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校職員
學校職員除了可以享受與家長同樣的服務外,還可以學習如下知識: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係;學會提高家庭生活質量,進而轉化為在學校工作的動力;學習積極的家庭觀、婚姻觀和親子觀,其中婚姻觀對於單身職員尤為重要。
3.學生
向學生教授各種生活技能,使之能應對生活帶來的各種挑戰;讓他們浸染積極的家庭觀、社會交往觀以及良好的生活態度。
4.學校和社會
SFE計劃的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校創設理想的學習和工作環境;建立良好的家庭——學校之間的夥伴關係;由於學校職員也被納入了SFE計劃,從而減少了學校在該方麵的額外投入;員工生活愉快、工作努力,學校自然也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伴隨著SFE計劃的推進,有更多的成人和孩子擁有了良好的家庭觀念、積極的社會情感,這會讓整個社會更加和諧安寧。
(三) 學校加入並施行SFE計劃的流程
學校申請成為SFE計劃的一分子,需要遵循如下流程:學校收集並了解SFE計劃的相關信息→閱讀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公布的試行簡報→登錄網站http://www.sfe.org.sg,填寫一係列調查問卷→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根據登記資料挑選符合標準的學校→學校選擇適合的SFE服務提供方→學校向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提交申請表和提議書→如果提議被核準→學校敦促服務提供方開展如下工作:準備軟硬件設施,包括活動場所、人員配備、文檔資料等;針對家長、教職工、學生,分別製定全年的活動計劃和方案→執行計劃。
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非常重視對SFE計劃執行情況的監督和反饋,建立了嚴格的評估機製。SFE的服務提供方每季度都要向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提交詳細的活動情況報告。對列入SFE計劃的每一所學校的目標群體,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深度調查,以確認是否達到預期成果,了解在哪些方麵需要改進,調查報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形式。
(四) SFE計劃的課程設置
參與SFE計劃的每個學校每年至少要開辦100小時的家庭生活教育課程,其中70小時麵向家長和教職工( 包括10 小時的休閑活動與友情聯絡),30小時麵向學生。向家長開設的課程包括:建立自信、了解孩子、自律策略、有效溝通技巧、建立和諧的婚姻並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讓婚姻更美滿、凝聚家庭成員、學習理財技能、平衡工作與生活之間的關係等。對家長開設的課程同樣向學校職員開放。向學校職員開設的其他課程包括:壓力管理、自我提升與發展、規劃個人發展計劃等。為學生開設的課程包括:建立自信、性格養成、成為理財能手、壓力和衝突管理、如何應對媒體的影響、溝通和交往技巧等。
由於新加坡是多種族多民族國家,為了滿足受眾的需要,對於有些課程,學校還會安排華語和英語兩場講座。
(五) SFE計劃的實施成效
從2002年起到現在,加入SFE計劃的學校越來越多,惠及的人群也越加廣泛。
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於2006年底發布的SFE調查統計報告顯示,SFE計劃的實施已經卓有成效,在三類目標群體中家長的滿意度最高。來自家長的積極反饋包括:“開闊了撫育孩子的視野”、“我更能夠理解孩子了,並能更好地管教孩子”、“幫助我挽救了與愛人的關係”、“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學校,並與教師及其他家長建立了聯係”等。學校及員工對課程也頗為滿意:“這讓我們知道如何與家長攜手共同教育孩子”、“家長感到學校在關心他們,這讓他們有信心解決問題。看起來這迎合了他們生活中的一些需要”、“這讓我領略了平衡工作和生活、凝聚家庭成員的新視角”等。學生的正麵感受有:“通過溝通我們知道了父母的許多見解,因而更能理解父母的感受”、“我能更好地與他人溝通,尤其是家人”、“我擁有了更為健康良好的心理”、“我喜歡理財課程,這就像一個冒險遊戲,非常有趣”。
新加坡SFE計劃契合了終身教育、大教育觀等先進理念,正在打破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壁壘,共同致力於建設牢固、健康和快樂的家庭,讓社區更加團結,社會結構更加緊密。
從基礎階段開始的“天才教育計劃”
一、“天才教育計劃”的理論依據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能力總存在著差異,智力超常的兒童一般占總人口百分之一或二。但是,關於“天才兒童”,並沒有一個普遍接受的定義。一般而言,每個社會或文化總是根據自己的價值倚重界定“天才兒童”。新加坡的科學家利用現代心理學研究的成果,並結合本國的具體實際,認為:任何在以下某個方麵有超出常人的兒童都可被界定為“天才兒童”。這些方麵是:1)綜合智能;2)特定的學術能力;3)創造性思維能力;4)領導能力;5)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方麵的能力;6)動作技巧能力。他們還對天才兒童的“情感發展”進行了專門研究,結果表明:在情感發展方麵,他們也較普通兒童快,而且他們的情緒穩定性超出一般兒童。在人格方麵,他們與普通兒童並沒有什麼不同。天才兒童智力發展較快,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長,好奇心也比較強。喜歡問問題與否則完全與家庭環境或個性有關,與智力無關。
由於天才兒童在情感智力發展方麵都超出了普通兒童,所以,普通的課堂教學內容無法滿足他們強烈的求知欲,甚至還會對他們的智力發展造成負麵影響。對他們來說,教學內容太淺,教學進度太慢。課堂上,他們可能會不專心,甚至搗亂,教師往往會認為他們是“問題兒童”。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會逐漸變得沉默寡言,甚至平庸無為。更有甚者,他們會對學習失去興趣,變得麻木,或幹脆放棄學習。新加坡教育界的有識之士認為:剝奪天才兒童獲得智力上的滿足,無異於把他們降到平庸的地位,扼殺他們;這對新加坡則是一項巨大的“智力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