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獨具特色的中小學“生命之源”——教師(1)(1 / 3)

新加坡教師專業發展特色及啟示

一、新加坡教師專業發展的概況

1997 年,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代表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國家教育遠景:建立重思考的學校,培養愛學習的國民。1998 年,他又提出三大教育革新政策——創新思維、資訊科技和國民教育。承擔這個曆史責任的學校必須依靠高素質的教師,正如當時教育部長張誌賢所指出的:“有效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效的學生。”

1.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新加坡教育部為教師設計了3條專業發展途徑(如圖一)。

(1)提升學曆

新加坡教育部和國立教育學院設計了一套有規劃的教師進修模式,其中包括學位和碩士文憑課程。

(2)提升專業技能

新加坡教育部規定,自1998年起,中小學校教師每年必須接受不少於100 小時的培訓, 教師根據需要選擇脫產或在崗學習,在國內或國外接受培訓。在這100 小時的訓練中,60% 的訓練跟教育及教學有直接關係,40% 跟個人的發展有關係。

(3)擴充教師的生活經曆

2003年11月,新加坡教育部首次推出教師實習計劃,鼓勵教師工作滿三年後,請一年的無薪假,到校外的機構工作,了解其他行業的運作情況。回校後,教師將和學生分享實習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企業精神。

除了專業課程之外,教師也可參加與工作有關的非專業的學習,如外語課程、學生心理、課堂管理、團隊協作、教學技藝、電腦培訓等等。這些培訓課程均具有實用、應急的特點。有的學校在工作上臨時有新的安排,比如要成立樂隊、球隊,參加大型活動、全國競賽等,就要派負責老師參加相關的培訓,了解這些活動組織訓練的具體方法,為開展活動做好準備。

2.教師專業發展的通道

2001 年4 月,新加坡教育部為本國教師製定了教師專業發展和生涯計劃。該計劃為教師規劃了三個生涯發展方向。

(1)教學領域

這一方向的生涯發展為三級製,包括一般教師、高級教師和教學導師3 個級別。

(2)教育領導

教師也可以成為學校或學區的領導。該方向的生涯發展為九級製,即一般教師、學科主管、部門主管、副校長、校長、學區執行官、教育副主任、教育主任、教育總主管。

(3)教育專家

教師也可以選擇第三種專業生涯發展規劃,該項規劃為五級製,即一般教師、一級高級專家、二級高級專家、三級高級專家、四級高級專家。這樣的專家最後大多到國立教育學院工作,成為教師教育研究者。

在上述框架下,工作業績和發展潛力成為教師職業進步的決定因素,教師能夠看到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與方向,教師職業成為一種挑戰性、趣味性和滿意度都很高的職業。這種多樣化的專業發展路徑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新加坡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

1.高起點的教師入職製度

在新加坡,選擇教師職業的人必須具有“A”水準(相當於高中畢業)或理工學院以上的文憑,通過教育部麵試,成為見習教師。見習教師需要在國立教育學院接受1~2年的基礎培訓,並在學校接受入職培訓,獲取教育文憑。在這個階段,主要培養教師的價值觀、態度及教學基本能力,同時培養他們教授2~3科小學科目或者2科中學科目或者體育及一項其他科目的知識及技能。嚴格的入職選拔與培訓保證了新加坡教師的基本素質。

2.明確的教師道德規範和嚴格的教師操守

在新加坡,教師道德規範清楚地指出了教師應有的誌向和行為規範:教師必須意識到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擔負的責任。在社會上,教師所得到的尊重,讓他們追尋並保持教師的道德品行和行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