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獨具特色的中小學“生命之源”——教師(4)(2 / 3)

5.創意與進展

列出自己參與的創意和進展論壇、活動和項目。同時要列出自己在這些參與活動所貢獻出的創意和進展。

6.鑒定和評論

未來的誌向;未來發展的趨向;優點/弱點,特殊才能/技能。評價完善而與時俱進的績效評價指標和反饋向全體教師們傳達了強烈的信號,引導教師不斷學習、完善自我,向國家、教育事業、學校所期望的目標邁進。

(三)發展潛能評價,促進教師的發展

2002年9月,新加坡教育部門計劃開拓教師的事業發展進程,引導教師根據自身的專長和誌願,向教學、教育專才和管理三個領域發展。當時的教育部長張誌賢認為,製定不同的事業發展方向來培養卓越教師、教育專長和管理人員,將能使教師從事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業,並有突出的表現。

依照這項計劃,在教學上表現出色的教師不一定要被擢升為部門主任、副校長或校長,如果他的愛好和強項是在教學上,將能夠在新設定的領域中繼續發揮所長,以成為卓越的教師。這樣一來,教師的事業前景不再隻朝著單一的管理方向發展,在教學或教育專業方麵有突出表現的教師,也能在教學和教育專才的領域中晉升和發展。為更有效的促進教師發展和對教師進行潛能挖掘,在EPMS評價係統中,對於教師的潛能發展有著專門的評估體係。

新加坡教育部部長尚達曼在2006年教師節大會上明確指出:“教師是我國教育事業的最寶貴資源。國家通過調整‘教育服務薪金與職別架構’,希望不隻是提高教師的待遇,更重要的是為教師提供更多符合教師意願的發展途徑,讓教師在學術、行政、教學三大領域,發揮專業上的才華,並獲得更多的發展和晉升機會。希望因此能鼓勵更多的有誌於教育下一代的人加入教師的行列,共同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二、新加坡教師評價製度的幾點啟示

新加坡中小學教師評價改革是在努力改善學生學業成就,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是通過促進教師潛能和專業發展而實現學業成就提高的評價改革。這也正是我國新課程改革所追求的教師評價理念,我國的教師評價改革很有必要借鑒新加坡的教師評價中的一些成功的經驗。

(一)借鑒績效評價管理方案,提高教師評價的實效性

從新加坡的教師評估係統《提升表現的管理係統》來看,新加坡的績效評價已經上升到績效管理的層麵了。在EPMS方案中,不僅每個管道有不同的評價、擢升辦法,而且利用科學的管理工具對於績效評價的過程加以管理和規範。例如關於績效考評階段的有關要求:績效考評在績效管理過程結束時進行。這正是評核人員正規的考評教師一年中的績效,評估他們的潛能,把整個考評貫徹到底。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找到以下信息, 績效評估過程的三個步驟:第一步,績效考評麵談;第二步,績效和潛力評估;第三步,評估結果。

如前麵所述,最新的管理技術加強了教師績效評價與學校戰略的緊密相連。例如,新加坡絕大多數中學都在用平衡計分卡對學校績效進行評價,將個人工作表現的狀況和組織上的戰略目標緊密地結合,等等。

新加坡的教師評價體現出明確的績效管理的目的,就是為提高全體教師和學校的整體績效,在影響績效的每個環節上加強規範管理。這對於改進我國經驗型的教師評價管理很有幫助。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評價管理存在著諸多問題與困惑,比如:學校缺少對各類崗位的職位描述,因而導致了教師職位要求的隨意性,降低了工作分析的嚴肅性;指標體係設計的科學性不高,考核信息收集不全麵;隻注重結果而不注重過程的考核;對考核結果的解釋、反饋不謹慎與評價結果運用不當等。為了保障評價工作的真實、有效和合法,教師績效評價過程本身需要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科學的設計。所以很有必要借鑒新加坡教師評價的管理規範,以提高我國的教師評價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