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學校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方法
社會是一個集體,家庭也是一個集體,孩子從小生活在家庭中,長大後又生活在社會中,所以從小就應培養孩子的集體主義精神。
集體的好壞,對一個人世界觀的形成及道德品質的培養影響極大。因此,每個集體都要創造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氛圍,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最佳的環境。
家長在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集體主義精神教育時應怎樣去做呢?
教育孩子從小事做起
遵守紀律、團結友愛、關心他人、助人為樂都是熱愛集體的表現,個人的利益要服從集體的利益。個人的事再大,在集體利益麵前也是小事,集體的事再小,在個人利益麵前也是大事。擺正個人與集體的位置是至關重要的。
集體主義精神對一個人形成高尚情操起著極大的作用,它使孩子豁達開朗,從小有集體榮譽感,有責任心、義務感。這對克服“以我為中心”的自私心理等不良道德傾向,培養道德意誌、習慣、自製力、自我評價能力等都有極大的好處。家長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集體主義精神。
支持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集體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是開展豐富多彩的、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活動,家長要支持孩子參加這些活動。如:體育運動會、文藝會演、詩歌朗誦會等。家長主動了解活動要求,協助做些準備工作。活動後了解活動情況,聽聽孩子的反映,給予必要的引導,以鞏固集體教育的效果。很多家長在這方麵為孩子做出了榜樣。如:帶著孩子為災區、為希望工程捐款和捐物、指導孩子背誦台詞、幫助孩子製造演出道具、雙休日帶著孩子到花壇撿拾廢棄物……這些行動無聲地教育著孩子,對孩子自尊心和榮譽感的形成都起著促進作用。
雷鋒有句名言:“榮譽從集體來”。集體獲得表彰獎勵,每個成員都會感到光榮。因此,家長應支持孩子為集體貢獻力量。孩子在為集體做貢獻的過程中,他們的心靈得到淨化,他們的能力得到施展,他們的本領得到增長,他們的友誼得到發展。他們會嚐到成功的喜悅,會在挫折麵前經受考驗。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初的體驗,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有的家長由於目光短淺,不願讓孩子當班幹部,怕影響學習成績,不支持孩子為集體做好事。結果孩子心中隻有自己,脫離了集體便終日陷入苦悶孤獨之中。
獨生子女的弱點,如自私、高傲、孤獨……必須在集體中糾正。獨生子女的家長更應加強孩子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要放手讓孩子在集體中接受教育,讓他們懂得個人的點滴進步和成長離不開集體,離不開父母、老師的教育,離不開小夥伴的幫助。當孩子受了委曲時,家長應理智對待,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矛盾,家長切勿橫加幹涉。應讓孩子明白,集體是他們生活的空間,隻有在集體生活中,他們才會健康、順利地生長,任何人的進步與成功都離不開集體。
從培養班集體抓起
(1)正確認識班集體的概念讓他們知道班集體是由一個個學生組成的,每一個學生都是集體的一員,都不能脫離集體,都要努力為班集體增光添彩。學生對班集體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要在工作中,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對班集體的感情,不失時機地進行教育。
(2)要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正確的集體榮譽感是良好道德行為支柱,它將在學生中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從活動中抓起
學生一般活潑好動,根據這個特點,恰當地安排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各方麵的積極性。
從身邊的榜樣抓起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小學生模仿性強,有上進心,他們對英雄、模範人物最容易產生敬仰和依賴,並能以榜樣的言行來評價周圍的人和自己的行動,以此激勵自己奮發向上。而他們對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榜樣更感到親切,可信,易於學習。因此,注意培養學生身邊的學習榜樣。如:在學習上樹起了學習標兵;紀律上有遵守紀律的好少年;在勞動方麵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勞動能手;還有樂於助人的小雷鋒。這樣學生學有榜樣,趕有先進。班裏班風正、學風濃,處處充滿了團結、互助、友愛、進取的氣氛。
從點滴小事抓起
培養學生關心集體,關心別人的品德,還要從平日的小事做起。有些事雖小,卻能反映出一個人思想深處的東西。
總之,學生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隻要我們鍥而不舍,常抓不懈,耐心教導,就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