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麵對未來挑戰
任何獨立國家都要勇於麵對未來的挑戰,平時做好準備,才有條件、有信心、有準備地麵對未來的各種衝擊,才能確保成功。新加坡是個島國,周圍都是海水和鄰國,缺乏田地從事農業生產,而全國人民不過三百多萬,真是小國寡民,建國不易。通過國民教育的實施,強調指出國家的各種局限,以便今後在建國工作上能知己知彼,懂得取長補短的道理,才能了解新加坡未來的挑戰,勇於接受挑戰,並能百戰百勝。
(二)新加坡中小學國民教育的內容
1.國家意識教育
新加坡從1997年開始,在中小學進行國家意識教育,為讓每名新加坡人在求學的10~12年內,能更全麵和徹底了解國土狹小、自然資源奇缺和多元文化的國情,進而培養為國獻身精神。新加坡教育部費時半年、耗資40萬新元擬定這個國家意識教育計劃。主要分成三個部分:一是20集的《我們是新加坡公民》教育電視節目。目的是灌輸學生信念中的六大核心觀念:社區精神、效忠與歸屬感、在國際社會中的生存能力、法律與秩序、實際的期望、權力與責任。小一到中四的學生都需要觀看這套電視節目。二是學校帶中小學生去尋訪國家古跡和區域遊學計劃。了解不同民族的由來和習俗、新加坡的局限,從而使學生能珍惜取得的成就。三是“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國家意識資料配套,使中小學生進一步了解新加坡所麵對的局限及所需的求存能力。
2.公民與道德教育
公民與道德教育課是新加坡學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開設這門課程,對學生進行公民基本知識及文化與道德價值基本知識的講授,使學生初步明確作為新加坡國民應享有哪些權利,又必須為國家盡什麼義務。從而,通過公民與道德教育,把政府提倡的為國盡忠的價值觀念灌輸給受教育者,使他們能夠成為一個對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的人。配合國民教育的實施,新加坡教育部課程發展署於1999年4月發表聲明,為了順應這個變遷迅速的社會,中小學公民與道德教育課程標準也必須做出適應的修訂,以確保孩童的品格能穩定、健全地發展,同時使他們熱愛國家,並能對國家做出承諾。為此,中小學“公民與道德教育”課盡量為學生提供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正確的態度,使他們一方麵有信心麵對社會劇烈的競爭,另一方麵又能堅守正直的品格、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在內容上,講究抽象的儒家倫理與形象的事例相結合,講究嚴肅的道德哲理與生動活潑的語言表述相結合。同時,為適應新加坡社會的現實需要,還對儒家思想中“過時的”觀念或內容進行了現代轉化與創造,使其更加符合當代中小學生的接受能力。
3.儒家倫理教育
新加坡大部分中學都開設了儒家倫理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或選修課,其目的是培養具有崇尚品格的新加坡公民。具體體現為:1)培養學生的儒家倫理價值觀念,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2)使學生認識華族固有的道德觀念和文化,認識自己的根源;3)培養學生積極的正確的人生觀,使學生將來過有意義的生活;4)幫助學生確立很好的人際關係。在內容上,講究抽象的儒家倫理與形象的事例相結合,講究嚴肅的道德哲理與生動活潑的語言表述相結合。同時,為適應新加坡社會的現實需要,還對儒家思想中“過時的”觀念或內容進行了現代轉化與創造。在課程設計上,兼顧課程內容和教學形式,設計的“整個教學結構是以東方價值觀念為內容,而以西方教育原理和方法為形式”,即東方的內容和西方的形式相結合,而顯示出新加坡建設自身文化的一般特點。
(三)新加坡中小學國民教育的途徑
新加坡中小學國民教育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麵來實施:
1.正規課程
新加坡教育部規定:2001年起,小學從一年級就教導社會知識,讓小一(小學一年級)至小三的學生了解周圍的世界:學校、鄰裏、社會以及各種族、各行為之間的互相依賴性。小四至小六則以了解新加坡的曆史與發展為重點。至於小學原有的公民與道德教育,則加以修訂,在教導道德價值觀及糾正不良品德之時,增加國民教育色彩。2000年起,原有的曆史科,有關新加坡史的“終點”,從1963年(中三、中四課文)及1965年(中一、中二課文)改為1971年。新加坡近代史改在中二修讀。原有的地理科,則增加個案研討,從中灌輸國民教育。原有的公民與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灌輸公民意識,尤其是好公民必備的價值觀與態度。從2001年起新設《社會知識》,成為中三、中四學生的新學科。目的在於加強了解新加坡求存及成功的關鍵課題、治理國家的原則及策略、未來的挑戰、重要國家機關的功能等。教學方式則以主題方式及外國個案研討方式進行。
2.非正規課程
非正規課程的範圍廣泛,包括校園教育及社會教育,可以說是一種全民教育。主要有以下幾種:1)課外活動。課外活動原為新加坡各級各類學校的課程,現賦予新的活力,讓不同種族、學術能力各異的學生從實際活動中積累經驗,掌握待人處世之道,培養國家歸屬感。為達到預期效果,新加坡學校的課外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包括學校自擬活動、教育部指定的核心活動、團隊課外活動等,並規定小學高年級至中四的學生,至少參加一個團隊。2)曆史事跡紀念日。通過不同的慶祝活動,使學生對重大曆史有所認識,從而懂得熱愛國家,促進民族團結。3)全麵防衛日。新加坡政府為紀念1942年英軍撤退而淪為日治昭南島這一曆史恥辱,將每年的2月15日定為全麵防衛日。在這一天,新加坡各校都舉行相關的活動,或由消防局派員示範防災演習,或舉辦講座表演。把防衛的知識具體化,增強學生對防衛的認識,強調全麵防衛,人人有責。4)種族和諧日。新加坡將每年的7月21日定為種族和諧日,各級各類學校都邀請周邊各校各族的學生及教師觀賞和參加由校方舉辦的文娛表演,表演的節目包括種族的舞蹈及習俗,多姿多彩。通過表演,強調種族間的相互了解。5)國慶日。每年的8月9日為新加坡的國慶。新加坡政府籌辦慶祝國家獨立活動,每年慶祝的主題不同,但都強調種族和諧、社會安定、國家繁榮和愛國愛民等。慶祝方式除政府舉行的三軍檢閱儀式,社會各階層、有關單位組隊參加遊行及表演外,民間方麵,如各聯絡所、文化團體亦舉辦各種文藝演出,以達到各族同歡、全民共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