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對新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現在我們的學生都是家中的寶貝,家長們都會盡可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養成了他們比較自私的傾向。在入學以後,與同學相處中會將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當犯錯誤時更多的是說別人錯在哪裏,而沒有想到當自己犯錯會影響同學關係,會對集體利益造成壞影響,影響到集體榮譽。
當新生入校後,要使學生盡快對新集體產生感情和責任感,教師就必須在開學之前對未來的班集體產生感情和責任感。以集體主義為基石建立起來的班集體,是學生汲取知識、培養能力和開發智力的理想搖籃。
首先,集體主義有助於班級良好學風的形成和鞏固。對班集體的由衷熱愛會成為學生學習動力之一。因為每一個學生的成績已不僅僅屬於學生個人,而是關係著集體的榮辱。
其次,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啟發、取長補短,既有利於每個學生的學習進步,也會促進整個集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個健康向上的班級集體不僅是老師渴望看到的,同時也是學生們所向往的。如此重要的工作不但需要責任感,更需要我們每位老師用心、動腦,抓住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去對學生進行教育。
建立集體主義精神
師生平等主要指師生在尊嚴上不分貴賤,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班主任應該把自己置於集體一員的位置上,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建設美好的集體。作為低年級的教師麵對什麼不懂的孩子,則更應該學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去感受他們的思想。以朋友的身份去與他們交流探討,當他們成功時給予讚美和鼓勵。當他們犯錯時又給予及時的提醒,成為學生貼心的朋友。。學生之間平等的人際關係主要通過教育學生互相尊重來實現。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智力、才能、性格等雖然存在著差別,但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要特別關注那些所謂的“後進學生”,發現並發展他自己獨特的稟賦與才能。讓我們的生活中湧現更多的達爾文、羅丹、愛因斯坦。
建立集體的奮鬥目標
確立共同的奮鬥目標,有助於學生這種責任感的形成。集體主義教育的實施,在於激勵學生自覺地實現集體的目標。要充分相信學生,即使是看起來似乎最缺乏上進心的孩子,其心靈深處也有著“我的班集體,各方麵都應該最好”的渴望。這個集體目標可以是某一方麵的,也可以是某一階段的。師生共同為之努力時,這個目標就引導著集體不斷前進。從某種意義上說,班集體形成發展的過程,就是實現一個又一個集體目標的曆程。
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我們可以抓住學校的運動會、讀書活動,繪畫征文比賽等,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集體主義精神的感染。其起到的作用是教師用任何美妙而空洞的說教都難以達到的。
組織公平的學習競賽
提供大量的創造機會,班級的集體學習,是學生獲得集體主義營養的又一渠道。班主任要善於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建立起集體主義的關係,互相幫助、互相監督、互相激勵。把個人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與班級榮譽聯係在一起。可以開展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賽評比,不同層次學習團體之間的評比,男女生之間的學習競賽評比。並在班中為學生提供大量可創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承擔起班內事物,展示自己的才能,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體會到為集體奉獻的幸福。
形成健康的集體輿論
學生生活在班集體中,我們就應盡量使他們感到集體對自己的關注和監督。班主任要善於引導集體輿論,把自己對某一學生的關心、表揚、批評,轉化為班集體對某一學生的關心、表揚、批評,那麼,學生會真切地感到集體的存在,感到自己與集體有一種融為一體,不可分離的聯係。因此,高明的教育者總是把自己的教育意願以集體輿論的形式表達出來,通過集體去影響每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