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校群或校內教師經驗分享活動
新加坡校群或某個學校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和教師在教學方麵取得的成果,經常組織經驗分享活動。這種形式的培訓利用教師自身的資源,有目的地推廣教師在教學中創造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研究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由於這種方式密切結合教師的工作實際,所以很受教師歡迎。
(4)教師實習計劃
這種模式鼓勵教師到企業實習,擴充生活經曆。教師實習的內容與教師任教的學科相關,教師通過在企業實習,了解本專業的應用和發展情況,便於及時將實習體會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如華文教師到《聯合早報》做臨時記者等。
四、新加坡教師專業發展的特色對我們國啟示
1.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應該賦予教師充分的自主權
新加坡政府在製定教師職後培訓政策時,既考慮了國家利益又照顧了個人利益。教師職後培訓從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到學習時間,都給了教師充分的自主權,強調接受培訓是教師的權利。在這樣的管理理念下,教師根據學校的發展環境、自身條件及發展需要,自己設計自己的專業發展規劃。
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應該注重培養
在教師教育研究領域,一般認為職前教育為培養,職後教育為培訓。培養的核心是養成,培訓的核心是練就。這樣界定概念的目的是區分教師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的功能。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職後教育也應注重培養。職後培養是指對經過培訓的教師的管理和使用,包括專業認可、獎懲、評級、調用等。在教師職後發展過程中,“培養”相當於保健,“培訓”相當於診斷,協調職後培養與培訓就是把對教師的管理和使用與職後培訓聯係起來,使職後培訓在教師的工作實踐中真正發揮效益。
3.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應該注重成人的學習特點、教師心理開放、理論性與操作性的結合
(1)教師培訓應注重成人的學習特點
教師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兒童學習的引導者,又是成人學習者。教師職後培訓首先要從成人學習的特點入手。成人學習主要有3 個特點:第一,成人對學習內容有很強的選擇性,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第二,成人學習追求的是個人職業發展及個人內在精神世界的提升。第三,成人在學習中會從自己的經曆出發,形成一種情境推理,並憑借這種推理,指導自己的實踐。因此,教師職後培訓要從成人學習的特點出發,就要認同他們的經曆所具有的價值,設計適合成人學習的方式和內容,並為他們提供選擇的機會。
(2)教師培訓應該是使教師心理開放的培訓
教師在社會中扮演著多重角色,責任和權利已填滿他們的心理空間。在新加坡,教師參加職後培訓是一種待遇,而不是被迫承擔的一種責任;教師通過培訓學到了具體的操作方法,減輕了職業壓力;在培訓過程中,舒適的環境、簡單的茶點為教師釋放緊張的心情提供了條件;在輕鬆的環境中,教師與同行交流,找到了集體的歸屬感,而不再是孤獨的探索者。有效的教師職後培訓還應該在不增加教師心理負擔的前提下,盡量開放培訓時間和空間。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師職後培訓超越時空限製、教師間敞開心扉交流成為可能。
(3)教師培訓要注重高觀點和操作性的結合
高觀點是指在理論層麵、認識層麵所形成的結論。操作性是指教師將學到的東西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如分析如何處理教材、研究如何解決習題中的問題、學習使用一個課件等。沒有操作性的高觀點是沒有生命力的,沒有高觀點的操作也會限製教師的創造空間。有效的培訓應該是高觀點和操作性相結合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