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班級建設中進行集體主義教育(2 / 2)

②學生請病假返校,讓全班同學鼓掌歡迎。

③當學生犯錯時,讓班集體滿腔熱情地幫助他,而不是排擠他。通過感受集體的溫暖,學生就能感受到集體的存在,進而意識到自己就是集體的一員。

(3)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要想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互愛教育很重要。這互愛指的是師生互愛和生生互愛。真心地關愛著班級裏的每一位學生,同時切實地引導學生之間相互關愛,相互信任。具體做法主要有兩點:

①珍視同學們的“愛心行為”,經常表揚能關愛、幫助別人的同學;

②有同學生病或家裏有困難時引導學生關心和幫助同學。時間一久班裏互愛、互助成風,而且大家都愛上了班級這個暖洋洋的“家”。能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幸福和獎賞,這對於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精神,加深師生感情,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4)強化學生的主人意識集體財產與集體觀念是聯係在一起的。在班級內有意識地設置一部分屬於大家的共同財物,交給學生自己管理與使用,這是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又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由於這些財物是由師生們共同創造(以集體勞動、湊集、捐獻等方式)、共同管理、共同享用的,因而它既屬於集體每一個成員,又同時屬於大家,但誰也無權像支配私人財富一樣來支配集體財物。這些公有財物可以是保溫桶、小書櫃、公用墨水、窗台花盆、班級報紙、互助儲金等等。就班集體的日常教育而言,班上長期擁有這些集體財物,無疑為班主任提供了大量“隨機教育”的可能:每天爭取往保溫桶裏灌開水,當開水不多時先讓別人喝;盡可能多捐出圖書,愛惜小書櫃裏的圖書;課間休息時,留意一下講桌上的公用墨水是不是該換了、窗台上花盆裏的花是不是該澆澆水了……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無一不反映出學生集體主義情操的高下。公有財物不僅有助於學生形成愛護集體財產如同愛護自己眼珠一樣的品質,還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結合在一起,在管理、使用的過程中強化了學生“我是班集體的主人”這一意識。

非常時期的集體主義強化教育

(1)在競賽活動中讓學生體驗集體的成功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常常是在不斷肯定班集體的成功中形成的,而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正是學生創造和體驗班級成功的適宜載體。因此當學校布置活動時,首先要發動學生積極參與:你不僅是為自己爭光,也是為班級爭光,每個人的表現關係到班集體的榮譽,並引導學生作好相關準備,努力爭取班級出成績。在活動過程中要盡量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如有的同學沒有直接參加體育比賽,就讓他們加入拉拉隊、服務隊等。這樣參賽的學生能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沒有參賽的同學心裏也時刻裝著班集體的利益和榮譽。每一次活動之後,都要進行總結,細數每個同學的表現以及所取得的成績,最後都不忘說這些成績的取得和全班同學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通過這樣一次次的引導,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得到了不斷的強化。

(2)在消極事件中挖掘集體主義的教育因素舉例說明:一次放學後,幾位小朋友在教室裏玩紙飛機,玩瘋了,把桌子凳子搞得歪歪斜斜的,有的凳子歪倒在地,廢紙丟了一地,玩完後他們就不管不顧地走了。老師剛走進教室看到這一情形的時候,非常生氣,可不一會,心中便有了主意,先把倒在地上的凳子扶起來,把桌子凳子放整齊,然後把地麵打掃幹淨。第二天我在教室裏表揚做好事的“同學”:“昨天有幾位同學在教室裏玩紙飛機,把地麵搞得很髒,凳子倒了,桌子也歪了,班裏差點被扣分。幸好有幾位同學很關心集體,愛護集體的榮譽,他們悄悄地把教室課桌和凳子放整齊了,把地麵也掃幹淨了。大家看看,現在我們的教室是不是很幹淨、很整齊?”有幾個學生紅了臉,低下了頭,其他同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在猜測究竟是誰做了好事?接著我又問大家:“你們願意向誰學習呢?”同學們紛紛舉起小手回答:“向悄悄做好事的同學學習”“學習關心愛護集體榮譽的同學”“不能學玩紙飛機的幾位同學”……這次我應用“謊言效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從這件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能夠運用教育智慧挖掘消極事件中的積極因素,有時能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在積極事件中扶持集體主義的萌芽。