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動靈活
“課本”的內容以四個不同種族的孩子的日常生活作為故事的架構(適當穿插曆史故事、寓言和童話),由於課文多具故事性,也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更是生動多樣,不重文字作答,其目的在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從而培養正確的道德觀念,學生自然喜歡參與其中。
“教師手冊”強調了教法的多樣化、靈活性,倡導使用“文化傳遞法”、“設身處地考慮法”、“價值澄清法”、“道德認知發展法”,並要求教師進行教學時,可采用講述、討論、辯論、唱歌、角色扮演、訪問、參觀、遊戲等方式,及充分利用視聽教具以加強教學效果。這樣,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活動。
4.強化參與
教材“前言”中強調了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討論,彼此交流看法和感受。並強調各種教學活動的目的在於激發和訓練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健全的人格,成為好公民。“活動”是新加坡中小學公民與道德教育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新加坡小學為例:每學年分上下兩冊。活動的設計生動有趣,形式多樣化。每一課的活動分“大家做”和“大家再做”兩部分,其中“大家做”是強製性的項目,必須在課堂上進行。“大家再做”是非強製性項目,教師可斟酌情況,決定是否讓學生在課後進行這一項目。這樣,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中參與到活動(實踐)中來,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
頗具特色的新加坡小學公民與道德教育教材給我們以深思與啟迪。在中小學德育教育中,我們應學習和借鑒他山之石,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中的精華,加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參與性,努力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行之有效的中小學德育的新途徑。
四、《公民與道德教育》的評估
為了使中小學《公民與道德教育》課程、教材與教法的改革卓有成效,新加坡教育部還改革了評估方法與標準。由原來教育部統一考試和評估改為教師可自行擬訂評估模式,就知識、技能和態度三方麵鑒定學生的學習狀況,並建議從以下三方麵對學生進行評估:1)行為/品行檢核表;2)公民與道德教育作業;3)簡單的專題作業(反映學生對道德觀念、價值觀或原則的了解和領悟,並可以從中觀察學生在學習小組中的合作程度及其行為舉止)。
如在評估小學學生第二學期《公民與道德教育》科的等級,教師應該把學生參與社區服務計劃的情況考慮在內(見表3)。
表3新加坡小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的評估
等 級ABC
評估標準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以十分積極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和他人掌握充分的知識和技能;以積極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和他人掌握某些知識和技能;有時能以積極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和他人
等 級ABC
評估標準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以十分積極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和他人;完成6小時以上的社區服務計劃的活動掌握充分的知識和技能;以積極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和他人;完成6小時以上的社區服務計劃的活動掌握某些知識和技能;有時能以積極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和他人;沒完成6小時以上的社區服務計劃的活動
(一)學校德育教材要多樣化和科技化
新加坡中小學《公民與道德教育》教材包括課本、學生活動作業、教師手冊(即教學參考書)和視聽教材(包括軟片、音帶、大圖書、大圖片、教育電視等),呈現多樣化的特點,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同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新加坡的中小學教材還廣泛地運用了現代科技的成果,將《公民與道德教育》教材製作為多媒體課件。借鑒新加坡的經驗,我國中小學德育教材也要改變過去單調的教科書的麵貌,使學校德育教材多樣化,並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將枯燥的教材變為生動活潑的多媒體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