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以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從2000—2004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判決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平均每年上升14.18%,2005年1~7月,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3.96%。其中在生效判決中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9.94%。從犯罪人數上看,排在前10位的分別是搶劫、盜竊、故意傷害、強奸、尋釁滋事、聚眾鬥毆、故意殺人、走私販賣運輸毒品、詐騙、敲詐勒索。在沒有構成犯罪的青少年中,出現的厭學、網絡成癮、缺少公德甚至吸毒等現象也不少。
由此可見,我國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在實踐層麵還有很大的差距。通過對新加坡中小學道德教育教學特色的了解,新加坡的德育實踐為我國提供了以下有益的啟示。
(一)改革教育評價,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學生評價體係,真正實現德育為首
我國的教育方針一直是堅持德育為首的。但由於教育評價的單一,在教育實踐中有一些偏差。出現“德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評價學生隻有一把尺子,那就是學習成績。而學生的品德、心理素質等方麵往往被忽視,德育課、心理活動課往往被文化課擠占。德育活動的開展也常常流於形式。所以我國急需改革教育評價,逐步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學生評價體係,真正實現把培養優秀的社會公民放在首位。
(二)借鑒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大力改進德育課和德育活動的方法,使中小學德育落到實處
在我國中小學德育實踐中,有時不顧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接受能力,隻是從外部進行強硬的灌輸,啟發和誘導少,學生常常會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教育效果。因而我們也應該像新加坡那樣,借鑒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大力改進德育的方法和教學手段,依據學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規律去開展德育的教學和教育活動。使灌輸和啟發相結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和活動中來,增強德育課的活潑性和趣味性。注重激發學生自身的道德情感和動機,強化道德行為,逐漸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綜合利用東西方德育的成功經驗,從根本上提高學校德育的成效
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已經使全世界成為一個地球村。隨著我國的開放程度越來越大,文化價值觀也逐漸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這就要求我們的學校德育也從東西方互鑒融合的角度進行審視和思考,既要繼承發揚東方傳統的德育內容和方法,還要汲取國外德育的成功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德育模式,最終從根本上提高學校德育的成效。
(四)努力構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立體化的德育網絡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既具有各自的獨特性,又相互製約、相互影響。我們國家也要繼續發揮好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同時努力加強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如通過舉辦長期的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的素質。通過建立德育基地,充分發揮社區的作用。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社會教育的陣地如廣播、電視等,盡可能優化節目質量,防止對學生的負麵影響。盡快建立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立體化的德育網絡,形成教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