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小學學生公民教育的各項內容可以進行有效的整合
在學生向社會合格公民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多方麵的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其教育內容必然愈來愈多,而學生的課程表時間是有限的,這是各國教育所麵臨的共同問題。增加教育內容不能以犧牲學生的休息、娛樂時間為代價,以犧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代價,惟一的出路就是進行有效的整合,解決德育內容增加與學生成長之間的矛盾。新加坡的各種專項教育,都是通過公民與道德教育課程以及其他諸如語言、曆史、地理等課程實現的,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
但是,包括法製教育在內的各種專項教育的整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要考慮三個層麵:一是教學實施上要整合。當前各項教育的界限越來越交錯和模糊,教育整合對教師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師的知識有橫向的貫通和縱深的理解。二是課程教材的開發和建設上要整合。這不僅涉及到課程教材開發中課程模塊、建構模式、協調整合方麵的技術手段,還涉及到課程開發者對各項教育內容的建設性理解和反思性思考,涉及到課程開發者對教育價值的理解和取舍。三是主管部門、職能部門之間要整合。各個專項教育隸屬不同委辦局負責,即使單位內部也有不同的職能部門,而如何協調整合是最為困難的。
既然傳統的德育已經不能涵納現代教育對學生所要求的各項教育內容,那麼借鑒新加坡公民與道德教育模式,以更為上位的教育形式對我們現行的諸項教育進行整體統籌和有效整合也許是一條可行之路,比如公民教育或者是生命教育。現代德育的困境在於新的內容的增加根本不適合容納在德育之下,而現實教育卻把法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諸多內容全部納入,並以傳統德育的思想和方法來對待。因此,現代德育有必要向公民教育轉型,就像百姓社會需要向公民社會轉型一樣。
(三)製度育人出效益,合理的獎勵和適當的懲罰都是必要的
“人管人累死人,製度管人出效益”,不僅是企業,學校教育亦是如此。現在有一種傾向,認為要保護學生的自尊,要多鼓勵和表揚學生,盡量不要運用懲罰。無原則的鼓勵和表揚會使正麵的獎勵逐漸地失去效用,麻木學生的心靈;對錯誤的放任則會助長孩子的不良行為,弱化責任。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製定科學有效的獎懲製度是非常關鍵的。製度要明確具體,做到有章可遵,有規可循,有法可依,而且要言必信、行必果,在這一過程中培育學生的法律意識。
新加坡的中小學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要自己去承擔責任。學校的規章製度對學生有很大的威懾力。
我國有些學校的規章製度很健全,但是沒有發揮作用,關鍵就在於執行不力。與新加坡相比,我們對學生太過於保護了,弱化了他們的責任意識。我們常常一次又一次地原諒學生犯下的嚴重錯誤,滋長他們的惡習,縱容他們的惡行。現在的學校管理製度不是太嚴厲,而是太寬鬆了。
(四)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大課堂
社會環境對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們常常提及“5+2≤0”的現象,就是說明家庭和社會環境對學校教育的負麵影響。如果我們的孩子看到道路上闖紅燈的行人隨處可見,那麼孩子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自然淡化。“大手拉小手”是大人給小孩做榜樣,父母帶著孩子成長進步;“小手拉大手”是孩子帶著家長進步,家長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而這兩種情況則恰恰對應了新加坡和中國教育中的兩種常見現象,由此可見兩者之間的差異。
環境潛移默化的熏陶抵得上十幾遍的課堂知識學習,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本身就是教育學生的大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法製教育最好的素材和榜樣。
當然,新加坡有效的法製教育除了得益於較好的教育理念、管理製度、社會環境等因素外,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如優惠的社會福利、相對較小的社會貧富差距以及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等等。
特色鮮明的中小學德育課程與教材改革
21世紀初,新加坡對中小學德育課程、教材與教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我國學校德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改革學校德育課程;教材多樣化與科技化;要注重東西方德育方法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