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獨具特色的中小學“生命之源”——教師(4)(1 / 3)

因為這種獎勵性的績效評價製度與每個教師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當然也就要求績效評價體係的設計和績效評價過程是科學的、認真的、公平的。新加坡的績效評價過程是十分規範的。教師的考評工作由校長負責實施。為了防止校長假公濟私、打擊報複,新加坡政府規定:除了對校長進行嚴格選拔、培訓和考核外,校長考評的結論要交教師本人審閱、簽字後才能生效。如果發生爭議,被考評的教師有權向教育部所提供的途徑提出上訴。教育部還會派人下來調查,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最後裁決。教師每年的績效評價結果要上交教育部記錄在電腦係統中備案。

(二)評價指標完善且與時俱進

新加坡的教師績效衡量係統的效度是很高的。評價衡量了教師工作績效有關的所有方麵中的主要的、大部分方麵的內容,沒有對與教師的本職工作無關的方麵進行評價。較完善的績效指標保證了評價教師的有效度。

從理論上說,一個組織的績效指標是建立在實現某種戰略所必需的結果、行為以及(某種程度上的)教師個人的特征的基礎上的,以確保教師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現出這樣一些特征、表現出這樣一些行為以及製造出這樣一些結果。為了達到這樣一種戰略目的,績效管理係統本身必須是有一定靈活性的,這是因為當組織的目標和戰略發生變化的時候,組織所期望的結果、行為以及員工特征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新加坡學校教師績效評價指標就是依照這理論而製定的。通過靈活的、與現行政策相配套的績效指標,為做到人力資源對戰略的配合提供保障。

例如,新加坡的國家教育目標是:要培養年輕一代的新加坡人擁有獨立思考的思維,以及能用他們的精神和精力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要幫助每一個小孩去發掘自己的才能,以及能讓學校去開發及培養每一個小孩的才能。為配合上述目標,從教師工作評估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多處提到了對教師本身所應具備的和教師培養學生的有關創新、思考、發展潛能的績效評價指標。相關評價指標有:

1.核心能力——分享價值觀

識別每一名孩子的潛能並采取適當的行動去讓孩子發覺自己的能力,以及幫助孩子增進他的自信心;鼓勵學校社群裏的其他人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以了解孩子的潛能。

2.培養知識——科目掌握

開發新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提供思考性的領導;分析思考、分解能力;能看見事情的連接性和相關性;將最新的發展與趨向引入教導中;分析複雜的新問題;開發多層麵問題的解決方法。

主動性:為未來設想和采取適當的行動;為未來的時機做好準備;為達到未來的目標做好準備和時機。

創意教學:啟發課程之外的學習,授權和刺激孩子在課程之外擁有他們自己的創造性及獨立性學習。

3.心理及人心——了解環境

運用對學校的相關理解。以學校的目標和宗旨開發一係列有深度的活動;運用對社會經濟的理解。探討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長期負麵和正麵的影響。發展他人、提供建議,為直接的發展需要提供建議和意見;提供反饋和鼓勵。教練其他人以幫助他們的發展;影響其他人的專業發展;對於他人的專業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也能影響學校的政策和專業發展。

4.與他人合作——與家長合作

把家長當作夥伴,讓家長知道他們能對他們的孩子的教育發展有一定的貢獻。團體合作,與他人分享,自願的與他人分享;與同事合作和給予他們幫助;分享資料和好的提議;向他人學習,擁有熱忱學習。建立團隊承諾,向團隊指出隊裏的問題, 並共同解決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