時間內實現所有學生都能夠認識新加坡、認同新加坡的目標,並訂下四大目標,設下指導方針:

1.灌輸核心價值觀

在校園推行的國民教育,是向學生灌輸核心價值,即強調新加坡建國成功所依賴的根本條件:刻苦耐勞、愛國愛民、勤於學習、善於思維,以便開拓心胸和視野,具有崇高的品格,力求上進的精神。這些既是促進新加坡成功發展的核心價值,也是確保新加坡不斷繁榮進步的基礎。通過國民教育的實施,全麵培養新加坡各族群都能具有上述的核心價值觀,以確保新加坡建設發展的前景光輝燦爛。

2.培養國家認同

基於新加坡種族、宗教、文化、教育的多元性,國民教育的實施是要通過多方麵的教導和認識,使每一個族群都能互相親近、了解,對不同的宗教、文化等都能加以尊重和容忍,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種族團結,共同建設新加坡;使每一個新加坡人,每一個族群都把新加坡當成自己的國家。新加坡進步、繁榮都是大家不分你我而爭取得來的,最終使得每個新加坡人都以新加坡的建國、發展與成就而感到自豪。

3.加強曆史認識

新加坡從早期的一個漁村,英國殖民統治到自治合並(與馬來西亞),過渡到獨立建國,這二百多年的曆史雖不長,但它的曆史變革卻是曲折複雜的。尤其是過去30多年的建國曆史,更是充滿著險風惡浪:侵略戰爭、種族騷亂、政治紛爭、經濟危機等,都是每個新加坡人所必須知道的;尤其是新加坡的下一代,更應該接受國民教育,充分了解建國的過程,在將來參與新加坡的發展建設中為國家的富強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